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閱讀報告|《beyond feelings》

作者:由 何以寬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16-10-29

閱讀報告|《

beyond feelings

嗯。首先呢,先跟大家道歉。原本預計在上個星期解讀的這本書籍《beyond feelings》因為我英語太渣一時半會沒看完它的緣故,今天才能拿出來同大家聊聊它。

即使是一本遲到的書,我同樣非常想推薦給大家

因為《beyond feelings》這本書可以說是用最簡單的語言講明白“獨立思考”這件事情的這麼一本書。

整本書就講三件事情:

什麼是真正的

獨立思考

我們為什麼不能做出真正的獨立思考?

我們如何做到獨立思考?

其實就是咱們高中政治的那一套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本書的內在邏輯脈絡實際上是非常清晰的。

接下來,咱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來聊好了。

1

什麼是真正的獨立思考?

作者的答案是:如今的世界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的多。

比如:

人往往有主觀視角,錯誤的“真相”往往取決於我們錯誤解釋自己看到的東西。

我們得到的資訊也許會是不準確/不完整/過時的。

今天的正確也許明天就是錯誤的。

真相往往因為處於複雜的環境中而難以表達。

我們要做的最正確的事情是:

承認真相是複雜的,獨立思考也許不能最終獲得真相,但是其使得我們更容易無限接近真相。

真正的獨立思考的人往往喜歡問哲學性問題,堅持以理服人。善於提問的他們的腦子裡沒有一套所謂的“正確”的答案。

2

我們為什麼不能做出真正的獨立思考呢?

作者歸結起來本質有3個原因:

原生家庭

媒體

自我認知

**原生家庭是一個人安全感養成的溫室。原生家庭受損的人往往表現出來的是不安全感。

不安全感在“獨立思考”上的妨礙表現往往是:

“我比你好”的邏輯謬誤。有意無意的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比他人都要好的。

內心拒絕變化。

懼怕無知。

完美主義

參考書籍:《家為什麼會傷人》

原生家庭理論

媒體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引導人們的注意力和控制人們的大腦。關於這點,更精彩的觀點是在另一本書《娛樂至死》裡面。

尼爾波茲曼

這個新聞媒介專家專門論述了這個問題。

**一言以蔽之:媒介的改變同時改變了人的思想質量,它在不經意間影響人的獨立思考。

參考書籍:《娛樂至死》 尼爾波茲曼

**自我認知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自我的判斷出現認知偏差。

比如:

鼻尖視角

。我們往往看問題天然帶有隱藏的假設。

誘惑轉換。無法區分“專家”和“真相”的關係。

群體壓迫。人往往有意或無意的服從集體的意志。

參考書籍:《

超預測

3

我們如何做到獨立思考?

認識和了解常見的

邏輯謬誤

針對不同的邏輯謬誤有不同的解決方案。

調查後採取行動。

比如:

“我比你好”邏輯謬誤的解決方案是:其一理解人都是有預設傾向的,同時警惕它出現的訊號,比如情緒衝動或“專家都是對的”這種觀念出現就是一種訊號。

“墨守成規”邏輯謬誤的解決方案是:對待新觀點保持淡定,保持開放,仔細對比思考以後再決定是否行動。

以此類推……更多常見謬誤可以稍後檢視我的

讀書筆記

調查的步驟是:

調查前研究相關議題背景,查閱圖書館期刊資料,蒐集人們議論此議題的資訊,相關書籍等。

調查中考證證據的有效性。區分“人”與“觀點”,“說什麼”和“怎麼說”,“怎麼想”和“怎麼做”。

調查後考證結論有效性。反覆考證哪個觀點最重要,最終選擇出一個最重要的答案表達出來。同時注意不同的詞語描述結論會導致完全不同的效果。

最後,行動。

我的想法

《beyond feelings》這本書的定位應該是一本“獨立思考”的

工具書。

這本書讀一遍是沒有用的,需要反覆閱讀並在現實中反覆運用和體會。

直到獨立思考的

方法論

就像一顆種子一樣深深的種在自己的腦海中,成為自己的一個器官才算大功告成。

此外,我推薦的這幾本書籍恰好可以說剛好是從

不同的角度切入獨立思考這個同一議題。

《家為什麼會傷人》從心理學角度切入獨立思考。

《超預測》從腦科學角度切入獨立思考。

娛樂至

死》從媒體角度切入獨立思考。

這種多維度思考是我一直以來在修煉的思維方式。這樣一來,就意味著

在同一個問題上,我們往往會比別人多出好幾個答案。

同大家分享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

書讀的越來越多以後,我越來越有一種感覺:各個領域的書籍的底層邏輯也許是可以融會貫通的,甚至是一致的,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夠證明它。

嗯,這次的解讀就這樣。

標簽: 獨立思考  謬誤  書籍  往往  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