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寵物

是誰在決定我們吃什麼水果?又是誰在決定水果價格?

作者:由 李老師 發表于 寵物時間:2023-01-16

是誰在決定我們吃什麼水果?又是誰在決定水果價格?

是誰在決定我們吃什麼水果?又是誰在決定水果價格?

作者

|

張歌

編輯

|

方婷

封面來源

|

視覺中國

文章來源

|

氪星研究所

現如今啊,100塊錢可能買得了很多東西,但很可能買不了高階超市裡的8顆草莓、1個西瓜、5個獼猴桃或是2個芒果,你是不是也有過和我一樣的疑問,現在水果怎麼比小時候的貴那麼多?

現在買水果,最怕挑到這些名字裡待著華麗字首的,更不敢買那些看著眼生的,誰在決定水果的價格?我們吃的水果品種多大程度依賴國外?

2021年咱們中國人人均消費了175千克水果(含水果加工產品),也就是說如果吃西瓜的話,大概一年能吃58個,支援蘋果的話,真的做到了“一天一個蘋果,醫生遠離我”。

是誰在決定我們吃什麼水果?又是誰在決定水果價格?

不光能吃,也能種,2021年,中國果農一共種出2。9億噸水果,是第二名印度的3倍,美國的10倍。

世界上四分之三的梨,三分之一的柑橘和五分之三的蘋果是我國產的,我國水果種植面積也是全球第一,相當於一個福建省的面積,達到當前這個局面非常不容易。

是誰在決定我們吃什麼水果?又是誰在決定水果價格?

雖然1993年開始,中國的水果產量就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但水果的品種非常單一,人們吃的最多的是蘋果和橘子,葡萄、西瓜算相當貴的水果,只有去醫院看望病人才捨得買上一點。冬天根本看不到水果,只能拿水果罐頭當“替身”,藍莓、榴蓮更是沒聽人說過。

2002年前後,中央開始號召透過調整種植結構來改善農民收入,也是從那時候開始許多地方立即將糧食作物改種了水果蔬菜,但剛剛開始種水果沒有經驗技術,只能摸索著來,拿最有國民基礎的蘋果舉例,大多數農戶種出來的是本土的綿蘋果,容易壞,所以買蘋果得九分挑一分猜,包甜就別指望了,大多數轉頭就爛也沒地說理。

農業部組織有關專家赴日本考察,日本將一種個大、通紅,吃起來嘎嘎脆的蘋果品種贈予專家,這種蘋果冬天放大東北的室外,好幾個月都不會壞,產量還高,一顆樹上能結果20個上下,畝產5千斤左右,這就是現在全國流通佔70%以上的紅富士。

山東煙臺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在老果樹上嫁接了紅富士的枝,一公斤紅富士就能賣6元錢,在萬元戶還比較稀奇的那個年代,只要家裡有一畝蘋果園,年收入就能輕鬆過萬,於是很快,煙臺200萬畝果園全部換種紅富士。

有人研究了各種農作物的綜合收益比較指數,假如種糧為1的話,蘋果是26。85,靠著蘋果,山東很多鄉鎮完成了脫貧攻堅,全國各地靠水果發家致富的故事也太多太多。

陝西就是靠獼猴桃拿上逆襲劇本,政府出錢買購買苗木,免費發放給村裡的農戶種植,到如今,中國40%的獼猴桃都產自陝西,2020年,陝西眉縣農民可支配收入14895元,80%來自獼猴桃產業。

是誰在決定我們吃什麼水果?又是誰在決定水果價格?

但小時候,吃水果總感覺不好吃的機率大,西瓜有時候空心,桃子不甜,橘子酸倒牙,獼猴桃剛買來的時候梆硬,放了一段時間再開啟,就變成了一包水,其實也不怪商家以次充好,只是商家從農戶那裡收果子按統一價收,好果子壞果子都是一個價,果農們的收入只和水果產量掛鉤,為了追求產量,果農們密集種植還捨不得剪枝,種出來的水果甜度和口感總是差一些。

直到2010年前後,進口水果的爆火一下子給國產水果打了個樣,最開始是東南亞的熱帶水果大量進口,從龍眼、火龍果,到山竹、榴蓮,貴是貴,但是真的甜,糖度普遍能到達10以上,2012年左右,無籽青提開始進入中國,從此,大家開始不太愛吃有籽的、還得吐皮的葡萄。

2019年開始,智利車釐子成為最火的水果,人們第一次從銷售端感受到,原來水果還能分級,3個J的車釐子不會小於3釐米,1個J的車釐子裡面也不會有爛果子。

漸漸地,國內一些精品水果批發商也開始給水果分級,比如獼猴桃,一採摘下來,就有批發商立即在大倉裡分級,單果重2兩是收購的門檻,品相不好沒達到門檻,就拉去做罐頭、果泥、果汁。

批發商對水果的要求直接改變了農戶的觀念,因為如果水果分到A級比較多的話,是真的比以往賺得多的,簡單做個數學題,比如一株香蕉按重量60斤來算,如果統一來賣,可以賣到2塊錢一斤,總共賣120塊,如果把好的挑出來,好蕉可以賣到3塊錢一斤,剩下的次蕉能賣到1。5一斤,這樣算下來,好蕉佔比多少,就可以比以往賺得多?

是誰在決定我們吃什麼水果?又是誰在決定水果價格?

所以,看到了真實的收入變化,農戶們開始意識到,多種精品果才能賣到更高的價格。

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水果變得好吃了一些,壞果率也沒那麼高了

那麼問題來了,水果品質在上升,我們的消費能力也在上升,為什麼我們感覺水果依然很貴呢?水果變成了一個暴利的行業了嗎?

我們可以大致梳理下一種水果從採摘到售賣有多少人經手,錢是怎麼分配的。

拿臍橙舉個例子,今年果商收購價在3塊一斤左右,在收果的果商和農戶之間,往往有個經紀人的角色,在橙子上市前,經紀人帶著果商到處奔走,找果農簽訂收購合同,談好收購價格、收購標準等等,然後預付訂金,扣除掉篩選分級的成本(一斤6毛錢),果商自己再賺5毛,價格就來到了4。1一斤了。

水果從贛南運到上海,大車錢大約3百一噸,到了批發商那兒,再扣掉批發市場的進場費、攤位費、冷庫費,大概到了5塊一斤,批發商自己再賺5毛,再加上一路上的損耗,臍橙從批發商發貨出來就得6塊一斤,水果店或者超市再加一些利潤,就是我們能買到的價格了。

每個環節,會加價10%到30%,所以我們最終買到的價格,大概是最初收購價的1.5倍,電商平臺上水果因為涉及大倉的建設和管理,以及拉新成本和高達30%的損耗率,價格還要更高些。

但其實在這個鏈條中的每個人,賺得都是辛苦錢,經紀人收代理費,大概2分錢一斤,批發商、零售商也是賺上5毛一斤的差價,經手一噸臍橙,才有1千的收入,只有不斷把訂單做大才有利潤。

果農就更不用說了,臍橙一棵果苗20多元,一畝地下來,大概種個50棵左右,臍橙從長苗到結果需要4年左右的時間,第五年,一畝地才能帶來1萬左右的收入。

一畝地相當大了,666平方米,大概是1。5個籃球場,對於農業經營主體仍是小農戶的中國來說,擁有10畝地,已經超過全國91%的農戶了,對於這樣一個橙子種植戶來說,種橙子的10萬塊,是一家子5年的收入。

其實我們剛說的大部分水果,並不是市場上面貴的那一批,最貴的大機率是近十幾年的新品種,比如這幾年的香水檸檬,金秋砂糖桔,這些品種從一開始就註定不會是尋常價格。

一般是中國農科院果樹所與鄉鎮聯合建設新品種基地,花上至少15年的時間和成本培育和推廣一個品種,或者是大的農場、種子公司花大價格從農科院果樹所買下品種專利,公司能決定賣多少種苗,以此影響水果在市場上的存量,進而控制價格,農戶只能從種子公司買種苗。

買專利並不便宜,一個品種在3百萬到1千萬左右,不是尋常人能把握的。

這就意味著,從水果的源頭開始,就在源源不斷產生巨大的成本,這些成本讓絕大多數農戶賣不了這些最賺錢的水果,相比國內高昂的專利價格,從國外引進水果還更便宜些。

拿陽光玫瑰來說,2006年在日本註冊後,一開始就沒有申請海外品種註冊保護,我們是把陽光玫瑰作為國家專案從日本引入的,其他水果品種當年也是可以自由引進,甚至可以說只需要幾張機票錢。

而我們自己育種推廣,可能需要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大家都不想買國內我們自己研發的,更想免費用國外的已經經過市場驗證的品種。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最近爆火的水果,很多從日本引種的,在各個電商平臺上都很火的丹東草莓,其實是1999年從日本引進的紅顏草莓,再比如今年賣得好的果凍橙是來自日本產的愛媛38號,金秋砂糖橘雖然是中國農科院柑橘研究所研發出來的,但是母本也是用了日本的愛媛30號,除此之外,夏黑葡萄,醜橘,秋月梨,章姬草莓,也都是從日本引進的。

根據國家園藝種質資源庫的資料,全世界有果樹2792種,中國現有僅670種,不到四分之一,而這670種果樹裡,國外引進品種佔到了40%。

但這也不能怪我們的種子企業貪圖短期利益,我們國家種業發展時間不長,以改革開放為界,之前果苗都是農民自己解決,每次收穫完留一點種子,之後以縣為單位統一供種。

2000年,《種子法》正式出臺,廢止了種子由種子公司壟斷經營的規定,水果開始往產業化發展。

可以說,中國種業用20年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發展道路,還有很多地方說不上完美。

不過,以後引進海外品種可能就沒那麼方便了,去年,鑑於看到中國的陽光玫瑰種植面積達到日本的40多倍,還把價格從一百多打下一二十,日本修訂了《種苗法修訂草案》,列出近兩千個種苗名單,不許這些種苗以任何理由流出日本,短期來看,這肯定不是好事兒,從長期來看,我們必須承認,它可以倒逼我們重視和發展我們自己研發的品種。

我們其實培養出過非常優良的水果品種,但是我們自己瞭解很少。

比如麒麟瓜,就是袁隆平爺爺的大學同學吳明珠奶奶,在1984年培育出的,同年,吳明珠所在的團隊又把麒麟瓜和上海本地西瓜雜交,育種出了西瓜之王,起名8424,“84”代表的是年份,“24”是實驗組的程式碼,如今的西瓜市場,麒麟瓜和8424是主要的西瓜品種。

好的品種能給農業種植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到能反哺農戶提升收入,大到讓整個鄉縣經濟受益,還能帶動種植技術的更新迭代,但出這麼一個大火的品種相當不易,像我們培育的翠香獼猴桃、華碩蘋果、中蟠桃11號等等,還很少人知道。

一款新品種的水果,從註冊到種植,從改良技術再到推廣,15年是個基本週期,我們現在研發的種子,大概是15年後才是受益的時候,這非常需要耐心。

因為一個好的水果品種在推廣的頭幾年,非常容易被不規範的種植和價格戰毀掉,比如陽光玫瑰,國內起初也一二百一斤,現在種苗無限制流動,種陽光玫瑰的人多了,種植技術也參差不齊,於是今年大家買到的有的顆粒小,有的甜度不如往年,拉低了我們心目中這個品種的價值。

所以保護好我們自己研發的品種非常重要,近些年,品種意識也提上來了,從2015年開始,我們申請的農業新產品專利一直在飆升,2020年已經是日本的18倍了。

今年三月,我國正式實施了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主要擴大了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範圍和保護環節,加大了侵權賠償的責任。

是誰在決定我們吃什麼水果?又是誰在決定水果價格?

需要說明的是,《種子法》中並沒有更改農民自留種,也就是說,農民只要購買了種苗,第一年付了錢,以後就可以年年留種自用,不需要年年付費。

這在中國叫做農民特權,中國還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傳統品種是幾千年、幾百年流傳下來的,即使是性狀優秀的新品種,也是在傳統品種上改良而來,

有權應該屬於農民,但是這些新品種又不能無償讓所有人使用,所以還需要加一些“限制”,只准農戶留種自用,不準繁殖了把種子賣掉或者送人,這也是一種對新品種的保護。

是誰在決定我們吃什麼水果?又是誰在決定水果價格?

現在再回頭看,我們日常吃的水果們背後,是品種引進、播種收穫、叫價還價,在這方寸土地的你來我往。

中國的水果產業距離現代化確實還有一定距離,品種改良、技術更新、暢通物流還需要長一點的時間,自研自發,自種自收,自產自銷,才能讓14億人民持續地從這小小的水果中,汲取更多的甜蜜。

是誰在決定我們吃什麼水果?又是誰在決定水果價格?

推薦閱讀

點選圖片即可閱讀

是誰在決定我們吃什麼水果?又是誰在決定水果價格?

是誰在決定我們吃什麼水果?又是誰在決定水果價格?

是誰在決定我們吃什麼水果?又是誰在決定水果價格?

標簽: 水果  品種  農戶  一斤  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