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2017⇆2019,中國的生意變了

作者:由 知乎使用者r0NPh9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11-06

2017⇆2019,中國的生意變了

2017⇆2019,中國的生意變了

進擊波財經

作者

∣ 沈帥波

2017⇆2019,突然毫無徵兆地刷屏了

喚起了我們對時光的惋惜。忽然之間,才明白原來很多東西都真的已經過去了。

除了生活和感情,生意其實也是這樣。

驀然回首中,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最後的瘋狂 VS 迴歸常識

2017年,是50%以上的基金最後一次募到錢的日子,到了2019年的此刻,早期投資約等於消失了。是的,你沒有看錯,半數以上的基金,募到的第一期基金也是它最後的一期。

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一輪產業革命,從而誕生的紅利在2017年基本消失,但是當時還有很多人抱有幻想。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最後的瘋狂。

迴歸常識是2019年的主旋律,2019年的今天,母基金開始做直投了,因為他們發現找個不咋專業的中間商不如自己幹。基金也不願意看早期了,因為基本是涼的。與此同時,基於上一個爆發期誕生的風口論和賽道理論,以及過去美元基金的打法,正在失效。

投機主義 VS 長期主義

2017年,房地產經歷了15-16年的瘋漲後被一系列政策壓制住,市場的預期中,依然有一大批人蠢蠢欲動。2017年,股市也傳來了“訊息”,因為很多人理解的常識是房子不漲,股市必漲。

在過去幾輪放水中,確實有一批人發了財,並且他們認為這才是正路,而事實上是,靠運氣賺的錢,都得靠實力賠回去。

長期主義的思考出現本質上,也並不是因為人突然變得高尚起來,而是一來短期思維的套利空間正在快速消失,逼得你必須長線思考;二來長線思維並不是短期不作為的對立面,而是一種基於複利思考的商業模式。

很多人一提長期主義,就皺眉頭,覺得我現在得活下去啊,不讓我賺錢怎麼行,但真正的長期主義並不是讓你當下不要賺錢,而是不要去賺當下的最後一個銅板,把充分的精力留給未來更廣闊的天空。

所以說到長期主義,我亦不認為是一種高風亮節,無慾無求,事實相反,是謀大事者,不逐小利。

以後做生意,你需要花的心思是【組織的建設】、【產品的研發】、【品牌的深度】、【供應鏈的搭建】以及所有與業務本身相關的事情上了,因為你再也騙不到錢了。

聚焦一線 VS 下沉市場

2017年的時候,中國主流媒體依然只關心一線市場。這兩年我一直強調的一個觀點就是一線不代表中國,下沉市場值得被尊重。從一開始沒有什麼人相信,到慢慢形成共識(當然其中大量的人不是我影響的)。

到了2018年下旬,下沉市場概念被迅速引爆。站在2019年的尾牙,我覺得還在討論下沉市場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

因為事實上有一批隱形冠軍已經基本佔據了核心優勢。另外一批巨頭用資本和資源優勢,尤其是網際網路企業的技術優勢更快得搶奪了一大批使用者。

可以這麼說,下沉市場的基本面已經徹底改變。下沉的紅利吃光之後,中國商業正在進入一個更殘酷的廝殺。

單點突破 VS 全面戰爭

如果17年的時候,靠單點突破還能奏效的話,站在2019年的尾牙可能全面戰爭才可以形容目前的局勢了。

單點突破能夠奏效的場景是大玩家有比較薄弱的環節,而過去的四五年,大玩家真的比大多數小創業者更拼,進化更快,所以在諸多行業,頭部已經沒有太差的短板,單點突破在實操中難以奏效。

全面戰爭是一款桌面時代的風靡全球的策略戰爭遊戲。它講究的是玩家在戰術、發展、技術、戰略等各個方面都能夠優於對手,從而贏得戰爭的勝利。

我們看到越來越少的初創企業活下去,本質上是因為他們扛不住【全面戰爭】,在絕對的火炮優勢面前,你的迂迴躲藏也是沒啥用的。

但未來還能不能創業?我想是可以的,它屬於成熟的專業團隊創業,比如瑞幸團隊。

比如在垂直細分領域,那個領域沒有特別強勢的對手,比如在巨頭懶得搞的領域,或者等待下一輪技術迭代與革命的到來。

同時,【招安】即【併購】潮再一次出現,其實併購的邏輯一部分是對於彼此來說【打仗都不划算】。

商業世界正在從合久必分,進入分久必合的一個小週期。

11月26日訊息,LVMH集團已與蒂芙尼達成最終協議,LVMH集團將以每股135美元,合計為162億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蒂芙尼。

事實上,LVMH集團可以成為全球中產階級的收入回收計劃領導者。

不信看下圖,包括Rimowa等等品牌都在近些年被其收入囊中。

2017⇆2019,中國的生意變了

下面我們團隊又整理了一張聯合利華近年收購的list,而在早幾年,聯合利華和寶潔都拋售了一批品牌。這就是商業,如此迴圈往復,無窮盡也。

2017⇆2019,中國的生意變了

爆發式增長 VS 存量深耕

2017年最熱的詞之一是爆發式增長,好像沒有爆發式增長就完全不值得做一樣。

站在2019年底,短期內在大類裡面,爆發式增長是不太會出現了,小類以及新品類裡面或許還有。今年治療不孕不育的公司都在海外上市了,這就是新興的小類。

但在大的面上,目前我沒有看到這樣的機遇。

中國的新常態是不那麼高的相對增長率,但是因為全球最大的存量,故而轉向存量深耕,刻不容緩。這是今年都在挖掘存量深耕的核心原因。

而存量深耕的本質,其實是忘掉那些雞賊的辦法,那東西用上癮了就容易不能自拔。

回到客戶價值上,因為現在客戶也不是傻瓜來著,大家都見過點世面了。

真誠會變得更為有價值,而真誠體現在【產品】上,體現在【服務】上,體現在【價格】上。

2019年-2020年,是拉攏你存量使用者的最關鍵節點,過了這個點,你的消費者可能就被他另一個同品類的競品徹底搶走了。這不是危言聳聽,向酒店和航空業學習做使用者深耕,向日本服務業學習服務的細節。

估值 VS 現金流

目前還沒上市的一大批明星企業,如果上市一定會破發,因為他們在2017年前後,拿到的是不合理的一級市場估值,已經超過了二級市場的合理接盤價格。

所以有的投資人可以說是打腫臉充胖子了,號稱是XX明星企業的投資人,其實是接在最後段,上市了也賺不到錢。

現金流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理論上只要現金流一直為正,你就能熬到下一波巨大的浪潮的出現。

曾經有一段時間,漢能的李河君成了中國首富,但是最近漢能爆出欠了十個億的工資,就是在轉型期裡對現金流的預判出錯,很多賬款收不上來,據說高達600億,同時一下子招聘了大量的人導致極速失血。

很多時候,好企業離崩盤就在一線之間。大家務必看好自己的現金流了。

看好現金流不等於不花錢,這是很多人搞不清楚的事情。

估值什麼的就忘掉吧。獨角獸都快沒角了,只剩獸了。

人口紅利 VS 人口焦慮

17年以前,中國企業掛嘴邊的就是人口紅利四個字。不過大多數人討論的還是傳統意義上的人口紅利。經過兩年的發酵,人口紅利已經變成了人口焦慮。

中國目前的社會年齡中位是在40歲,在1980年的時候,這個數字只有22歲。

不過德國現在的社會年齡中位數是48歲,西歐和東亞老齡化尤其突出。

2017⇆2019,中國的生意變了

我個人認為問題要分兩方面看,一方面確實急需改善,另一方面因為中國的體量巨大,雖然今年新生兒下滑到了1100w左右,但是依然約等於兩個丹麥的人口(丹麥580萬人口)

中國的年輕人的總數依然超過美國全國人口。

整個90後是1。9億(另一個版本資料是1。88億),整個00後1。4億左右,這兩個加一起是3。3億了,美國總人口3。2億。

根據上圖我們可以知道美國的情況也差不多,都在老齡化。

故而從這一個絕對數的側面來看,中國還有很大的騰挪空間,另外中國企業抓住任何一個維度的人群,都是幾千萬級別,乃至幾個億級別的體量。

又要用上那句我一直說的悲觀者往往正確,但樂觀者往往成功。

擴張 VS 裁員

17年的時候,都在大舉擴張,19年就進入了裁員收縮了,現在好多大廠都已經只出不進了。

目前其實核心的問題是在於基礎無不可替代性的腦力勞動者並不多,所以企業在核心崗位和骨幹位置並招不到人。

但是每年數以幾百萬計畢業的大學生,其實不具備核心崗位的能力,所以大學畢業後就可以不學習的觀念必須改變。

腦力從業者的宿命就是如果你想獲得溢價,那必須在水平上優於90%的腦力勞動者,而不是在平均線上徘徊。

另一方面,現在中國最缺的是技術人員,藍領可以活得很體面的時代正在到來。

從2017-2019

再回首,我心依舊。

再回首,恍然如夢。

從2017-2019

中國的生意變了。

但是我們見證了更多的人迴歸理智。

但是我見證了更多值得尊重的企業走向前臺。

這便是中國生意的底盤。

標簽: 2017  2019  vs  深耕  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