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同一句說話,不同的表現方式。

作者:由 Zachariah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8-12-01

我們從語言的表達,去看中港兩地人民的磨擦。

『喂,傻仔。』香港人用這句,通常是冒犯他人的說話,意思是指罵別人的智力發展不完全。然而,如果接受者是自己的

親密好朋友

,在雙方都接受的情況下,那就是一種

親密的打招呼

方式。如果對方笑著回應,就感知到他的狀況還不錯;如果他目無表情,就知道他可能心情不好,要關心一下。 有時候,如果用

敬語

,反而會讓好朋友感到

陌生

古代中國男性會把妻子稱為『賤內』,把自己稱為『在下』這都是對外人謙卑的一種表現方式。

一句說話的表達方式不同,就在字句之中帶著不同的意義。 現代的語言受到網路侷限,只能用文字,所以是不完全的。

一句完整的表達,當中包括了

『身體動作』

『面部表情』

『句子結構』

『語氣』

『修辭』

『語速』

『眼神』

『聲量』

『停頓』

從以上資料可以大概得知一個人的身份背景,學識水平,以及當時的情緒狀態。而對於好朋友使用『喂!傻仔』是不帶任何嘲弄的,因此雙方都會對視一笑 ; 而對於嘲弄物件,在說出這句說話的同時,眼神是充滿不屑的,語氣是冷漠的,面部表現出高人一班的表情。

有時候接收方會因為其所處的環境,心情,影響所能接收的資訊。如果好朋友心情壞了,對於某些字眼就會特別敏感,如果剛失戀了,最後被女友罵了一句:『傻仔』,那這個字眼就會成了

禁語

『禁語』會影響對話交談間,透過字句理解對方的能力,這也是接下要開始討論的問題。

先來自我介紹一下-我是香港土生土長的市民,完成學校教育之後,選擇到內地持續研究及發展的路人甲。 然而在工作與生活環境的周邊,還是看到很多中港文化的磨擦。我在想,雙方是不是可以靜下心來,好好的互相理解一下呢? 畢竟流著的血是一樣的啊!

在中港兩地人民的交流中,會因為所處的環境出現不少的禁語,包括:

『大陸人』

這本身是形容生活在中國大陸,跟香港人流著同樣血的人民。但會被本土派人士加入了眨義的意思,以高傲的眼神,輕挑的語氣說出這三個字。那以後就不再是指地區劃分,而是帶有謾罵的意義。

沒文化

』這是因為在香港回歸之初,對於內地的觀感。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兩地環境相差是太遠了。這樣下來,香港人就有了優越感,內地人出現了自卑感。但那已經過去了,香港現在跟魔都(上海)沒法比。

部份用語會牽涉到政治敏感,所以不能盡錄。我想提出的是,一些字眼,是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不認識我的人,也許會覺得我在譏諷內地人。而認識我的同胞,會知道,我有時是用詞不當,觸碰到禁語 。因為禁語的標準,都是隨每個人在生活上所遇到的事而定下來的。 關乎到本來的香港人背景,所以受眾是內地人的時候,某些字眼或語句就會成為禁語。

這樣下來,就能瞭解到其中一項誘發矛盾的原因,就是單以文字的表達。

也因此,知乎也具備LIVE功能,聲音與文字互相配合下,把當時的感情,透過語氣滲入在表達中,在感受講者的語調,語速的同時,會更理解得到,那究竟是譏諷,還是帶著誠意的。

語言學的研究,不只是歷史,而包括了對思維的影響。

薩丕爾-沃爾夫假說(英語:Sapir–Whorf hypothesis、語言相對論,Linguistic relativity)是一個關於人類語言的假說,由語言學家兼人類學家薩丕爾(Edward Sapir)及其學生本傑明·李·沃爾夫(Benjamin Whorf)所提出,是一門心理學及語言學的假說。

每種語言的時式不同,會直接影響使用者的時間觀感,另一方面,方向表達的不同,甚至可以令人類具有絕對方向感。

如果中文沒有『左』,『右』,『上』,『下』,『旁邊』,『則邊』等的方向矇糊字眼,而只使用『東,南,西,北』的話,那中國人就擁有了

絕對方向感

,隨時都可以進行自我定位,指南針都不需要。

使用不同的語言,會對人們的思維方式產生怎樣的影響?

而真例項子是在一個原始民族中,他們正是擁有這種能力。

也就是被後世胡亂加入的字眼(潮流用語),反而讓現代語言,比原始語言更差。

標簽: 表達  禁語  語言  字眼  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