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寵物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作者:由 一碟兒花生豆 發表于 寵物時間:2022-10-25

要問我們是誰,可能大家都知道,我們是人,有些小夥伴可能也知道,我們的人屬是“智人”(學名:Homo sapiens:Homo:指人,sapiens:指智慧),也可能有的小夥伴不清楚人屬是個啥東西?說到這個就跟生物的分類系統有關係啦。

1。生物的分類

稍微科普一下,那麼生物分類有哪些呢?主要的級別通常包括七個,也就是 “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物種的基本單元,近緣的“種”歸合為“屬”,近緣的“屬”歸合為“科”,“科”隸於“目”,“目”隸於“綱”,“綱”隸於“門”,“門”隸於“界”,其實在“界”之上還有個“域”;

這麼說可能不好理解,咱們舉個例子,很多小夥伴家裡都有養貓,咱們就以貓為例;貓:“種”為貓種、“屬”為貓屬、“科”為貓科、“目”為食肉目、哺乳“綱”、脊索動物“門”、動物“界”;

我們印象中貓和老虎很相似,而是事實,相比於貓老虎和獅子與豹更相近;虎是虎種、豹屬、貓科;豹是豹種、豹屬、貓科,獅子是獅子種、豹屬、貓科;

就因為虎、獅、豹是近緣的“種”所以歸合為豹“屬”;虎、獅、豹、貓是近緣的“屬”所以歸合為貓“科”;

隨著研究的進展,分類層次也不斷增加,在單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單元,如總綱、亞綱、次綱、總目、亞目、次目、總(超)科、亞科等等。此外,還可增設新的單元,如股、群、族、組等等,其中最常設的是族,介於亞科和屬之間。

說到這裡,那麼你知道我們“人”的詳細分類是什麼呢?按照生物詳細分類的層級關係是,

屬於真核“域”、動物“界”、後生動物“亞界”、後口動物“總門”、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羊膜“總綱”、哺乳“綱”、獸“亞綱”、真獸“次亞綱”、靈長“目”、真靈長“半目”、直鼻猴“亞目”、人猿“次目”、狹鼻“下目”、真狹鼻“小目”、人猿“超科”、人“科”、人“亞科”、人“族”、人“屬”、人“亞屬”、智人“種”。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既然有智人“種”,我們知道的是有人“科”,比如大猩猩,而大猩猩的“屬”是“大猩猩”,“科”為“東非大猩猩科”,那問題來了,人近緣的“種”是什麼?或者與人近緣的“屬”又有哪些?

2。關於“我們”這個物種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來講個古老的故事,故事大概發生在600萬年前,當時在東非大陸有一隻母猿,後產下了兩個女兒,而這兩個女兒,一隻成為了黑猩猩的祖先,另一隻成了我們人類的祖奶奶;

人類祖奶奶的這支,在時間之輪滾滾向前的歷程中到了320萬年,“人類之母”露西在東非誕生啦;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我們知道露西是目前已知的人類最早的祖先,她的骨骼化石兼有猿和人的特點。目前被認定為是屬於第一批直立行走的人類,而故事就這麼悄無聲息的開始啦!

時間到了250萬年前,人類從一種更早的猿類開始演化,我們現在稱之為“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又過了50萬年後,時間來到了200萬年前,這些古人類開始離開了東非家園,開始向外到處溜達,足跡遍及北非、歐洲以及亞洲。

而溜達到不同地區的古人類,在形貌特徵上也出現了區別,比如,溜達到北歐海拔低白雪皚皚,紫外線照射沒有同緯度的強,面板開始越來越白,眼睛的褶皺越來越大,溜達到印度尼西亞的古人類恰恰相反而面板變得越來越黑。。。

說到面板顏色的問題,咱們這裡多說一嘴;之前學者們認為北歐居民進化出的淺色面板可以吸收更多的紫外線,產生對骨骼、免疫十分重要的維生素D,這一假說一直以來受學界廣泛認同。

可是最近,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人員對此提出了質疑。

經過研究指出,深色面板暴露在陽光下製造維生素D的效率與淺色面板一樣高。並且在深色面板人群中,作為維生素D缺乏標誌的骨質疏鬆症案例要比淺色面板人群中少見。最新的研究並未解釋北歐人為何會失去黑色素。

對此研究人員推測,人類從赤道附近遷移到高緯度地區,色素會在新陳代謝過程中逐步喪失,機體不去製造不再需要蛋白質。

所以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古人類開始朝不同的方向開始了進化,於是人類就發展了幾個不同的近緣的“種”族,也就是人類的“兄弟姐妹”;

這些“兄弟姐妹”現在的科學家根據不同出土的位置進行了拉丁命名,比如在歐洲和西亞的人類我們稱之為“

Homo neanderthalensis

”,意為“來自尼安德谷的人”,簡稱“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在德國杜塞爾多夫(Dusseldorf)附近,尼安德峽谷上方的一個洞穴裡第一次發現這種人類的遺骨。大概位置;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科學家們根據他們的骨骼化石,下圖示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推斷出他們的長相,大概長這樣,下圖示;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很壯、肌肉發達,身材非常魁梧,很適合寒冷氣候。

根據科學家推測出的長相,看著不像個很聰明的樣子,但如果我們單從腦容量的角度來看的話,或許會顛覆我們一開始的認知,畢竟顱腔容積越大越聰明,這個觀點從我們人類的大腦明顯大於其他動物得到了驗證。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為了不誤導大家,多說一嘴,研究發現過去2萬年間,人類男性的平均腦容量已從1500立方厘米下降至1350立方厘米,足足減少了一個網球那麼大的體積,而女性腦容量也在以相同的比例減小。事實上,人類並沒有變笨,大腦正向著“更小的空間,更高效的工作”進化。畢竟腦容量越大,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好比汽車的排量越多就越耗油是一個道理;

那麼在自然界對於哺乳類來說,60公斤體重的平均顱腔容積是200ml,現代人類的顱腔容積可達1500ml左右,而類人猿僅為400ml~500ml,爪哇猿人(即:梭羅人)約為900ml,智人的平均腦容量約為1400ml~1600ml,而尼安德特穴居人的顱腔容積可達1200ml~1750ml。這說明在當時的尼爾德特人是一群在同階層智商又高又聰明的存在,會用工具、會用火、有超高的打獵技巧。考古人員從尼爾德特人的遺骸還發現,一些人有嚴重身體殘疾、但活了相當大的歲數,說明他們會照顧病人和弱者。

至於在我們亞洲,住的則是Homo erectus(直立人),一直存續了將近200萬,是已知的存續時間最長的人類物種。

在北京周口店的龍骨山上的山洞裡發掘出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化石,這就是我們熟悉的“北京人”,就屬於是直立人種。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周口店的位置。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咱們中國境內的直立人種主要有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和縣人,鄖縣人,沂源人,廟後山人,湯山人等。

可能有小夥伴有疑問,既然在我們的亞洲這邊土地上出現過這麼多人種,那麼會不會我是他們的後代呢?相比我們是東非的智人後代應該更可信吧?誰叫咱們自己是中國人呢,這裡就先跑個題;

對於以上的觀點其實不然,關於這個問題很多科學家已經做過大量的是科學實驗和分析,認為咱們中國人的祖先不可能是本土人種進化的,主要依據大致分三個部分,

第一、在4萬年前到10萬年前這段時間,中國境內沒有任何古人類化石出土,這意味著在這段時間內,中國版圖上可能沒有古人類存在。而在東非高原上,考古學家出土了大量的從幾百萬年前到幾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且某些化石(如上文說的露西)兼有猿和人的特點。

第二、遺傳學家對女性線粒體DNA(mtDNA)研究後發現,所有人的祖先都可追蹤到20萬年前的一位非洲女性身上,這位“非洲夏娃”被認為生活在東非高原。隨後,對男性Y染色體上DNA的研究表明:現代男性有一個共同的“父親”,他生活在大約15萬年前的東非。

第三、分子人類學研究表明,任意兩個中國人之間的個體差異都沒有超過5萬年,也就是說其共同的老祖宗距離現在最多隻有5萬年。而如果中國人都來自於元謀人或北京人等,個體之間的差異應該有50萬年到100萬年。

所以透過以上觀點,“我們”的祖先也是從非洲溜達過來的。

咱們接著書歸正傳往下說,至於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則住著Homo soloensis(梭羅人)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他們很適應熱帶的環境,大概位置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同樣在印度尼西亞,有個叫弗洛里斯的小島,在這裡曾經住的遠古人類因為隔絕,卻經歷異常侏儒化的過程。他們身高不到1米,體重25公斤;

科學家推測可能是有段時間,海水水位降低,遠古人類抵達了弗洛里斯,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水位上漲,一些人就被困在了島上。又因為物資的匱乏,導致那些長得人高馬大的人攝入的食物不夠,最終因餓死而被淘汰掉,剩下就長得矮小的人類得以延續。這就是Homo floresiensis(弗洛里斯人),推測他們長這樣;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2010年科學家根據在西伯利亞的丹尼索瓦洞穴中,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發現了一塊已經成為化石的手指骨,透過手指骨的基因分析證實了這個是新的物種。科學家將其命名為Homo denisova(丹尼索瓦人),而他們的長相,面部偏扁平,大概是這個樣子。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咱們以上說的人種,在相交的時間不同的位置(都在歐洲和亞洲)進行不斷的演化,那麼在我們人類基因庫的源點,人類物種的搖籃——東非;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這裡的人種的演化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也出現了很多新的人種。比如:Homo Rudolfensis(魯道夫人)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比如Homo ergaster(匠人)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再比如,我們自己這種的人種,Homo sapiens(智人);當然,最終也只有我們這一種。

你可能不知道的“我們”

從整個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來看,過去多人種共存其實是常態,既然如此,那麼問題是為什麼現在地球上只存在我們“一種人”呢?

未完待續。。。

標簽: HOMO  人類  古人類  我們  東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