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大飢之年,死亡的顏色是白色

作者:由 丟失的可愛兔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1-10-03

潔白的雪花在世人的眼中象徵著完美、莊嚴肅穆,是大自然賦予人類最美麗的形狀,我們常用潔白的雪花比喻一個人高貴素雅的品格,卻極少用它來代表邪惡。

然而就是這一片片的雪花,它不僅可以掩埋罪惡的真相,同樣它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奪去一個人的生命。

《白色饑荒》是芬蘭作家阿奇·奧利凱寧的處女作,描述了1866年至1868年芬蘭大饑荒之年如末日一般的逃荒故事。

大飢之年,死亡的顏色是白色

這部小說記錄下了芬蘭歷史上最悲慘的一段,也描繪出了真正的飢餓、人性的善惡,以及人類在苦難面前所展現的生存意志。

阿奇·奧利凱寧,芬蘭作家、攝影師、記者。出版小說三部:《白色饑荒》、《黑暗的故事》、《田園牧歌》,處女作《白色饑荒》已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

1866年至1868年對於芬蘭人來說是一個無比沉痛的時期,當時芬蘭人口僅有180萬,卻有將近10萬人在那次大饑荒中餓死、冷死、病死。

這與我們印象中那個童話王國、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大相徑庭,任誰也無法想象芬蘭也曾有過這樣一段極盡黑暗的日子。

大飢之年,為了生存下去,農婦瑪麗亞不得不拋下奄奄一息的丈夫背井離鄉,帶著一雙兒女從芬蘭北部逃向聖彼得堡。

而瑪麗亞的命運也隨著這場暴風雪改變了原來的軌跡,面對丈夫的離去、年幼的兒女、漫天遍地的冰封世界,她該帶著孩子逃向哪裡?

一路走來,瑪麗亞所遇到的人和事都在觸動著她敏感的神經,看著逃亡的人群,一個又一個倒下的親人,她的內心充滿了悲涼,她能如願獲得生存的權力嗎?

大飢之年,死亡的顏色是白色

所到之處眾人的目光空洞且散發著寒意,這場饑荒讓一些人失去了憐憫之心,為了生存這裡的人早已習慣了麻木不仁。

此時的白雪在瑪麗亞的眼裡早已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在她眼中白色的雪不再是純潔的象徵,是用來掩埋一切死亡的顏色。

我想,瑪麗亞是捨不得自己的丈夫的吧,即使她怨他、氣他將所有的食物都讓給了她和孩子,但這無疑也是將他自己的生命棄之於不顧。

就像瑪麗亞想的那樣:男人應該照顧好自己,這樣才能擔起整個家庭的責任。

不論瑪麗亞的丈夫這樣做的原因是出於慷慨,還是因為懦弱,但是他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將瑪麗亞及孩子推向更艱難的境地。

結局不出所料地走向了悲劇,死去的人被這場饑荒掩埋,活著的人在心中留下了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痛。

人們會不斷的遺忘,遺忘逝去的生命,只是歷史卻牢牢地記住了那個時期,記住了那個充滿了白色的饑荒之年。

大飢之年,死亡的顏色是白色

整部小說以平凡人的視角闡述芬蘭大飢之年人們為了生存,為了尋得一線生機而不斷的釋放善意或是惡意,給人營造出一種極大的壓抑感,猶如一望無垠的雪地給人以心理上的壓 力。

一路上的眾生相也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以及人性的善與惡,瑪麗亞一行人在整個大饑荒中可以稱得上是最弱的隊伍,她們在面臨困境時的舉動讓整部小說透出一種無力感。

大飢之年,沒有一個生命是被大自然所尊重的,也沒有一個生命是無關脆弱的,作者以社會派寫實手法將饑荒中的人性、生命刻畫於筆尖,將那段黑暗的時期重新呈現在我們眼前,所表述了不僅僅是對死去之人的回望,更多的是給現實社會帶來的反思。

標簽: 饑荒  瑪麗亞  芬蘭  生命  大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