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籍貫與出生地、常居地不同的人怎麼認同自己的身份?

作者:由 姜虹帆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7-04-04

本人的籍貫A、出生地B、成長地C和現居地D分別是四個地方,被這個問題困擾了十多年,所以從個人的理解上說一說。

我對於四個地方的身份認同感約為:A 5%,B 15%,C 75%,D 5%。根據我自己的經歷來總結,身份認同感大多來自於自己在這個環境中的親身經歷和與其的情感羈絆,剩下少部分來自於長輩的講述和客觀存在的血脈來源。而且這些因素對身份認同的影響在年少時最為顯著。

先說籍貫,個人認為籍貫是這其中最不需要太過糾結的。籍貫,也就是祖籍,即祖輩的長居地。很多人,包括我在內,甚至從來沒有去過自己的籍貫地,對於它的認知也基本止於戶口本上的籍貫一欄。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假裝成紀錄片實際上是半雞湯半廣告的影片非常火,主題是透過你的DNA尋找你祖輩的發源地。影片中很多參與實驗的人都表示非常願意去這些地方旅遊。就我自己來說,我也很願意去自己的祖籍看一看,甚至在外碰到這個地方的人願意提一句我的祖籍也是這裡,但是身份認同就絕對談不上了。

我覺得這種心理跟“移二代”也有相似之處。其實從小在國外出生長大的華裔對其它XBC,甚至是中國留學生,都有一定的親切感,只不過會表明自己是中國人的就少之又少了。

現居地一般是大學或是單位所在地,是一個人自由生活開始,努力打拼的地方。這兩個其實也有很大區別。由於大學環境單純,同窗情誼深厚,生活壓力小,很多人會把大學所在地當作第二故鄉。但是工作所在地不同,工作的辛苦和生活的艱難很容易使人產生漂泊的感覺,自然影響你對這個城市的印象和認同感。

最難說清的還是出生地和成長地,因為影響兩地身份認同的因素非常之多。傾向於認為自己是成長地人的特點:搬家時間早,返鄉頻率低,戶籍已遷移,親近的家人都在成長地,以及朋友同學在成長地數量多。

我是小學的時候從B市搬到C市的。一開始我還認為自己是B市人,對C市有種排斥和陌生感,會想家。但是隨著在C市居住時間越來越長,甚至超過了我在B市居住的時間,我開始對身份認同感到困惑。我的生活在這裡,我的人際關係在這裡,我的三觀在這裡形成,我對這裡充滿了感情,我自然而然地開始認為自己是C市人。

但是我用了很長時間才能承受得起對外這麼說的心理負擔,因為這其中有太多阻礙。比如我家人認為我是B市人,我擔心別人批評我忘本、虛榮,C市的排外情結等等。所以直到現在我都沒參加過任何一個地方的同鄉會,看中超的時候沒辦法毫無顧慮地支援一個隊,自我介紹的時候還會有些微心虛。即使我理智上知道這一切不過源於自己過於在意他人的眼光。

一句話總結,你覺得哪個地方對你的成長和性格影響最大感情最深就大膽地說自己是哪裡人吧。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沒人有資格評判你的身份認同感,因為這是很私人的感覺。只是切記不以地小而自卑,不以地大而虛榮。共勉。

斷斷續續地寫了好久,終於寫完了。感謝題主,讓我有這個機會把多年來的困擾和思考都理清。希望我的答案能對您有些幫助。

標簽: 認同感  籍貫  身份  自己  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