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宋朝重文抑武的難言之隱:寧可重用文人貪官,也得卸下武將包袱

作者:由 陸棄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9-10-24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奇怪的王朝,一方面,宋朝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是當時世界上第一經濟強國、文化強國,中國最有名的四大發明,有三大發明在宋朝發明或進入實用階段,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也發明在這個時期;另一方面,宋朝被稱為“弱宋”,先後被遼國、西夏、金國、蒙古這樣的少數民族政權欺負,並最終金滅北宋,蒙滅南宋。宋朝有的是錢,人口也不少,為什麼會打不過經濟實力、文化實力、人口數量遠遠不如自己的少數民族政權呢?這緣於宋朝實行的“重文抑武”國策。宋朝的武將社會地位太低了,低到了“好男不當兵”的地步,低到了級別高的武將要向級別低的文官讓路乃至下跪的地步,低到了武將被文官認作乾兒子要興高采烈的地步。狄青被貶,岳飛被殺,武將的悲慘命運並不是偶然的。

宋朝重文抑武的難言之隱:寧可重用文人貪官,也得卸下武將包袱

唐朝、五代的藩鎮割據把趙匡胤嚇壞了

宋朝的江山怎麼來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趙匡胤一夜之間由將軍變成了皇帝。但趙匡胤並不是第一個被黃袍加身的將軍,在他之前,有許多將軍和他一樣,被逼要披上黃袍的。從唐朝中期到五代十國,是武將們的“黃金天下”,唐朝時武將的權力到了皇帝都管不了的地步,五代時的武將更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有點野心的都想過過當皇帝的癮。

宋朝重文抑武的難言之隱:寧可重用文人貪官,也得卸下武將包袱

唐朝走下坡路,來自於安史之亂。安祿山這個傢伙,深受唐玄宗和楊貴妃重用與寵愛,但他也是最沒有良心的將軍。安史之亂並沒有讓唐朝失去江山,但卻讓唐朝“天可汗”的雄風不在。安史之亂之後,節度使們掌控了更大的權力,當兵的“唯知其將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部隊都不再是天子之兵,而成為節度使們的私人部隊了。節度使們就象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一樣,拿著周王不當一回事了。如果象齊桓公一樣“尊王攘夷”還好說,如果象楚莊王一樣都去周王朝“問鼎”之輕重,那還不是造反的節奏嗎?這還不算,唐朝後期的一些節度使們,根本不是皇帝封的,而是將領們擁戴的,到了五代十國時,這種大逆不道的事越演越烈,由擁戴節度使演變為擁戴皇帝,河東節度使石敬塘被擁立過,後晉大將楊光遠被擁立過,後唐大將符彥饒被擁立過,後唐明宗李嗣源被擁立過,至於趙匡胤被黃袍加身擁立,早已經不知有多少次前車之鑑了。

所以趙匡胤被簇擁著當了皇帝,但心中其實是很害怕的,因為有如此多的前車之鑑,就意味著將領們可擁立自己,也可以擁立別人。如果這樣的事再次發生,自己也將會成為五代時的短命皇帝之一,大宋王朝也不會千秋萬代,而是曇花一現。但趙匡胤又是一個仁慈之主,不想大開殺戮,於是他左思右想,想出了一個辦法,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靠一杯酒和哥們義氣,讓武將們自動放棄兵權,回家當富家翁去。

寧可重用文人貪官,也得卸下武將包袱

從五代十國時代生活過來的趙匡胤,非常明白武將專權的危害,因此“杯酒釋兵權”後,著手改革唐朝、五代的統治體制。一是建立“士大夫民主制度”,不以言論殺人。

宋朝重文抑武的難言之隱:寧可重用文人貪官,也得卸下武將包袱

兩宋三百年,除了張邦昌因為當了33天皇帝被殺外,基本上沒有殺過文官;二是建立用文官限制武將制度,辦法是在各地設立文官郡守、知州的同時,設立通判制度,而通判有權利向中央直接負責,彙報當地官員的“德、能、勤、績、廉”,當然,當地主管知州也有權利向中央彙報通判的優劣。這樣形成互相制約;第三是在各地設立轉運司,轉運使由文官擔任,負責將各地的財賦、糧食、物資等“轉運”到中央,由中央直接掌控財糧大權;第四是在各地設立提刑司,提刑官也由文官擔任,負責司法。這樣,各地的軍權、行政權、財政權、用人權、案件審斷權等全部由文官擔會,權利收歸朝廷。而原來由節度使掌管的這些權利被全部剝奪,武將只負責打仗,打完仗後將權力交回。兩宋的武將沒有能造反成功的,就是因為制度制約了他們的權利,他們是沒有辦法造反的。

趙匡胤對於文官,也並不是完全放心的,所以設立通判進行制約。他本人還多次微服私訪。比如有一次微服私訪丞相趙普家,因為他得到了吳越國錢俶給趙普送了“海鮮”,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海鮮”需要搞清楚。趙匡胤給趙普來了個措手不及,當場翻看“海鮮”模樣,結果是一罈罈黃金,將趙普嚇得不輕。但趙匡胤並沒有處罰趙普,並讓他從容收下,趙匡胤的理由是:“朕令選儒臣幹事者百餘,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即便文官們都是貪官,也比不上一個武將造反的。兩宋貪官不少,就是由趙匡胤縱容而產生的。

宋朝重文抑武的難言之隱:寧可重用文人貪官,也得卸下武將包袱

在趙匡胤的文官政治改革下,宋朝的文官地位得到顯著提高,以後世代相傳。宋代的文官不只社會地位高,而且物質待遇也高,實行的是“高薪養廉”制度。相比而言,武將的地位低得不得了。名將狄青立下戰功無數,但在文臣韓琦面前,竟然嚇得赫赫發抖,他的部下焦用,被韓琦不顧狄青求情當場斬殺,狄青屁脾氣沒有。其實狄青和韓琦是平級的,但韓琦是進士出身,而狄青是行伍出身。而且,狄青最後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貶到陳州,只是因為“怕他造反”,宰相文彥博給出的理由是“沒有其他的,就是我們懷疑你,怎麼樣?”,把狄青活活鬱悶死了。

南宋的武將岳飛,大家所熟悉的,立下十大汗馬功勞,最後還是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其地位之低可見一斑。中書舍人虞允文在抗金前線激勵士氣,竟然前線的將軍說如果打勝仗了,我就認你做乾兒子,而這位將軍不但不惱,反而感激涕零,覺得虞允文抬舉他。開國元勳、當朝樞密使大將曹彬,只要一遇到文官坐轎過來,立碼讓路。這個文臣社會地位高於武將的情況一直到明朝還未改變,名將戚繼光就說自己是張居正的“門下走狗”,根本沒有大將軍應有的豪情。

代代相傳,宋真宗留下“金錢換和平”先例

文官當權,武將功勞再大也不行,那遇到敵人犯境怎麼辦?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宋朝在武將缺乏的情況下,文官也能上陣殺敵,且取得不錯的戰績。

前面所說的負責慰勞軍隊的中書舍人虞允文就是個文官,在他的指揮下,大破金帝完顏亮,取得采石大捷;宋朝的名相寇準也是文官,就是他在遼國犯境、一片喊逃聲中,激勵宋真宗御駕親征的。宋真宗和宰相親自督戰,宋軍果然士氣大振,射殺遼軍主將蕭撻覽,大敗遼軍。奇怪的是,取得勝利的宋軍卻與遼軍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和平協議,答應每年賠給遼國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宋真宗對這個賠償非常滿意,重賞了達成這個協議的殿直曹利用。因為宋真宗覺得曹利用太會辦事了,這個小小的賠償,比宋朝用於作戰的軍費不知少了多少。表面看是花了錢,實際上是省了錢。

宋朝重文抑武的難言之隱:寧可重用文人貪官,也得卸下武將包袱

宋真宗給宋朝留下了“金錢換和平”的先例,所以宋朝以後多以此辦法辦之,宋遼自檀淵之盟後,果然達成了近百年的和平。自此以後,宋朝更輕視武將了。宋真宗寫了一首《勸學詩》,這樣說道:“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舉宋全國人民皆向書本看齊,想改變命運,那只有科舉一條路。至於練武,那是粗魯人才乾的事,“好男不當兵”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宋皇帝本以為用金錢可以換來永遠的和平,因此賠過遼國,賠過西夏,賠過金國,賠過蒙古。但令宋皇帝想不到的是,金朝和蒙古人都是虎狼之師,他們不但要錢,還有滅國的野心的。滅了你的國,不但得到金錢,還能得到人口和土地的。重文輕武是一柄雙刃劍,雖沒有了武將兵變之憂,卻帶來了亡國之患。有時侯用金錢換和平是不靈的。最後金國野心膨脹,滅了北宋;而蒙古人乾脆把金國、西夏、南宋全部滅掉,開啟了新的紀元。(陸棄)

標簽: 武將  文官  趙匡胤  宋朝  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