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所以呢,美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作者:由 後記1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2-03-27

這裡截一段《來則居》關於美的段落如下:

“對藝術的追求最終都會落腳到對美的追求,看到遠處的青山綠樹,你覺得美,一個美女和大家一樣有一個鼻子,兩隻眼睛,一張嘴巴,但一看就覺得美,不論文化高低,人人都能從一群人中找出美女。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對此作出一些解釋,但我們真的解釋得清楚嗎?我們說到美時,下意識裡是指感官上的美,比如用眼睛來看,當我們看到美時,美首先是一種幾何秩序,一種有用的秩序,這個有用不一定是為我所用,是無目的、無功利的一種價值。以至於這種幾何秩序會變成一種心理秩序,和幾何可以沒有關係了,最終美就是一種秩序。人對秩序有天生的敏感,對符合秩序的行為表現出天生的認同,這是群居動物的特點,否則,群居狀態無法維持。幾何上,秩序就是事物的各種排列組合,這些結構往往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比如帶有對稱性的結構,我們發現,這些幾何結構往往是有用的。我們的眼睛實際是在不停的找有用的秩序,就是在找美,一種秩序導致的美,這是大自然對人反覆正面和反面刺激的結果,每一次刺激會留下一點點共性,實際就是從秩序中發現了規律。人對規律有著天生的好奇,當人們發現了規律,也就是共性後,人們會下意識的想要加強這種共性,不停的在自我暗示,這是有規律的,這是美的,那是雜亂的,是不美的。不斷的刺激,一方面是在提煉有用的共性,同時,也是在加強個性。所以,美實際是在共性的前提下強調個性,同時,美和贏類似,都是自由的展現,美和贏的過程都是對外界的探索過程,是對外界進行界定的過程。也許從這個意義上才有人說,藝術能揭示世界的本質,當然,這個說法,大家更可以以文學的方式理解。人們一生都在不停的演繹美的過程,在共性中尋找和建立個性,這個過程實際就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當有外來資訊的時候,不管以前是否見過該事物,思維中都是將其拆散成基本的幾何秩序,然後在記憶中進行搜尋和查詢,看其幾何秩序的搭配是否符合記憶中的共性和個性的要求,從中尋找美。所以,美是外界對自我意識的吻合,是一種自我滿足。這一點和幸福的概念類似,這裡的自我意識實際是外界反覆刺激形成的,外界先給了你一物存在於你的思想中,然後再給一物,讓你判斷兩者是否吻合。所以,判斷美的決定因素始終在於外界,美就是老子說的那個說不清楚的道的展現。從對美的思考可以發現,美、道德、自由、正義、仁、惻隱之心等都有一個共同的基礎,那就是人對秩序有著幾乎是天生的嚮往。秩序是從小被外界灌輸進去的,外界總是在不斷的指出,這樣行,那樣不行,是若干次刺激的結果。這一點和道德的起源完全一樣,希望保持正常秩序的根本原因在於自身的安全需求。當這一思想成為習慣後,就表現為可以不與安全掛鉤,而成為一種自發的,旨在向外界宣告自己是一個正常的、有能力的、成熟的人。這實際上就是贏心態,也是一種隱藏的首領情結。這一部分的思考,可以回看一下前面哲學部分。”

標簽: 秩序  美的  共性  外界  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