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腫瘤患者如何做好營養支援?

作者:由 圈圈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7-10-18

據文獻報道,腫瘤病人發生營養不良的患者超過半數,其中體重下降了10%以上的病人超過45%,下降20%以上的病人有25%。

癌症病人的營養的重要性相信病友們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營養對於疾病的康復、減少癌症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癌症的遠期生存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很多開始營養支援治療大多進入晚期惡液質或者終末期才考慮營養支援治療,這時候治療的效果可能就不大令人滿意。

因此專家認為,營養支援治療應當早期使用才能發揮較好的療效。

如何評估營養不良?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惡性腫瘤營養風險篩查工具為患者自評主觀全面評定量表(PG-SGA)與NRS2002。

PG-SGA為第一步:

1。 BMI是否低於<18。5

kg/m2?

2。 在過去的3個月有體重下降嗎?

3。 在過去的1周內有攝食減少嗎?

以3個問題只要有任何1個的答案為“是”,就將進入營養風險評估的第二步。

NRS2002為第二步:

腫瘤患者如何做好營養支援?

腫瘤患者如何做好營養支援?

NRS評分≥3 分為具有營養風險,需要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制定基於個體化的營養計劃,給予營養干預。

NRS評分<3分者雖然沒有營養風險,但應在其住院期間每週篩查1次。

營養不良的患者營養調配

對於狀態良好,進食正常的病人,推薦在正常飲食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和優質油脂的攝入,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腫瘤病人對於蛋白質的需求可以從雞蛋、牛奶、魚肉中來補給。

蛋白質一般可按 1 kcal/(kg•d)~1。2 g/(kg•d)(非肥胖患者的實際體重)給予,嚴重營養消耗者可按 1。2 kcal/(kg•d)~2 g/(kg•d)(非肥胖患者的實際體重)給予。

但是對於急性或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患者,蛋白質供給量不應超過1。0或1。2g/kg/d。

對於食慾不佳而胃腸功能正常的患者,國內外權威指南推薦使用口服營養補充(ONS),對於腫瘤患者,建議使用根據腫瘤細胞代謝特徵調配的腫瘤專用型通用口服腸內營養製劑。

適量補充免疫增強營養素能夠提高免疫力,促進傷口癒合尤其是多種免疫增強營養素,如精氨酸、ω-3脂肪酸、核苷酸、谷氨醯胺等。

營養支援主要包括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

腸內營養

腸內營養是利用管道向胃腸道提供營養,在調整胃腸道功能以及減少併發症方面,腸內營養優於腸外營養。

腸內營養製劑按氮源分為三大類:氨基酸型、短肽型(這兩類也稱為要素型Elemental type)、整蛋白型(也稱為非要素型Non-Elemental

type)。

腸內營養應用的原則:

1、 當胃腸道有功能且能夠正常使用時,首選腸內營養。

2、 腫瘤病人免疫功能下降,是腔靜脈管感染的高危人群,應該優先考慮腸內營養。

3、 腫瘤病人在正常間歇期間口服輔助的營養製劑,有助於其手術、放療、化療後的恢復。如果不能滿足身體的需求,可以透過鼻胃腸管、經皮內鏡下胃/空腸造口的方法進行腸內營養。

腸內營養的優點:經濟安全、符合生理、維護胃腸道功能、保護肝臟。

腸內營養的併發症:

1、噁心:與病人的情況有關,如乳糖不耐受,脂肪吸收不良、胃腸道瀦留等。

2、嘔吐:與腸內營養製劑有關,如氣味難聞、脂肪比例高,溫度過低等。

3、腹瀉:與輸注速度有關,如輸注速度過快。其他原因還可能是營養液汙染或者腸道內菌群失調等。

4、反流或者誤吸:與癌症病人長期臥床、營養管、輸注速度、或者昏迷狀態有關。

因此胃腸功能正常時,首選腸內營養,使用各種有針對性的營養粉劑或營養液。

腸外營養

經過靜脈輸注提供營養物質。

腸外營養的適應症:胃腸道功能障礙;應激或者高耗能狀態(如創傷、圍術期);5-7天以上不能正常進食的患者。

禁忌症:休克;生命體徵不平穩;嚴重的凝血障礙;嚴重的水電解質失衡。

腸外營養:據患者生理需要,遵循“全面、均衡、足量卻不過量”的原則,輸入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維生素、電解質、微量元素、水等全部營養物質。

可能發生的併發症:

1、與中心靜脈置管有關的併發症,如栓塞、氣胸等。

2、感染風險。

3、高血糖或者低血糖,肝功能異常等。

4、腸功能減退,細菌轉移等。

運用腸外營養支援全部滿足腫瘤患者對熱量和各種營養素需求,為全胃腸外營養支援(TPN);部分滿足熱量和營養素需求,為部分胃腸外營養支援(PPN)。

營養支援劑使用原則:

根據ASPEN(美國腸內腸外營養學會)指南,腫瘤患者遵循一般或危重症患者營養支援原則,即胃腸道有功能時首選腸內營養,胃腸道功能不全或障礙時使用腸外營養。

腫瘤患者如何做好營養支援?

腫瘤患者如何做好營養支援?

標簽: 營養  腸內  腸外  患者  胃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