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中國古代有哪些真實存在的俠客?

作者:由 煲靚湯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1-02-23

長文預警,本文長期更新。

長文預警,本文長期更新。

長文預警,本文長期更新。

我試圖建立一箇中國古代真實存在俠客的資料庫,內容會逐漸完善,以供知友們參考。

歡迎大家點贊、追更、收藏、分享、提供線索。

本文所列舉人物,均為歷史真實人物。其戰績均有史可考,或是當時筆記所錄。本文不牽扯武俠小說、歷史演義、評書中的虛擬人物,例如:陸小鳳、西門吹雪等人。

也不牽扯真實歷史人物在武俠小說、演義、評書中的虛擬表現,例如:趙雲、關羽、呂布等人的真實個人武功,遠不及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麼生猛。

一、周朝(春秋戰國時期):

1、越女是當時知名劍客,曾經在山中隱居數年。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越有處女,出於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就之術“。

東漢王充《論衡·別通篇》:“劍伎之家,鬥戰必勝者曲城越女之學也,兩敵相遭,一巧一拙,其必勝者有術之家也。”

後來經越王勾踐邀請,開始出山(入朝為官),併為越王勾踐講解劍道。越女的劍術理論如下:

“內實精神,外示定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布形氣候,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虎。追形逐日,光若彷彿。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順逆,直復不聞。”

大概意思是

“內虛外實、得機趁勢、遠攻近守、氣息自然”

,而劍術動作的要領則是

“為方為圓,直前復後,動於無聲,為敵司命”

,後來越女在越國擔任朝廷官員之時,曾將自創的越女劍法推廣至全軍,進而幫助越王勾踐滅掉仇敵吳國。

2、專 諸、要 離、慶 忌:這三人,是貴族家供養的門客,相當於現在的事業編。

3、養由基:箭法一流,在中國射手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但他又不像後裔那麼虛無縹緲,養由基的武功,在當時是無敵的存在,不知道幹掉多少猛人。

4、卞莊子,貴族出身。卞莊刺虎之故事,雖有取巧之說,但也反應其劍術高超。最後他在戰場上,一人衝進去,連滅七十多人而亡,這是一種怎樣高強的武功。

5、墨 翟是地主兼手工業者,同時也經商。同時還是墨家學派創始人,是文武雙全的典範。其武功,雖無小說中“墨子劍法”那麼強,但是也是一流水平。

6、聶 政、豫 讓,是貴族家供養的門客,相當於現在的事業編。個人判斷,聶政的武功應該是戰國刺客之首。聶政是《史記·刺客列傳》裡唯一一位菜刀流高手,別人當刺客需要要費盡心機接近目標,讓目標放下戒備。唯獨聶政的手法簡單粗暴,有效。

7、魯仲連:文武雙全,這個武技也是很高的。他的人生故事,就是一部傳奇。

8、毛 遂是朝廷官員,此人不僅口才好,也有相當傲人的劍術。他曾經一劍逼退多人。

9、朱 亥是屠夫(殺豬的),屠夫在古代屬於高收入職業。他武藝超強,後來被秦軍俘虜,秦王要求他為秦國效力,朱亥不同意。於是秦王就把朱亥關進一個裝有老虎的大籠子裡,威脅朱亥。老虎看見有人被投進籠子,就猛撲過來。朱亥大叫一聲“畜生,你敢!”

那老虎嚇得趴在朱亥的腳下,動也不敢動。秦王無法,只好將朱亥囚禁起來。朱亥見回去無望,就用頭撞柱子,柱斷而不死,於是用手扼喉,喉斷而死。

10、蓋 聶:貴族出身,當時天下第一劍客。荊軻曾去拜見學習,結果他瞪眼就嚇跑荊軻。至於荊軻,目測武功沒學到家。如果他武功學到家,中國歷史就變天了。

11、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李牧、王翦、白起、廉頗。

根據史料記載:李牧有一定武功、王翦力氣很大、白起和廉頗是兵法超神。特別是白起,出身於秦國公侯世家,標準官二代,他第一次在歷史上亮相,就已經是將軍。

二、秦漢時期。

這裡重點說一下:兩漢時期,朝廷只是對純粹的民間俠客推行不友好政策,但朝廷對有官方身份(在任/離任朝廷官員)的俠客(官俠)是非常尊重並推崇的。換句話說,民間俠客只要曾經擔任過朝廷官員,便可規避不友好政策。

1、劇孟是西漢時期的大商人,土財主

《史記·遊俠列傳》:

劇孟者,洛陽人也。周人以商賈為資,劇孟以俠顯。吳、楚反時,條侯為太尉,乘傳東,將至河南,得劇孟,喜曰:“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劇孟,吾知其無能為已。”天下騷動,大將軍得之若一敵國雲。劇孟行大類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戲。

然孟母死,自遠方送喪蓋千乘。及孟死,家無十金之財。而符離王孟,亦以俠稱江、淮之間。是時,濟南瞷氏、陳周膚亦以豪聞。景帝聞之,使使盡誅此屬。其後,代諸白、梁韓毋闢、陽翟薛況、陝寒孺,紛紛復出焉。

1、王越,是東漢末年劍術高手,遼東燕山人,是史阿的師父,後來曹丕還在史阿那裡學習過劍術。漢桓帝、漢靈帝在位期間,王越因擅長劍術,在京城內被稱為帝師。

曹丕《典論》:

時軍祭酒張京在坐,顧彧拊手曰:“善。”予又學擊劍,閱師多矣。四方之法各異, 唯京師為善。桓靈之間,有虎賁王越,善斯術,稱於京師。河南史阿,言昔與越遊具得其法。餘從阿學之,精熟。嘗與平虜將軍劉勳、奮威將軍鄧展等共飲。

2、蟲達被朝廷(西漢)封為曲成侯,是用劍高手,劍術能達到越女級別。

《史記·日者列傳》:齊張仲、曲成侯以善擊刺學用劍,立名天下。

《論衡·別通第三十八》:劍伎之家,鬥戰必勝者,得曲城、越女之學也。兩敵相遭,一巧一拙,其必勝者,有術之家也。孔、墨之業,賢聖之書,非徒曲城、越女之功也。

3、雷被是淮南王劉安的下屬,劍藝精湛,素有“淮南第一劍客”之稱。

4、原涉是新朝王莽時期的著名遊俠,生於大姓豪族之家,為谷口縣令時治理有方,又有“不言而治”的美譽。自小愛管閒事,憐憫孤弱。

《漢書-遊俠列傳》: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時以豪桀自陽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時為南陽太守。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列官,賦斂送葬皆千萬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產業。時又少行三年喪者。及涉父死,讓還南陽賻送,行喪冢廬三年,由是顯名京師。禮畢,扶風謁請為議曹,衣冠慕之輻輳。為大司徒史丹舉能治劇,為谷口令,時年二十餘。谷口聞其名,不言而治。

先是,涉季父為茂陵秦氏所殺,涉居谷口半歲所,自劾去官,欲報仇。谷口豪桀為殺秦氏,亡命歲餘,逢赦出。郡國諸豪及長安、五陵諸為氣節者皆歸慕之。涉遂傾身與相待,人無賢不肖闐門,在所閭里盡滿客。或譏涉曰:“子本吏二千石之世,結髮自修,以行喪推財禮讓為名,正復仇取仇,猶不失仁義,何故遂自放縱,為輕俠之徒乎?”涉應曰:“子獨不見家人寡婦邪?始自約敕之時,意乃慕宋伯姬及陳孝婦,不幸一為盜賊所汙,遂行淫失,知其非禮,然不能自還。吾猶此矣!”

其父親去世時,他拒絕南陽郡府的鉅額喪葬費用,單身扶柩歸葬父親,併為父親守孝三年,遂以廉潔仁孝揚名長安。後四處遊歷,廣交天下英雄豪傑,遇人危難,或慷慨解囊,或拔刀相助,能力所及,從未敢辭。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當時東漢官方史料之中曾經存有《劍道》38篇,可惜現今早已散佚。而西漢的劉向在《說苑·指武》之中提出了

“感而應之”

的劍術理論:

“魯石公劍,迫則能應,感則能動,炫目無窮,變無形像,復柔委從,如影與響。”

在中國古代劍術的理論基礎之中,快劍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在快劍的基礎上,劉向更是進一步提出練劍不應拘泥於形式和套路(無招勝有招),還要讓自己手中的劍如同影子一樣糾纏著對方,像是聲音一樣從四面八方無孔不入,以柔勁化對方的力量為己用。

5、項羽(楚霸王),大地主家庭出身,屬於富二代。為中國槍術的創世鼻祖。龍 且是項羽旗下第一猛將,也是當時頂級武林高手之一。其他將領如:英布等都是高手。

6、“信布之勇”名垂青史,“信布”指的是是欒布和紀信。

7、韓 信,在中國古代名將中算得上一員猛將。

8、李 廣:在漢武帝三大名將中,衛、霍的指揮才能名垂千史,雖然其個人武學如何,無記載。但我想身為武將,武功差是不可能的。但是李廣的武學,各種記錄都有,並且李廣祖上幾代,都是將門世家出身。李廣比起衛、霍,個人英雄主義更濃。

9、馬 武、銚 期、賈 復都是雲臺二十八將,個個武藝高強。目測賈復最強。

10、馬 援此人也是一名技擊好手,力大,擅使錘法。

11、三國時期,有許多著名武將都是當時知名的俠客(嚴格來說是東漢末年)。例如:呂 布、典韋、孫策、許褚、太史慈、夏侯惇、張遼、徐晃等人。

如果全部都貼原文,實在是太佔空間,所以這裡只放:關於典韋的記載。

《三國志·魏書·典韋傳》:

典韋,陳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過人,有志節任俠。襄邑劉氏與睢陽李永為仇,韋為報之。永故富春長,備衛甚謹。韋乘車載雞酒,偽為候者,門開,懷匕首入殺永,並殺其妻,徐出,取車上刀戟,步出。永居近市,一市盡駭。追者數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轉戰得脫。由是為豪傑所識。

12、韓 龍,東漢末年的刺客之首(被朝廷所聘請,屬於合法刺殺他人),劍術一流。受幽州刺史王雄(竹林七賢之王戎的祖父)所託,刺殺軻比能,徹底分裂鮮卑族。

13、魯肅是東漢末年,吳王孫權身邊的朝廷高官、遊俠首領。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也。生而失父,與祖母居。家富於財,性好施與。爾時天下已亂,肅不治家事,大散財貨,摽賣田地,以賑窮弊結士為務,甚得鄉邑歡心。 周瑜為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親結,定僑、札之分。袁術聞其名,就署東城長。肅見術無綱紀,不足與立事,乃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餘人,南到居巢就瑜。 瑜之東渡,因與同行,吳書曰: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射,招聚少年,給其衣食,往來南山中射獵,陰相部勒,講武習兵。 父老鹹曰:“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後雄傑並起,中州擾亂,肅乃命其屬曰:“中國失綱,寇賊橫暴,淮、泗間非遺種之地,吾聞江東沃野萬里,民富兵強,可以避害,寧肯相隨俱至樂土,以觀時變乎?”其屬皆從命。乃使細弱在前,強壯在後,男女三百餘人行。州追騎至,肅等徐行,勒兵持滿,謂之曰:“卿等丈夫,當解大數。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

1、魏國很多武將都是當世大俠,武林高手,例如:

有一位名叫

鄧展

的大將,他和東漢末年,丞相曹操手下的夏侯惇、典韋等人是同一時期的名將,他精通各項武藝,尤其擅長“空手入白刃”的劍術絕技。

後來漢獻帝禪讓帝位,給曹操之子曹丕,之後曹丕改國號為:魏。

《典論·自敘》(曹丕著):

嘗與平虜將軍劉勳、奮威將軍鄧展等共飲,宿聞展善有手臂,曉五兵, 又稱其能空手入白刃。

餘與論劍良久, 謂言: “將軍法非也,餘顧嘗好之, 又得善術。”

因求與餘對。時酒酣耳熱, 方食芋蔗,便以之為枚,下殿數交, 三中其臂, 左右大笑。展意不平, 求更為之。餘言:“吾法急屬,難相中而,故棄臂耳。”

展言: “願復一交。”

餘知其欲突以取中也, 因偽深進。展果尋前,餘卻腳鄛,正截其顙,坐中驚視。

餘還坐, 笑曰: “昔陽慶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術。今餘亦願鄧將軍捐棄故伎,更受要道也。”一坐盡歡。

魏國皇帝曹丕曾和鄧展用甘蔗作劍比試武功,涉及的用劍技巧有挑、撥、砍、剁等動作。因為曹丕和鄧展是君臣關係

故而鄧展故意敗給曹丕。

2、曹操是東末年的丞相,當時著名俠客之一,後被其子追封為「魏國皇帝」。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顒異焉。玄謂太祖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

3、西晉時期眾多朝廷官員均是武林高手,當世大俠。例如:

陳 安是藩王司馬保身邊的衛士。是正史唯一記載用”

丈八蛇矛“

當兵器的人。

周 處自幼練就一身好武藝,最後封侯拜將。

文 俶是朝廷知名武將,是武力高強的猛將。

《資治通鑑》:文 俶單騎反衝8000人追兵,殺傷數百人。

4、東晉時期眾多朝廷官員均是武林高手,當世大俠。例如:

很多貴族子弟都好任俠,特別是桓石虔(桓家子弟)。

祖 逖是朝廷官員,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務。酷愛劍術,任俠一方,好行俠仗義,打抱不平,救濟生活困苦的百姓。

謝 玄、劉牢之等名將,單挑水平一般,主要擅長領兵。

5、南朝時期,多數大俠均是朝廷官員,例如:

(1)劉 裕是「劉宋王朝」皇帝兼任創始人,軍中小兵出身,武藝高強。根據史書記載:”他對天師道軍隊,一人單挑數千人,然後勝利而歸。“頗有傳奇成分。

(2)、蕭摩訶是陳朝第一名將,有萬夫不當之勇。常用武器銑鋧(可近身格鬥和投射的短矛),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以此武器出名的人。

(3)、南朝眾多傳奇名將,例如:王鎮惡、陳慶之、韋睿等,都是書生型別的名將。其本人的格鬥武術都不差,一流水準,但也算不上頂級。

6、南朝時期,多數大俠均是朝廷官員,例如:

楊大眼被譽為北朝第一猛將。;斛律光箭術超神,個人勇冠三軍。;高 昂(高敖曹),江湖人稱“水中蛟龍,陸上敖曹”,個人武力超凡。;高長恭,武力一般,但善於統帥三軍。

三、隋唐時期:

1、隋朝時期眾多軍隊將領,例如:

沈 光是隋朝第一武林高手。江湖中名聲顯赫。

出身南朝的吳興沈家。當時公認“天下第一騎手”,江湖人稱“肉飛仙”,形容其輕功卓絕。少年遊俠,後成為隋煬帝時期的鐵血名將。他輕功極高,從十幾丈的旗杆上躍下來,居然毫髮無損。在打高句麗時,直接跳崖沒死。其刀法更是一流。

史萬歲:中國戰爭史上,少有兩軍陣前單挑退敵,擊敗突厥第一猛士。

張須陀:隋朝最有名的萬人敵。不僅本身武功高,手下也有大量的猛人。

長孫晟:近戰技擊術一流,弓箭更是名垂華夏,“一箭雙鵰”的典故來源。

《隋書·長孫晟列傳》:”長孫郎武藝逸群,適與其言,又多奇略。後之名將,非此子邪?”

《北史·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

2、唐朝是中國所有朝代中,除明朝以外,民間最為尚武的時代。唐朝的武林高手,也是最多的。“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便是唐朝民間尚武的真實寫照。

很多開國元勳都頗具俠骨,例如:李世民、李靖、李勣、程咬金等。

《新唐書·李靖傳》:“嘗謂所親曰:‘丈夫遭遇,要當以功名取富貴,何至作章句儒!’

《舊唐書·李勣傳》:”家多僮僕,積粟數千鍾,與其父蓋皆好惠施,拯濟貧乏,不問親疏。

特別是李靖,在個人武藝、領軍打仗、著作兵法、甚至是功高蓋主,都能安然無恙,已經達到當時眾多武人(俠客)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2、著名大詩人李白,道士,大文豪。

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中說:“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學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李白的忘年交魏顥《李翰林集序》說:“少任俠,手刃數人。”

唐劉全白《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少任俠,不事產業,名聞京師。”

唐範傳正《李公新墓碑》:“少以俠自任,而門多長者車。”

《新唐書·李白傳》:“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

李白因為詩寫的太好,導致根本沒人關注他的劍術。他的劍術放在唐朝時期,至少是一流水平。他可是文武全才的大俠。

3、唐朝時期,很多詩人、書法家等大文豪都是俠客,社會上任俠成風。例如:駱賓王、陳子昂、王翰、王之渙、孟浩然、高適、張旭、韋應物等。

1、駱賓王《疇昔篇》自稱:“少年重英俠,弱歲賤衣冠。”

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說: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閒事,打抱不平,行俠仗義,幫痴心女子打負心漢,都是他乾的。”

2、唐盧藏用《陳氏別傳》雲:“父元敬,瑰瑋倜儻。年二十,以豪俠聞。屬鄉人阻飢,一朝散萬鍾之粟而不求報。……嗣子子昂,奇傑過人,姿狀嶽立。始以豪家子,馳俠使氣,至年十七八未知書。”

3、《新唐書·王翰傳》:“少豪健恃才,及進士第,然喜蒱酒。……出為汝州長史,徙仙州別駕。日與才士豪俠飲樂遊畋,伐鼓窮歡。”

唐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太原王府君(之渙)墓誌銘並序》:“惟公孝聞於家,義聞於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嘗或歌從軍,吟出塞,噭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府,布在人口。”

4、《唐才子傳》卷三《王之渙》:“少有俠氣,所從遊皆五陵少年,擊劍悲歌,從禽縱酒。”

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孟浩然)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

《新唐書·孟浩然傳》:“少好節義,喜振人患難。”

5、《舊唐書·高適傳》:“適喜言王霸大略,務功名,尚節義。逢時多難,以安危為己任。”

6、宋沈作喆《補韋刺史(應物)傳》:“當開元、天寶間,宿衛仗內,親近帷幄,行幸畢從,頗任俠負氣。”

7、大書法家兼詩人的張旭,也是一位俠客,李白《猛虎行》說:“楚人每道張旭奇,心藏風雲世莫知。三吳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

4、劍術高手呂洞賓,道士,也有傳說他是唐朝禮部侍郎呂渭之孫。

1、《宋史·隱逸傳·陳摶》:“關西逸人呂洞賓有劍術,步履輕盈,頃刻而百里,世以為神仙。”

2、南宋的吳曾所撰的《能改齋漫錄》卷十八中,記有呂祖自傳。

呂洞賓曾自言:“世言吾飛劍取人頭,吾甚哂之。實有三劍,一斷無明煩惱,二斷無明嗔怒,三斷無明貪慾。”

呂洞賓大約是唐末至五代時期的道人,陳摶曾巧遇呂洞賓,並得劍法指導。

5、唐朝時期的很多俠客多在軍隊任職,唐詩中多有描寫。例如:

《古遊俠呈軍中諸將》(崔顥):

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

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

薛 仁貴是大唐箭神。(一代傳奇),不用多說。

李嗣業是大唐刀神(用刀的頂級武林高手,無出其右者)。李嗣業代表盛唐二字,指的是他代表中國古代最強悍的特種軍(安西陌刀軍)。

李嗣業之死,頗有武人的悲壯,安史之亂決戰,唐軍圍困鄴城,築堤引漳水灌城,“經月餘,城不拔”。李嗣業親自“被堅衝突,履鋒冒刃”,終於被流箭所傷。他在帳中養傷幾日,本來傷勢好得很快,一天晚上,突然聽到外面金鼓齊鳴,以為又要打仗,從病榻上一躍而起,大叫殺賊,箭瘡破裂,流血數升,一代名將,就此而逝。

秦 瓊,武功高強,但不擅長統帥三軍,常在戰場上單挑以鼓舞士氣。

張議潮,“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這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他是重振大唐江山的民族英雄。他自幼苦練武藝。他是第一個將,當時民間各少數民族的武藝,融合到軍隊訓練中的將軍。

傳說中,大詩人李白的師傅是裴旻。

《獨異志》:……(裴旻)走馬如飛,左旋右抽,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下,觀者數千人,無不悚怵。”

他曾奉命鎮守軍事重鎮北平郡,在戰場上不懼敵人暗箭,以劍輕鬆擊落。後因軍功被唐玄宗封為左金吾大將軍。畫聖吳道子曾經畫過一幅驚才絕豔的壁畫,來讚頌裴旻驚人的武功。

郭震歷任涼州都督、安西大都護、金山道行軍大總管、朔方軍大總管,屢建奇功,官至兵部尚書(國防部長)、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

《新唐書·郭震傳》:“十八舉進士,為通泉尉。任俠使氣,撥去小節,嘗盜鑄及掠賣部中口千餘,以餉遺賓客,百姓厭苦。武后知所為,召欲詰,既與語,奇之,索所為文章,上《寶劍篇》。後覽嘉嘆,詔示學士李嶠等,即授右武衛鎧曹參軍,進奉宸監丞。”

6、公孫大娘是著名舞蹈家。

1、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這之久低昂。(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2、號稱草聖“的唐代大書法家張旭,也曾自言:“始吾聞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後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其神。”

這裡對公孫大娘和她弟子李十二孃劍術的描寫,就非常生動而傳神。由此可見,公孫大娘不但實有其人,她的劍術也出神入化。

7、曇宗是少林寺僧人,名震天下的十三棍僧的帶頭大哥。少林寺作為武林門派從此開始名揚四海,奠定武林至尊的地位。

四、宋、金、遼、蒙古、大理、西夏割據時期。

1、北宋時期,大俠多數是朝廷官員,甚至是皇帝。例如:

趙匡胤,宋朝開國皇帝。是盤龍棍法和太祖長拳創始人。雖然這有後世吹噓的嫌疑,但其個人武功高超是客觀事實,不容置疑。;王彥升是趙匡胤身邊的護衛,膂力過人,江湖人稱“王劍兒”。屬於一流劍客。陳橋兵變的策劃者和參與者之一。

呼延贊是中國史上,兵器雙鞭第一人。其個人武力高超。

張詠是鎮壓王小波、李順起義的北宋名臣。他的飛劍之術非常厲害。

《春渚紀聞》:“隱居東垣有棗合拱矣,挺直可愛。張忽指棗謂隱居曰:“子丐我勿惜也!”隱居許之。徐探手袖間,飛一短劍寸約平人肩,斷棗為二。隱居驚愕,問之。曰:“我住受此術於陳希夷,而未嘗為人言也。”

2、南宋時期,大俠多數是朝廷官員,例如:

著名詞人辛棄疾,朝廷官員。

在《辛棄疾傳》中就提到過,辛棄疾從小就苦練武藝,精通劍法。

他的詩詞裡有提到: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而且辛棄疾在戰場上戰功卓著,例如:率五十騎闖數萬金兵大營,奪出叛徒張安國,堪比甘興霸百翎貫寨。史稱:

“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兔”。

辛棄疾也是文武全才的大俠。可謂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國。

岳飛,南宋時期抗金名將,傳說還是明朝「武林門派」形意門的創始人。

《湯陰縣誌》記載:岳飛 “還未成年,就能拉開三百斤(約180公斤)的硬弓,能引發八石(約合440公斤)的腰弩。”

岳飛幼年時期拜當時知名武林高手周侗學騎射。在周侗去世後,再次拜當地神槍手陳廣習,學得博刺殺敵、實戰格鬥、刀槍技藝等武功,成為武林的姣姣者。

魏 勝也是抗金名將。個人的武藝突出,其刀法勇猛絕倫,被譽為:“大宋忠義刀”。金軍入侵,被圍,無援軍,力戰數日,亂箭穿心而死。

楊家將所在家族,可以算是武林世家+權貴家庭。無論是楊業,還是楊再興,他們的個人武力,都在評書中被過分誇大。明清武林所流傳楊家槍,並非楊家將創立。

王重陽、道士·全真教始祖(道教大支脈),青年時連中金國的文武雙舉人。但因為他是漢人,故後來選擇和宋朝合作,多次試圖阻止宋金之間的戰爭。失敗後隱居,掘地穴居,稱為“活死人墓”,以方牌掛其上,書雲:王害瘋(自稱瘋子)靈位。七年後,王重陽走出活死人墓,前往山東傳道,期間度化七位弟子,即道教歷史上有名的“全真七子”,全真教由此大盛。

《全真教祖碑》:

重陽子王真 人也,其教名之曰「全真」。屏去妄幻,獨全其真者,神仙也。

真人名嚞,字知明,應現於咸陽大魏村。仙母孕二十四月又十八日生,按二十四氣餘土氣而成真人也。真人美鬚髯,大目,身長六尺餘寸,氣豪言辯,以此得眾。家業豐厚,以粟貸貧人,惠之者半;其濟物之心,略可見矣。

弱冠,修進士舉業,籍京兆府學,又善武略。聖朝天眷間,收復陝西,英豪獲用,真人於是捐文場,應武舉,易名德威,字世雄,其志足可以知。還被道炁充餘,善根積著,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於是慨然入道,改今之名字矣。

到宋朝末~明朝初年,統一的全真教漸次分解成諸多小支脈,分別是:馬鈺創立的遇仙派、丘處機創立的龍門派、譚處端創立的南無派、劉處玄創立的隨山派、郝大通創立的華山派、王處一創立的全真派、孫不二創立的清靜派、王處一創立的嵛山派。

這些道教支脈中的正式道士/道教居士(俗家弟子)普遍都有長期習武的好習慣,換句話說,這些道教支脈,也可以稱為武林門派。

3、根據明朝史料記載:宋朝時期(北宋),已經有少林和武當並駕齊驅的說法。

黃百家《王徵南先生傳》:蓋自外家至少林,其術精矣。張三峰既精於少林,復從而翻之,是名內家。得其一二者,已足勝少林。

五、元朝時期。

(1)刀王-王英,朝廷武將,善用蒙古彎刀。其父是上一代“刀王”。他一生征戰,八九十歲還在戰場。後來元末義軍攻克元朝領土,王英認為是他之過,最後為國盡忠,絕食而亡。成為史上唯一一位把自己活活餓死的武林高手……

(2) 張定邊

(元末第一猛將,陳友諒的好基友,最後遁入空門,不知所蹤。)

五、明朝時期。

1、張三丰,武當山道士,被公認為「武當派」祖師爺

明朝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張神仙祠堂記》中說,張三丰“自少臂力過人,善騎射”。

《大嶽太和志》載有明朝官吏歌頌張三丰的詩歌中寫道:“西夷丹氣滿,邋遢劍光妍。”西夷指的是曾在武當山修煉的陳摶,邋遢則是指張三丰。

明人任自垣的《太嶽太和志·張全一傳》中記載:張三丰在武當山的弟子,有道士丘玄清、盧秋雲、劉古泉、楊善澄、周真德五人,各奉師命住一地。

《張三丰全集·道派》中記載,張三丰的弟子還有秦淮富翁沈萬三及其婿餘十舍,以及曾助朱元璋軍糧的富翁陸德厚。另外淮安人王宗道,也從張三丰學道。

這足可說明,張三丰是善於騎射、劍法精的武林高手,他曾經一人擊退匪徒百餘人。明太祖朱元璋曾邀請他入朝為官,但被他婉言謝絕。

而且根據金庸老先生考證,張三丰出生於南宋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

《雲水集·悠悠歌》(張三丰):

“悠悠歌,悠悠歌,四十八歲空消磨,人生壽命能幾何?

株守恆山十六載,燕趙往來成逝波。到不如攜琴劍,整笠蓑,東走蓬萊唱道歌。”

底下注明:“北嶽作,時至元三十一年甲午歲也”。

元三十一年就是1294年,以此倒推48年,就是1247年,此時正好是南宋淳祜七年。

清代道人汪錫齡寫的一篇《三豐先生本傳》,文中也稱張三丰出生在南宋末年。

《三豐先生本傳》:

三豐先生姓張名通,字君寶。先世為江西龍虎山人,故嘗自稱為天師後裔。祖父裕賢公,學精星算。南宋末,知天下王氣將從北起,遂攜本支眷屬徙遼陽懿州。

汪錫齡的記載,也可佐證張三丰出生於南宋末年。

再根據《明史·方伎列傳》中記載,他在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曾經和蜀獻王(朱元璋的兒子)見過面。由此可證明張三丰至少活了145歲。

《明史·方伎列傳》:

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邋遢。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盡經目不忘,遊處無恆,或雲能一日千里。善嬉諧,旁若無人。嘗遊武當諸巖壑,語人曰:“此山異日必大興。”時五龍、南巖、紫霄俱毀於兵,三豐與其徒去荊榛,闢瓦礫,創草廬居之,已而捨去。

太祖故聞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覓之,不得。後居寶雞之金臺觀。一日自言當死,留頌而逝,縣人共棺殮之。及葬,聞棺內有聲,啟視則復活。

乃遊四川,見蜀獻王。復入武當,歷襄、漢,蹤跡益奇幻。永樂中,成祖遣給事中胡濙偕內侍朱祥齎璽書香幣往訪,遍歷荒徼,積數年不遇。

乃命工部侍郎郭璡、隆平侯張信等,督丁夫三十餘萬人,大營武當宮觀,費以百萬計。既成,賜名太和太嶽山,設官鑄印以守,竟符三豐言。

雖然也有傳說張三丰活了212歲,但這種說法太過誇張,不可採用。因為明成祖朱棣曾多次尋訪張三丰,均無功而返,估計張三丰在明朝永樂年間已經去世。

歷史上有個很古老的傳說:張三丰成為武當派祖師爺,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支援。朱元璋曾經帶著部分起義軍到過湖北。當時他經過武當山腳下,正好有人在設擂臺。擂主名叫陳野先,喜歡吹牛皮,結果朱元璋上臺幾下子就把他打敗。

陳野耍無賴,要報復朱元璋。朱元璋逃到武當山裡的道觀躲起來。陳野先沒找到人,一氣之下開始火燒道觀。後來朱元璋成為皇帝,心裡有愧,就派人去武當山重修道觀。

然後得知武當山有個老道叫張三丰,再加上明太祖朱元璋有意拉攏宗教界人士,故而就冊封張三丰為武當派祖師爺。

張三丰去世之後,「武當派」又湧現出一大批高手,例如:張松溪(

張三丰的隔輩再傳弟子)、

王徵南(明朝公認

“文有黃宗羲,武有王徵南”。)

2、既然提到武當派,那就不能不提少林寺。例如:

(1)程宗猷(

一代棍法大師。著有:《少林棍法闡宗》、《蹶張心法》、《長槍法選》、《單刀法選》等武功秘籍)。

(2)石敬巖

(程宗猷的師弟。自創石家槍,在明末名氣很大)。

(3)洪 轉(

正德時期的少林祖庭棍房堂頭。著有《夢綠堂槍法》)。

3、許多民間士人普遍有自幼習武之習慣,表明當時社會,俠客之風盛行。例如:俞大猷(

一人獨上南少林,單挑群僧,勝出)、

吳 殳

(詩人、史學家,也是武林高手,著有《手臂錄》)

王宗嶽(

精通拳法、劍法、槍法。著有《太極拳論》、《陰符槍譜》)

3、朝廷將領,

因為很多厲害的冷兵器格鬥術,都是來源於軍隊。

例如:

(1)戚繼光,嘉靖年間的抗倭名將。

《明史·戚繼光列傳》:

戚繼光,字元敬,世登州衛指揮僉事。父景通,歷官都指揮,署大寧都司,入為神機坐營,有操行。繼光幼倜儻負奇氣。家貧,好讀書,通經史大義。嘉靖中嗣職,用薦擢署都指揮僉事,備倭山東。改僉浙江都司,充參將,分部寧、紹、臺三郡。

三十三十六年,倭犯樂清、瑞安、臨海,繼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尋會俞大猷兵,圍汪直餘黨於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辦賊。已而倭遁,他倭復焚掠台州。給事中羅嘉賓等劾繼光無功,且通番。方按問,旋以平汪直功復官,改守臺、金、嚴三郡。

繼光繼光至浙時,見衛所軍不習戰,而金華、義烏俗稱慓悍,請召募三千人,教以擊刺法,長短兵迭用,由是繼光一軍特精。又以南方多藪澤,不利馳逐,乃因地形制陣法,審步伐便利,一切戰艦、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軍”名聞天下。

……

繼光更歷南北,並著聲。在南方戰功特盛,北則專主守。所著《紀效新書》、《練兵紀實》,談兵者遵用焉。

戚繼光不僅武藝高強而且還吸收域外武術精華。戚繼光曾經獲得一本《日本古刀譜》,其中有一段日本長刀的“習法”,他“又從而演之”,乃著成《辛酉刀法》一譜。這種刀法閤中日兩國刀法精華,再配上仿製日本武士刀,威力無比巨大。

著有《紀效新書》、《練兵紀實》等作品,為指導部隊訓練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2)姬際可,形意派傳人(形意派作為明朝武林門派,傳說是岳飛所創)。

張營鄉藏乾隆《姬氏族譜》載:“際可,訓次子,字龍峰。技勇絕倫,老年破流寇於村西,手殲渠魁,人號‘神槍’!”

姬際可年老之時尚能破流寇,幹掉流寇頭領。

3)王弼是

明太祖朱元璋的貼身侍衛,善用雙刀。

(4)花 雲

,江湖人稱:黑麵劍客。被譽為明初第一劍客。戰場上驍勇絕倫、最後殉國。

(5)常遇春

(十八般武器,樣樣精通。是明朝開國六王中,個人武功最高。(但是貌似打不過張定邊。張定邊是元朝末年第一猛將)

(6)

鋌,江湖人稱:鑌鐵巨刀王,朝廷武將。經歷平緬寇,平羅雄,平朝鮮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數百戰,威名震海內。最後戰死於薩爾滸之戰。

《明史》:“諸將中最驍勇”,能使鑌鐵刀百二十斤,馬上輪轉如飛,天下稱“劉大刀”。

六、近代社會。

1、葉問,1946年出任佛山警察局刑偵隊隊長、督察長、代理局長,1949年出任廣州市衛戍司令部南區巡邏隊上校隊長 。

佛山詠春拳宗師梁贊的弟子陳華順租用葉問家宗祠設館授徒,葉問便有幸拜陳華順為師,學習詠春拳術。陳華順中風病逝後,葉問隨師兄吳仲素苦練三年。翌年,葉問奉其父命來港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在此期間,認識梁贊先生之子梁璧,並隨梁璧修練詠春拳術。

1949年,57歲的葉問離開佛山赴香港定居。此後二十多年裡,他先後在港九飯店職工總工會、九龍汝州街、李鄭屋村、通菜街等地設館授徒。葉問在社會上和武術界很有威望,跟其習武者遍及社會各階層,其中不乏外國留學生。

2、李小龍,電影演員,私人開設有武館。

李小龍是美籍華人,原名李振藩,師承葉問。

李小龍有一次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救了一個華人少女,他赤手空拳,制服了4個持刀歹徒。這個事蹟被美國的一家報紙報道出來以後,李小龍因此在美國出名。李小龍這種見義勇為的行為就可以稱為俠義行為,他足可以被稱為俠客。

PS:凡是古代史料中記載某人好任俠的,皆可視為是俠客。任俠的意思是:憑藉武力、權威、財力等手段扶助弱小,見義勇為、幫助他人等行為。

在中國古代社會,儒家思想是社會主流思想。

而儒家思想有尚武任俠之風,並以智、仁、勇為三德。

孔子推崇;“仁者必有勇”,又說:“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

孟子推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曾子推崇:“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

孔子去世後,儒家分為八大支派,特別是漆雕派(漆雕氏)非常尚仁崇義、稟性梗正,此派多出具有俠義精神的剛烈之士。

“孔門十哲”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之一的子路,為救被人挾持的孔悝,未披甲冑便獨闖龍潭,與敵人惡鬥之時被挑斷帽帶。由於寡不敵眾,子路自知必死無疑,於是結好帽帶,慷慨陳言:“君子死,冠不免”,然後安然就戮,慘被殺害。

古代的真實存在的俠客多是有朝廷官職/功名/爵位的官俠(公開的官方背景)和朝廷有合作關係、從事合法職業的民間俠客(隱形官方背景)。因為如果一個民間俠客沒有官方背景做背書,很容易被朝廷懷疑,甚至被誅殺乃至滅族。

有人可能會說:俠以武犯禁。但這句話是韓非子的一家之言。根據後世歷朝歷代的對俠客的各種政策來看,並沒有對俠客一棒子全部打死。

而是採取分化的策略,支援朝廷的俠客就予以保留,甚至大加推崇。反對的就予以消滅,久而久之,剩下來的都是支援朝廷的俠客。(至少明面上不反對)

順便吐槽一下:古代用劍的俠客N多,用刀的俠客是少數,資料不太好找。

我知道有些知友可能會認為:俠客必須是存粹的民間人士,而且必須反抗朝廷,此乃繆誤。即便是在金庸、古龍等名家筆下的武俠小說中,很多俠客也多有官方背景,比如說:

1、習武組織:各大民間武林門派普遍和朝廷有合作,甚至還享受朝廷的財政補貼。

2、個人俠客:

(1)官俠:段譽是大理國世子(後來繼承大理國皇位)、楚留香是明朝藩王的外孫。(藩王指皇帝的親兄弟)、狄青麟是朝廷冊封的世襲一等候、李尋歡曾擔任朝廷官員。

(2)有背景的民間俠客:西門吹雪和沈浪等江湖名俠多次幫助朝廷捉拿通緝犯、陸小鳳和沈勝衣等人多次幫朝廷破案、胡鐵花曾臨時擔任護送公主出嫁的重任。

一小部分武俠小說,會寫大俠殺貪官汙吏,但請你明白殺貪官汙吏屬於典型的反貪官,不反皇帝。換句話說就是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賊子,而不是天子所代表的朝廷。

標簽: 俠客  張三丰  劍術  朝廷  任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