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如何看待 NASA 稱「到 2030 年,科學家可能將在月球生活」?目前航空航天領域的真實水平如何?

作者: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11-27

如何看待 NASA 稱「到 2030 年,科學家可能將在月球生活」?目前航空航天領域的真實水平如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022-11-27 08:06:57

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可以生活在月球上?據英國《泰晤士報》21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到2030年,科學家或將在月球生活。

當地時間16日,美國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發射系統”搭載“獵戶座”飛船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執行“阿耳忒彌斯1號”無人繞月飛行測試任務。“獵戶座”飛船專案負責人霍華德·胡表示,在2030年之前,人類可能實現在月球上持續活動“一段時間”,有棲息地可以居住,並使用漫遊車進行科研工作。月球表面將建立一個永久性基地,宇航員可以在那裡生活和工作,測試開發人類前往火星的新技術。據英國《衛報》20日報道,霍華德·胡表示,“阿耳忒彌斯1號”無人繞月飛行測試任務是“人們長期探索深空的第一步”。無人駕駛的“獵戶座”飛船預計於12月11日返回地球,“阿耳忒彌斯2號”載人飛行任務將於2024年執行。按照計劃,“阿耳忒彌斯3號”可能會在2025年執行。

如何看待 NASA 稱「到 2030 年,科學家可能將在月球生活」?目前航空航天領域的真實水平如何?

NASA公佈獵戶座月球火箭靠近月球畫面與地球同框。(視覺中國)

據悉,“阿耳忒彌斯”無人繞月飛行測試任務迄今已經耗資370億美元,到2025年,相關專案的耗資可能達到900億美元。(白曉)

(來源:環球時報)

NASA :到2030年,科學家可能將在月球生活

如何看待 NASA 稱「到 2030 年,科學家可能將在月球生活」?目前航空航天領域的真實水平如何?2022-11-24 08:08:07

美國原本的計劃是2024,重返月球。

但現在都2022了,這個目標看起來是完成不了了。

但它很會畫餅,既然2024回不到月球,那就2030在月球居住。

很像發不起下個月工資的公司告訴你等上市了,你可以財富自由。

如何看待 NASA 稱「到 2030 年,科學家可能將在月球生活」?目前航空航天領域的真實水平如何?

不過題目裡的2030很熟悉,是的了,中國計劃2030登月。

以前是美國畫藍圖,中國實現,現在美國畫藍圖都慢了一步了。

不過它只是說科學家能在月球生活,倒也沒說是美國科學家還是中國科學家。

以前科幻片裡,太空之上沒有蘇聯科學家會很虛假,以後拍科幻片,沒有中國科學家,恐怕也會讓人感覺虛假了。

如何看待 NASA 稱「到 2030 年,科學家可能將在月球生活」?目前航空航天領域的真實水平如何?

如何看待 NASA 稱「到 2030 年,科學家可能將在月球生活」?目前航空航天領域的真實水平如何?2022-11-24 12:11:37

上世紀70年代,阿波羅17號登月的時候,美國宇航員最長在月球上生存的時間為75小時。

當時的計劃是2024年重新送宇航員到月球表面,之後開展月球表面居住計劃。

月球被視為是人類通往太陽系的門戶,也是人類征服其他星球的科考站,計劃於2030年可以首次將人類送到火星,開啟人類的新紀元。

NASA月球探索零級目標

[1]

•將美國近地軌道載人航天過渡到商用;

•利用國際空間站和新的商業設施作為探索技術的試驗檯,培育新興的商業應用。

•透過商業和國際合作夥伴關係,推進月球的長期機器人探索。

•讓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並安全返回。

•擴大美國在月球的載人航天行動,以支援持續的月球表面活動,並驗證未來探索火星的內容。

•推進先進機器人,為人類探索做準備,繼續保持美國在火星的領導地位。

•推動美國和世界進步。

如何看待 NASA 稱「到 2030 年,科學家可能將在月球生活」?目前航空航天領域的真實水平如何?

“阿耳忒彌斯”基地主要核心的要素有三條:

1)需要能夠承擔宇航員機組人員輸運任務的月球車。

這個應該問題不大,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就成功過。

2)需要可居住的移動平臺,使得宇航員可以在月球上居住45天。

看起來可能會是房車,居住+移動,兩不誤。

3)月球表面短時間內最多可容納四名機組成員。

比之前輸運到月球上的人更多。

如何看待 NASA 稱「到 2030 年,科學家可能將在月球生活」?目前航空航天領域的真實水平如何?

NASA在2020年推出的月球表面計劃

NASA宣佈的月球計劃所涵蓋的六個優先領域的一系列新技術:包括ISRU;月面電力;極端接入(extreme acces);挖掘和建設月球塵埃減緩;以及極端環境生存。

ISRU是原位資源利用,其意思是利用月球現有的資源進行生產製造,該方案主要是考慮到遠距離補給成本高昂,也是人類要征服月球和火星的很好方式。

如何看待 NASA 稱「到 2030 年,科學家可能將在月球生活」?目前航空航天領域的真實水平如何?

未來如果能夠在月球上種土豆的話,那將有助於宇航員長期在月球上生存下去。對於太空種菜,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樣的。目前好像可以利用月壤成功種的是芹菜。

如何看待 NASA 稱「到 2030 年,科學家可能將在月球生活」?目前航空航天領域的真實水平如何?

個人覺得,以人類現有的科技水平(空間站20年),在不考慮成本的情況下,上月球居住並不難。

難的是低成本,可持續地在月球上生存。

希望人類能夠今早實現月球生存,也期待能夠早日登上火星,開啟征服行星之旅!

如何看待 NASA 稱「到 2030 年,科學家可能將在月球生活」?目前航空航天領域的真實水平如何?

征服星辰大海,可比在地球上內耗,有趣多了。

如何看待 NASA 稱「到 2030 年,科學家可能將在月球生活」?目前航空航天領域的真實水平如何?2022-11-24 23:40:13

確實有可能,我們國家對此也有很強的期望!

來看看24日記者對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關於深空探測前景的專訪。

如何看待 NASA 稱「到 2030 年,科學家可能將在月球生活」?目前航空航天領域的真實水平如何?

記者:我國探月工程已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目標,未來在探月方面還將有哪些“大動作”?”

吳偉仁:“在未來10至15年,我們國家準備在月球上幹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們現在準備實施的探月工程四期,規劃包括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

嫦娥六號準備在月球背面取樣返回,如果成功了,會是人類的又一次壯舉。

2020年底,嫦娥五號取樣返回,從月球正面採回1731克月壤。我們希望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採集更多樣品,爭取實現2000克的目標。

嫦娥七號準備在月球南極著陸,主要任務是開展飛躍探測,然後是爭取能找到水。

在月球南極有些很深的陰影坑,我們認為很可能是有水的,只不過它終年不見陽光。如果見了陽光,水就揮發了。因為終年不見陽光,那裡的水就可能以冰的形式存在。我們希望嫦娥七號著陸以後,能夠飛躍到這一到兩個陰影坑裡面去現場勘查,看能不能找到水。

嫦娥八號準備在2028年前後實施發射,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將會組成月球南極科研站的基本型,有月球軌道器、著陸器、月球車、飛躍器以及若干科學探測儀器。

一方面是找水,還有一方面就是探測月球南極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態,以及它的地形地貌,它的環境還有什麼物質成分,這是我們月球南極科研站的基本型的重要任務。

在月球上要乾的第二件事,是與其他國家開展國際合作,在2035年前建成國際月球科研站。

我們想動員大家和我們聯合起來,進行聯合設計、聯合勘察、資料共享、共同管理。

我們要乾的第三件事,是以月球為主要基地,建立集資料中繼、導航、遙感於一體的月球網際網路。

這些形成一體化後,可以對月球上的一些資源和探測器實行有效管理。如果再往後面延伸,火星也可以像這樣。”

記者:天問一號陸續傳回的火星影像備受社會關注,未來我國行星探測工程有著怎樣的規劃?

吳偉仁:我國行星探測工程現在是以火星探測為主,

計劃在未來10年到15年,對火星上的土壤進行取樣返回。

此外,還準備開展木星系及天王星等行星際探測。未來還將開展太陽探測,以及太陽系邊緣探測。我們希望能夠發射中國的探測器,走到太陽系邊緣地區,看看太陽系邊緣地區太陽風和宇宙風交匯的地方是什麼樣。

要實現火星取樣,要把人送上月球、送上火星,都要靠運載火箭。我們計劃研製一種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

長征五號是目前我國最大推力的運載火箭,現在研究的重型運載火箭推力能夠達到4000噸,是長征五號推力的約4倍,這已列入我國深空探測的日程表上。

運載火箭在整個深空探測任務中的分量很重,作用也很大。可以說我國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記者:除探月與探火外,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還有哪些重點工程?

吳偉仁:

小行星探測也是重要工程,我國計劃在未來10至15年開展小行星取樣。

這個過程很有趣,因為小行星太小了,探測器不能像在月球那樣著陸,要慢慢挨上去,再在它上面取樣,帶小行星樣品回到地球,這樣我們就知道小行星是由什麼組成的。

此外,我國還準備開展小行星防禦任務。

如果小行星撞擊地球怎麼辦?我國正在制定這方面的發展規劃,對小行星進行探測、預警。如果預測它軌道出了問題,將會進行在軌處置,最後再進行救援。我們總結為“探測、預警、處置、救援”八字方針,這是我們國家的整體規劃。

具體是怎麼處置呢?假如我們現在準備實施一次對小行星的防禦任務,它從火星意外飛過來了,這個過程我們預測了它會對地球造成嚴重威脅,就先要發射探測器對它進行探測,探測後確定它的軌道,然後再根據探測情況發射一個撞擊器,從而改變它的軌道。

記者:您對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國際合作有何展望?

吳偉仁:此次聯合國/中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夥伴關係研討會上,我們要向世界介紹中國未來的航天政策與規劃,讓全世界知道我們正在做什麼,方便大家一起合作。同時我們也想傾聽國際上其他國家的聲音,瞭解他們未來在空間探索領域準備幹什麼,共同探討研究未來如何發展,一起加強合作。

此前,我們的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都開展了國際合作,目前的國際合作主要是集中在科學儀器的搭載,或是聯合開展一些科學研究,探測出的科學資料大家共同研究、共同釋出、共同撰寫文章,對外闡述我們的科學發現。

後續我們希望能夠開展更高層面、更大領域、更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因為深空探測、行星探測、月球探測,這些都是全人類的事情。我希望未來在國際月球科研站裡面,有更多國家一起參與進來,共同打造地月空間或者行星際空間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資料來源:新華網

標簽: 月球  探測  嫦娥  火星  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