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寵物

阿根廷簡史

作者:由 新青年文齋 發表于 寵物時間:2022-12-31

阿根廷贏得2022年足球世界盃,一時間引發人們對這個國度的關注。

在此,我謹以此文帶你瞭解阿根廷的歷史,特別是由富變窮的那段日子。

阿根廷從1816年獨立到現在剛過200年,前三四十年戰火不斷,阿根廷還沒被捏成一個整體,沒什麼好說的;中間七八十年,阿根廷遠離戰場、富得流油,是人人嚮往的理想國度;最近八九十年,阿根廷內亂不斷,越來越窮,追根溯源,罪魁禍首是“貝隆主義”,它掏空了阿根廷,而將阿根廷推向深淵的,是梅內姆的貨幣”美元化“政策。

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以後,歐洲人的足跡就遍佈美洲,西班牙佔領並開發瞭如今阿根廷所在地,它位於南美洲的最南端,臨近南極洲。

阿根廷簡史

南美洲地圖

“阿根廷”一詞來源於西班牙語,和“拉普拉塔”意義相同,既特指“白銀”,也泛指財富。

當初,西班牙的船隊從河口溯流而上,看到當地土著佩戴著銀飾,以為當地盛產白銀,於是將這條河命名為“拉普拉塔”,並在拉普拉塔河入海口南岸建立起城鎮布宜諾斯艾利斯。如今,布宜諾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西班牙人沒有找到白銀,但是廣袤的潘帕斯草原不啻於一座金礦,那裡土壤肥沃、草地豐茂、氣候適宜,是得天獨厚的“世界糧倉和肉庫”,為殖民者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阿根廷被西班牙殖民統了兩三百年。19世紀初,在南美解放運動浪潮的帶動下,阿根廷開始抗爭,在1816年贏得獨立。

獨立後的阿根廷還是處在分裂狀態。打破舊制度、建立秩序需要時間磨合和殘酷鬥爭。這一段時間約莫三四十年,直到第一部憲法被制定,阿根廷才成為了統一的共和國。

此後,阿根廷依靠業已成熟的食品加工技術和罐頭工藝,將一望無際、漫山遍野的牛羊送上歐洲人的餐桌,帶回鉅額外匯。

同時,政府奉行自由貿易,透過透過降低貿易壁壘,吸引移民和投資。

很快,阿根廷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迅速成為了世界富裕國家。

20世紀初期,阿根廷富裕程度躋身世界前十,1913年達到其歷史最高點,位列全球第三,僅次於當時的頭號強國美國和前頭號強國英國。

好日子過到1930年左右,也就到頭了。

1929年,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爆發,海外對阿根廷的投資陷入停滯。

全球經濟危機對阿根廷的支柱產業畜牧業帶來致命打擊,歐美老百姓飯都吃不飽,自然無力享受來自阿根廷的牛羊肉。

國民經濟急速衰退,老百姓吃不上飯,於是一場軍事政變順理成章,軍政府上臺,取代了文官政府。

軍政府用帶軍隊的那一套管理國家,干預經濟、封鎖國門、提倡國貨,將自由貿易拋之腦後,阿根廷從一個全球化的開放大國,變成封閉落後的經濟體。

外資和先進技術進不來,內資和優秀人才飛向國外,阿根廷經濟開始步入衰退。

老百姓日子不好過,那是會找麻煩的,既然軍政府不行,那就文官政府再來,於是1946年貝隆上臺,就此帶出貝隆夫人。

提起阿根廷最出名的人,除了兩代球王馬拉多拉和梅西,第三個人恐怕就是貝隆夫人了,總統貝隆只能排第四。

貝隆夫人被譽為“阿根廷永不凋謝的玫瑰”,被國人萬世敬仰。現在通行的阿根廷比索中,在面額100的紙鈔上,就是貝隆夫人的頭像。

阿根廷簡史

阿根廷比索上貝隆夫人的頭像

貝隆夫人出生寒苦,在成為總統夫人後,不遺餘力地為勞苦大眾奔走。

她配合丈夫積極推行“貝隆主義”,創設“第一夫人”基金會,建立窮人救助中心,為婦女爭取投票權等。

貝隆夫人宣稱“我準備為窮苦人燃燒我的生命”,她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他的諾言,維護窮人利益,得到民眾的認可。

1996年,流行樂壇天后麥當娜出演電影《貝隆夫人》,並演唱主題歌《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在麥當娜獲得巨大成功的同時,貝隆夫人也得以名動全球,達到婦孺皆知的程度。

從貧賤的小女孩到國母,貝隆夫人的故事很勵志。她值得萬千民眾的愛戴。

貝隆夫人死得很早,在1952年33歲就因病香消玉殞,還沒來得及看到積極推行“貝隆主義“帶來的惡果。

“貝隆主義“簡單的說就是保持自身的獨立性,不靠別人只靠自己;不依賴別人,只求自力更生。

阿根廷簡史

胡安·明戈·貝隆,“貝隆主義”的始作俑者

有些人做人就是這樣,什麼都自己來,把別人的好意和壞心思都擋在門外,這樣的人往往就混不好;國家也是這樣,夜郎自大,閉門造車,低水平增長,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等,是會被動挨打的。

這些道理,我們現在都明白,但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阿根廷人未必看得那麼清楚。事實證明,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不融入全球化的浪潮,阿根廷自己開發出的第三條道路是行不通的。

相對於此前軍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貝隆沒有撥亂反正,反而變本加厲。也許貝隆只是濫用了民意,只是為了自己政治地位的穩固,他以自己的一己私心,結果是讓阿根廷陷入泥淖,直到現在還無法自拔。

貝隆採取強硬措施,以擺脫國外資本的控制,沒收歐美國家的資產,限制外國投資,將外資企業國有化,支援本土企業;逼迫資本家提供就業崗位,提高工人工資,改善工人工作環境等;關注底層人民,有條件發福利,沒有條件也要發福利;打壓資本家和有錢人,沒人有向上的動力,沒心思多賺錢,富人見勢不妙,都遁逃出國。

“貝隆主義”注重底層民眾的利益,以返富於民而著稱於世,既然政府是為民眾考慮的政府,民眾自然擁戴貝隆和“貝隆主義”,但是民眾並不知道,將阿根廷拖入困境的,正是“貝隆主義“。

貝隆夫婦贏得了好名聲,但民眾陷入了急劇的通貨膨脹,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連年下滑。故事發展到這個時候,你懂的,一定就會有一股力量跳出來治阿根廷的病。

貝隆所領導的文官政府在1955年被推翻,軍政府捲土重來。

軍政府甫一上臺,自然免不了打打殺殺一番,顧不上老百姓的死活,經濟不好沒關係,只要政治地位還在,就不算什麼大問題。

有江湖就有恩怨情仇,有人開了頭就會有後來者,只是冤冤相報,不知到哪裡才是個頭?

此後的18年,軍政府和文官政府輪番上臺。你未唱罷我登場,各方全力為了政治利益明爭暗鬥,人民的生活不斷步入深淵。

1973年,貝隆高舉“貝隆主義”的大旗再次上臺,以後大多數民選總統也都是舉著這面旗幟登上總統寶座的。

不知道是不幸還是幸運,貝隆次年就病逝了,政權交由他的遺孀、副總統接任,此時全國一片混亂,暴力升級,經濟凋敝。

1976年,陸軍司令魏地拉發動政變,瘋狂鎮壓各種反對者,開始了臭名昭著的軍事獨裁統治,將阿根廷攪得天昏地暗、民不聊生,這種慘狀一直持續到1983年軍政府倒臺,

壓死軍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是1982年馬島海戰。

馬島海戰是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

戰爭根源是阿根廷軍政府為了轉移國內的注意力。1981年,阿根廷再次陷入經濟危機:GDP急劇下降,製造業產量大幅萎縮,通脹高達600%以上,薪資增長卻不到20%。國內有大麻煩,軍政府就將視線轉向國外,希望挑起一場戰爭,轉移公眾的焦點,緩解國內危機。

戰爭的經過就不說了,結果是阿根廷輸了。

馬島海戰的失利給脆弱的軍政府致命一擊,英國聯合歐美國家制裁阿根廷,這是外患;國內財政赤字高企、通貨膨脹率超過300%,這是內憂。在此情況下,民眾要求恢復憲政,軍政府不得已同意進行民選。從此,軍政府退出了阿根廷的歷史舞臺。

1983年,民選政府登臺唱戲,逐漸恢復並推進民主化程序,1994年修憲規定阿根廷為聯邦制國家,實行代議制民主,成為最終確立民主制度的標誌。

1989年,梅內姆當選為總統,任期6年。

1991年阿根廷開始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當中最關鍵的舉措是貨幣“美元化”,即將阿根廷比索和美元1:1掛鉤。

此舉穩定了貨幣政策,抑制了央媽多印鈔票的心思。一經推行,通脹率降應聲速降,外資湧入阿根廷,立竿見影。

梅內姆1995年成功連任,這次任期4年。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梅內姆的第2個任期內,貨幣“美元化”帶來了災難性後果。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波及到全世界,各國貨幣相繼對美元貶值,阿根廷比索和美元依然掛鉤,意味著比索對其他貨幣升值。

阿根廷比索太值錢了,結果非常嚴重。

國內生產成本高企,在國際貿易中失去競爭力,出口大幅萎縮;民眾轉向買進口貨,因為比本國產品便宜;工作崗位大幅下降,失業率飆升。

阿根廷經濟連續三年持續衰退,死守貨幣“美元化”政策使得多印鈔票、讓比索貶值都不可能。阿根廷只好發行債券向別國或國際組織借債,以維持日益增長的政府開支。

債越借越多,窟窿越補越大,終於有一天大到不可收拾。

2001年11月,阿根廷政府表示因為無力償還外債,決定進行債務重組,為配合債務重組,宣佈了增加稅收、凍結民眾存款等一攬子計劃。

說白了就是債務違約。邏輯很簡單,既然無力償還,那就破產賴賬。

阿根廷在債務違約方面是慣犯,2001年的這一次是動靜最大的一次,但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了9次。

一石激起千層浪,阿根廷隨即陷入一場政治、經濟、社會和制度危機。

總統德拉魯阿被迫辭職,接下去的兩週換了五位總統,一時間總統成了燙手山芋。

2002年,貨幣“美元化”政策被廢止,阿根廷比索和美元脫鉤,但梅內姆挖下的深坑已將阿根廷帶入深淵。

2003年5月,“貝隆主義”的門徒基什內爾就任總統。他放棄梅內姆以來的新自由主義,重走“貝隆主義”的老路,強調政府的干預。

2007年和2011年,基什內爾的夫人克里斯蒂娜連續兩屆當選總統,她的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更加強硬,採取的還是貝隆的方法:閉關鎖國的民族主義。

克里斯蒂娜努力刺激經濟增長,致力於為民眾謀福利,因而被稱為”21世紀的貝隆夫人“。

阿根廷簡史

被稱為”21世紀的貝隆夫人“的克里斯蒂娜

在她的第二個任期內,為了貿易實現順差,克里斯蒂娜開始限制進口,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減少進口,比如要進口一輛車,對不起,必須出口等值的貨物,這意味著車商必須接受阿根廷的牛羊或紅酒等特產,而不是比索。沒人車商願意這麼幹。結果也很容易料到,阿根廷國內一系列的稀缺,導致工廠停工、醫院停藥等,阿根廷給本國經濟狠命一擊。

2003年後,受農產品價格上漲以及全球對阿根廷製成品需求的推動,同時受益於比索貶值、稅收增加,阿根廷經濟快速復甦,從2003年到2011年平均增幅7。8%,到2012年這一增勢戛然而止,此後持續走低。

在克里斯蒂娜離任時,她留下的是一個爛攤子,通脹率超過20%,經濟發展陷入停滯,外匯儲備捉襟見肘,預算赤字持續增加,外債不斷攀升。

2015年12月10日,毛裡西奧·馬克裡宣誓就任總統。隨即對貿易保護政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取消了貨幣管制,放鬆了對進口貨物的限制,但隨之而來的是國內更多的失業。

馬克裡未能實現連任。他幹得不怎麼樣,GDP增速持續低迷說明了這一點。

阿根廷簡史

1961年有統計以來的阿根廷GDP增速

貝隆建立並領導的正義黨贏得了2019年大選,克里斯蒂娜作為副總統回到公眾的視線,這是她在2023年重回王座的跳板。

“貝隆主義“重新佔據主導地位後,阿根廷GDP增速在2020年創下2002年以來的新低,但在2021年馬上反彈至10。26%,成為自1961年有統計以來的歷史第二高位,僅次於1979年的10。9,從波谷一下到達波峰,如同過山車般上竄下跳,實在讓人看不懂。

據說2022年阿根廷的GDP增速在4~6%之間,這個增速還好吧,雖然它不能根本解決阿根廷的貧困、通脹和失業問題。

正義黨尚在任期內,我不予評價。未來會如何,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過去30多年,阿根廷政府陷入這樣的迴圈不能自拔:貝隆主義不行,那就自由主義;自由主義不行,再來貝隆主義,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要我看,如果沒有十到二十年的持續6%以上的增長,阿根廷是無法從梅內姆挖的大坑裡跳出來的。只是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要達到這樣的持續增長態勢是太難了。

也許,阿根廷錯過了”拉美春天“,就再也沒有機會重返富裕國家行列了吧。

——全文完——

宣告:圖片選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