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寵物

進擊的高通

作者:由 丁一男DNGMAN 發表于 寵物時間:2022-05-14

追上未來,抓住它的本質,把未來轉變為現在。

軟體定義汽車的趨勢下,火熱的並不是軟體公司而是晶片企業。同樣的,晶片公司藉助變革勢能轉型為以硬體為基座,軟體賦能的平臺型企業。在智慧汽車領域,最為熟知的晶片企業莫過於美國的英偉達。其在GPU領域建立的優勢在智慧汽車領域可謂是一騎絕塵,從最早的Pascal架構到Ampere架構,英偉達不斷的更新自身的架構從而不斷探索業務邊界,伴隨著在自動駕駛行業的優勢,不斷的“收割”車企和軟體方案公司,甚至引領自動駕駛行業的技術趨勢,以“機器學習+大資料/複雜環境+大算力”模式訓練自動駕駛系統,這種模式確實可以解決不少問題,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目前汽車強大的智慧是以巨大訓練成本為前提的,Corner case永遠存在、算力永遠不夠、資料永遠不足。

進擊的高通

從英偉達公佈的全球合作車企中可以看到,中國企業超過一半之多,這說明中國智慧車玩家眾多,多晶片算力的需求旺盛。與英偉達對應的還有一家晶片企業也是美國的高通,其優勢在於消費電子市場,對於汽車市場進展並不及英偉達迅猛,但是也不甘落後。

進擊的高通

在2020年初,高通首次宣佈將推出一套名為Snapdragon Ride的完整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客戶可以基於SnapdragonRide平臺開發從L2+到L4級自動駕駛。在2021年,Snapdragon Ride自動駕駛平臺正式推出5nm工藝SoC晶片,高通第一次在智慧駕駛計算平臺成為全球領跑者,智慧汽車晶片進入5nm時代,汽車晶片技術逐步向消費電子晶片靠近。相比於英偉達的擴張模式,高通在中國的腳步可謂是穩紮穩打。

進擊的高通

2021年高通和集度汽車(百度和吉利的合資車企)宣佈,在2023年量產搭載高通8295數字座艙平臺,作為首個基於5nm製程工藝的車規級晶片,高通8295的AI算力達到了30Tops,比目前其它造車新勢力的水平上升一個臺階,相當於蘋果A15處理器晶片的兩倍。同一年,高通創投參與了毫末智行近10億元A輪融資,後者也成為高通在中國市場重點支援的自動駕駛方案提供商。毫末智行小魔盒3。0(第三代自動駕駛計算平臺 ICU 3。0)也成為高通5nm自動駕駛計算平臺(8540P+SA9000P組合)的全球首發量產;2022年4月初高通正式收購自動駕駛公司維寧爾;4月底高通和零束科技簽署開發合同,主要針對搭載高通8295數字座艙平臺;無獨有偶,5月初,零束科技又成立了智駕計算平臺業務單元,目標是在2023年搭載量產以視覺為主多感測融合、資料閉環驅動核心演算法開發迭代,覆蓋高速、泊車及城區全場景體驗,終局實現從端到端的融合智駕。針對計算平臺沒有具體說明是用哪家的晶片,但是對比一下量產時間和毫末智行的技術路線就非常明顯了。

進擊的高通

美國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戰勝對手,就加入到他們中間去。2022年是大算力晶片上車的元年,比如英偉達Orin和Mobileye的EyeQ5,還有特斯拉傳言自主研發設計的HPC晶片。而高通最先量產搭載的是8155座艙平臺,自動駕駛晶片的大規模量產目標是在2023年。以更先進的技術晚一年進入市場,可見高通的戰略定力,晚一年的優勢在於自動駕駛市場和產品技術將會更加成熟,使用者由功能開始向性價比轉變;劣勢在於面對使用者平臺切換帶來損失。無論是英偉達還是高通乃至國內晶片創業公司,其實都已經參與到汽車行業的變革當中。英偉達是高舉高打相當於處於浪尖的極客,而高通因其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優勢可能就是浪花下的潮水,兩個企業對於未來產業的理解不一樣,那麼也就造成戰略意圖的不同,相同的是兩個企業都在意各自的方式前進,並沒有加入對方(可能性幾乎為零)或者跟隨對方的節奏。看似是競爭關係,而本質上來講也是一種雙贏,各自產品的定位不同面對的使用者車型、功能也不一樣。

進擊的高通

面對行業的不確定性,所有相關企業都會建立自身的業務生態圈,並且根據產品優勢制定戰略意圖,從而探索產業的邊界。這種探索主要體現在三個層次:

首先是產品應用層面。

以汽車為例子,在智慧化時代,汽車的屬性正在經歷改變,從簡單的交通工具到智慧終端成為物聯網、智慧城市的節點;

其次是產業鏈的層面

。終端使用者(車企)開始直接與底層的晶片企業對話,參與晶片企業的投資活動甚至是主導晶片設計,例如特斯拉。這樣的結果就是進一步壓縮了以往Tier 1的生存和盈利空間,將會重構整個汽車產業鏈的模式和任務分工;

最後是技術層面。

隨著物理世界複雜度和數字技術的提升,物理世界逐漸與虛擬世界開始融合,整車架構從分散式向域控制、中央控制進化,在這種情況下,智慧汽車對於晶片算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在技術方面來看,英偉達下一代基於Ampere架構的大算力晶片平臺和高通Snapdragon Ride 晶片平臺都是在邁向跨域的路線上即座艙域與自動駕駛域主晶片選擇執行在同一個SoC架構上,這樣可以獲得更高的整合度,減少平臺技術的開發任務。

進擊的高通

透過不斷地迭代和試驗,研究清楚使用者需求,再根據需求進行產品升級。不同於特斯拉自研自用的方式,英偉達和高通們必須要為自己留足產品迭代的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內,必然會進行前期產品的大規模搭載上車,比如高通的8155、8295座艙平臺,英偉達的Orin計算平臺。基於這些產品才能保住現金流和使用者需求,同時建立品牌優勢和技術堆疊。

進擊的高通

類似於生物的進化一樣,技術的進化也有一定的週期性和必然性,預知未來的方法要麼是創造未來,要麼是靜靜等待。智慧時代能活下來的企業一定有三大法寶:硬體算力、可塑資料來源、基礎科學人才(演算法)。所有的高科技企業都是在這三方面投入和發力,比如基於人工智慧的語音識別系統是在IBM實驗室走向社會,而非某個矽谷的車庫。對於高通、英偉達或者國內創業企業也是同樣的道理。

進擊的高通

隨著智慧化的發展,晶片的需求將會增大,晶片企業的競爭不僅僅在產品層面,還有生態和戰略層面的競爭。可以預見的是高通一定將會引入更多的車企參與到合作當中。

英偉達引領了自動駕駛晶片,高通定義了自動駕駛晶片,剩下的就是行業的加速!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汽車觀察者聯盟”,歡迎大家關注!

標簽: 高通  晶片  偉達  駕駛  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