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B端產品和C端產品的使用者調研區別

作者:由 劉大大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0-10-03

B端產品和C端產品都需要進行需求調研,但是因為目標使用者的需求不同,產品的目標不同,在調研方法方面還是有一些區別的,今天就來說一下它們之間的區別。

1、調研物件不同

B端產品的使用物件是企業裡面的員工,所以調研物件主要也是這部分人。我當時做貸後系統的時候,就去找一線的催收員、質檢員一對一溝通,瞭解他們的業務需求,當然我並不是直接找一線人員溝通,在和他們溝通之前,我會先和他們的領導溝通,看他們現在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啥,從而確定需求的優先順序,然後才是找下面的人去了解具體需求,否則會陷入細節裡面去,對當前業務面臨的問題沒有全貌的認知。

而C端產品的使用者研究一般都是根據使用者畫像,找到目標使用者,進行訪談和調查問卷,而且C端的使用者調研還不一定得產品經理親自參與,很多大公司也都有自己的用研團隊。當然我一直主張關於瞭解使用者這件事,產品經理一定要親力親為。

2、調研目標不同

B端產品的調研是為了瞭解業務需求,提高一線操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最終解決企業遇到的業務問題。這個時候要求業務人員不要過多的糾結互動、視覺、內容等方面的內容,而需要把側重點放到對業務場景的分析,以及業務需求的梳理,想著如何設計能最大限度的為企業賦能,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當然,這麼說並不是說使用者體驗不重要,而是說側重點不同。

而C端的調研更多的是發現使用者需求、或者產品出現了問題,透過調研瞭解相關原因,最終都是為了流量服務,要麼促活、要麼提升留存,從而幫助更好的達到商業變現的目的。

3、調研方法略有不同

3.1、競品分析

B端產品的調研方法和C端產品的調研方法大體相同,基本上都是明確調研目標—制定調研計劃——明確調研方法——執行調研計劃——總結歸納輸出。但C端產品必須做競品分析,一是將來要和那些C端競品同臺競爭,必須瞭解競爭對手的情況,二來C端競品比較好找,分析方法也比較成熟,很容易進行競品分析。

而B端產品由於比較難找,而且每個公司又有其業務的獨特性,所以競品分析做的不是很多,但我還是覺得還是有必要去做一些調研,至於如何找競品,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說,可參考B端產品如何尋找競品。

3.2 研究方法

B端產品的使用者量相對C端來說更少一些,有些公司定製化的B端產品可能只有公司少數人使用,因此在選擇研究方法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目標使用者數的影響,如果使用者人數只有個位數,那可能就不太適合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去進行。

而C端產品因為使用者數較多,可以多選取一些人數(但這些人數一定要有代表性,代表不同型別的目標客戶),然後可以調查問卷和使用者訪談結合使用。

4、調研執行差異

常用的調研方法包含使用者訪談、調查問卷、可用性測試、資料分析等,這些方法C端和B端同樣可以用,但在具體執行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區別。C端產品可以邀請目標使用者到公司,有的大公司甚至有專門的使用者調研室,專業的調研人員可以嚴格控制調研環境等無關變數。

而B端產品的調研,由於目標公司的員工無法長時間離開自己工位,所以需要調研人員去公司實地進行調研,而且還時不時面臨調研過程被突然打斷的情況。而且B端產品和業務強相關,如果用研人員沒有事先對業務和調研物件做一些提前瞭解,那彼此的溝通可能會出問題。

5、調研結果的分析側重點不同

調研完成以後,我們需要對調研結果進行資料分析,因為兩種產品的特性,決定了分析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C端的產品可能更關注活躍度、留存率等這些硬性指標,而B端產品則對這些並不太關注,它更注重使用者的行為和態度對業務產生的影響,如何利用調研結果推進產品核心業務流程進行最佳化,提高工作效率,這是B端分析的目標。

當然,B端產品還有一個窘境:有的時候使用者體驗不佳,不是你不想改,而是業務流程就決定了它的體驗不佳,這個也很無奈,並不是產品設計的問題。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業務流程上入手,看改動是否會造成其他方面的影響,比如對其他業務造成影響亦或是改動成本較高,總體業務架構都需要調整。

解決業務問題的難度遠勝於解決單品問題,因此用研在給出結果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思考的深一些,廣一些。

雖然B端產品和C端產品的用研有很多不同方面,但大體的方法還是一致的,只是具體的執行上可能有一定的差異,下一篇文章我們會給大家分享一下B端產品使用者調研的具體執行方法,喜歡的小夥伴可持續關注我們的GZH:

產品劉

標簽: 調研  產品  使用者  競品  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