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達達主義】看不懂達達,就是看不懂藝術?

作者:由 大愣子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1-12-08

【達達主義】看不懂達達,就是看不懂藝術?

▲曼·雷Man Ray/1916年,Self-Portrait“自畫像”

第一個達達主義裝置藝術作品

「拓寬視野 放低角度」

這個彈得沒感覺,彈得太慢了!

這個唱得不好,飆得不夠高!

這個畫不行,畫得不像!

………

當代大多數人對於藝術的評判基本上是這樣的。

當行外人在跪地膜拜的時候,行內人卻想用84洗眼睛!

不過,行內的人去給一個行外人分析和分享一個作品的創作思維當然遠比自己學習一遍理論知識要複雜得多。

因此,在面對藝術作品時,行內人漸漸活成了沉默的大多數。

我們不禁會去思考,對於藝術是否應該有固定的審判標準呢?

筆者先從二十世紀的一個藝術思潮說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各國社會矛盾尖銳,經濟暴跌,政治混亂,使人們壓抑又痛苦。這時開始興起的現代主義思潮,促使人們渴望得到平等和自由。

於是一群厭倦戰爭,懷疑現存價值的詩人、藝術家帶著極具批判性的道德觀和美學觀,透著的“反政府主義”情緒和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流亡在瑞士首都——蘇黎世。

他們試圖用各自的力量擊破這種社會矛盾,他們主張否定理性和傳統文明,提倡無目的,無理想的生活狀態。

1916年,“達達主義”文藝社團,就此在作家雨果·巴爾Hugo Ball建立的名為“伏爾泰”夜總會的小型音樂廳誕生。

【達達主義】看不懂達達,就是看不懂藝術?

▲伏爾泰酒館

關於“達達主義”的名字來源,作家理查德·許爾森貝克笑著說,他和巴爾在翻閱法德詞典的時候,發現了這個詞,“DaDa”是玩具小木馬,是孩童發出的第一個聲音,它無不在強調“破裂”“新生”的原始感,這是藝術的新秩序!

看似毫不經意間,其實訴說著強烈的反抗。

另一位發起者特里斯坦·查拉在《達達宣言》中說:“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這是各種束縛、矛盾、荒誕的東西和不合邏輯的事物的交織;這就是生命”

這一切,都在宣告著達達主義者對當下的呵斥,他們要拋開過去的一切,重新建立一個新的藝術王國。

因此,接下來達達主義誕生的作品也就如宣言一樣既透出激烈的情緒又讓人摸不著頭腦。

——————————————————————————

「反藝術 俏皮的嘲諷」

談起“達達主義”,杜尚、曼·雷和弗朗西斯·畢卡比亞三個人是典型的達達主義奠基人,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法國藝術家杜尚。

【達達主義】看不懂達達,就是看不懂藝術?

▲《泉》(Fountain)/1917年4月馬塞爾·杜尚(MarcelDuchamp)

1917年,杜尚給一個小便池,簽了個假名R。Mutt(篡改了全美知名的衛生裝置生產商J。I。Mott的名字),只花費了6美元就參與了號稱是思想最開放、最反對學院戒律的美國獨立藝術家協會舉辦的展覽。

毋庸置疑小便池被拒之門外,在藝術家協會看來,這個小便池明擺著杜尚是在鄙視這些花裡胡哨的“當代藝術”。

他為什麼要這樣呢?回到1912年,那時的杜尚還以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著稱,同年完成的《下樓梯的裸女:2號》,卻被立體主義的獨立沙龍展拒絕,他們認為這不是真正的立體主義,畫面中流動的女性動態被指為涉嫌未來主義。

杜尚是前衛的,是敢於挑戰的,在新藝術運動強調自然中不存在曲線,放棄傳統裝飾風格下,他仍去挑戰,去突破。

大膽地把攝影當中的視覺暫留原理留在畫面,結合畢加索的立體主義風格,去表現出靜止、連續的、影像疊合。在運動規律中尋找突破,與時間、空間抗衡。

【達達主義】看不懂達達,就是看不懂藝術?

▲《下樓梯的裸女》布面油畫147x89cm/ 1912年 現藏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

這次被拒也許正是杜尚對藝術認知的轉折!也更加挑起了達達主義者對當下藝術形式的質疑。

1915年,杜尚和皮卡比亞從歐洲來到紐約,與施蒂格利茨的“291”畫廊合作進一步推進了包括達達主義在內的西歐前衛思潮。

達達主義不在於創新,而是去破壞,去挑戰,他們廣泛採用現成的材料,去拼貼和分裂出各種形態各異的藝術品。

每一個部分好似都在述說著“你看,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

【達達主義】看不懂達達,就是看不懂藝術?

▲《新娘甚至被光棍們扒光了衣服》(The Bride Stripped Bare by Her Bachelors)杜尚

Marcel Duchamp/1915年

【達達主義】看不懂達達,就是看不懂藝術?

▲《L。H。O。O。Q》,杜尚Marcel Duchamp/1919年

【達達主義】看不懂達達,就是看不懂藝術?

▲法國 弗朗西斯·皮卡比亞的拼貼作品《Tableau Rastadada》/1920年

1920年,另外一群達達主義者——漢斯·阿爾普,馬克斯·恩斯特,社會活動家阿爾弗雷德·格倫瓦爾德一起成立了科隆達達主義團體。

漢斯·阿爾普拋棄了那些固定的創作模式,開創了運用偶發來構成形象,讓作品保持著神秘和偶然,他將幾張紙撕成大致的方形,讓他們隨意散落在地板上的一張紙上,並將它們貼上成由此形成的佈局。

對於達達主義者來說,這種“偶發”的即興創作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

【達達主義】看不懂達達,就是看不懂藝術?

▲漢斯·阿爾普Hans Arp《按照偶發規則排列的拼貼》

【達達主義】看不懂達達,就是看不懂藝術?

▲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918年 Jean Cocteau

【達達主義】看不懂達達,就是看不懂藝術?

▲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920年Switzerland,Birthplace of Dada

【達達主義】看不懂達達,就是看不懂藝術?

▲漢娜·霍克Hannah Höch最著名的作品:《用達達餐刀切除德國最後的魏瑪啤酒肚文化紀元》/1919年(Cut with theKitchen Knife Dada through the Last Weimar Beer-Belly Cultural Epoch of Germany)

1912 年,22 歲的霍克離家進入柏林夏洛騰堡的應用藝術學院,透過畫家喬治·格羅茲(George Grosz)接觸了達達主義。

這幅作品是達達主義傳到德國後用蒙太奇照片(photomontage)手法的創作,也就是將從雜誌、報紙等剪下來的圖片,作品結合了男性影像(軍人、政客、共產主義者、激進派)、女性影像(舞者、運動員、演員、藝術家)、人造物品照片(特別是齒輪)和單詞(“達達”出現了三次)。

達達主義從蘇黎世開始,再到巴黎、柏林、紐約,在短短的幾年間席捲了歐美各國。

這種思潮不單單侷限於繪畫領域,更涉及詩歌、電影、工業、生活……

那些達達者的作品中有精心設計的,也有隨意偶然的創作,它們無不意在激發觀賞者的靈感,或來自自身或來自他人。

——————————————————————————

「解放標準 人人都是藝術家」

特里斯坦·查拉在1918年《達達宣言》中

“客觀地說,一件藝術作品決不為任何人呈現美感”。

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是發現生活的角度,我們可以在無數的小事中去創造一種藝術,體會一種生活。

【達達主義】看不懂達達,就是看不懂藝術?

【達達主義】看不懂達達,就是看不懂藝術?

【達達主義】看不懂達達,就是看不懂藝術?

從印象主義、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的發展來看,它們無不帶給人們視覺盛宴和心靈的震撼,它們在改變著人們看世界的角度。

而“達達主義”試圖改變的是人們對於藝術的思考標準,它在告訴人們:拋棄意義的作品,就是一種對意義的審判。

正如杜尚說:“我喜歡生活,喜歡呼吸甚於工作。我不認為我的作品將來對社會有任何重要性。所以,我的藝術就是生活藝術,每一秒,每一呼吸都是一件銘刻於無處的作品,既不是視覺的,也不是思考的,那是一種恆久的陶醉。”

走進展館,學過美術的會去聯絡相關的知識背景揣摩畫家的思想,不瞭解美術的人,第一反應是“這畫的什麼玩意兒?”可是,其實看作品的人都是在霧裡看花,可意會不能言傳。

對於任何事物,都不存在所謂的感同身受,

因此,面對藝術作品時,你不需要去刻意尋求它的真理,不需要懂它畫的是什麼,也許藝術家本身在創作時就拋棄了任何約束它本身的意義的。

有的畫家的繪畫作品不一定是在表現“美”也可能是在刻意的追求“醜”,拆開“藝術”從字面意思理解,不就是“美與醜”的表現意識,“學與技“的表現形式嗎?

藝術不是在爭論“美與醜”,不是在爭論“價值高低”,它就安靜地掛在牆上,置於聚光燈下,述說著人生百態。

所以說藝術的審判標準是因人而異的,但也不能擺脫它背後該有的文化土壤,失去了意義的好作品也只能是作品。

當前國內的藝術審美在進步,每個人對於藝術的視覺包容度也在進步,藝術的世界將會越來越廣闊,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也很容易滋生一些魚龍混雜、濫竽充數的東西。

面對藝術發展,“辯證的否定”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

所以,

面對藝術而言,真正的解放,不就是在否定中重生嗎?

——————————————————————————

嘻嘻,小小打個廣告,喜歡的話可以關注

微信公眾號:CDArtist

更多好電影、音樂、藝術美學等優質內容分享喲!

http://

weixin。qq。com/r/vUP44OL

ER784raaD9xav

(二維碼自動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