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觀察古代中國政治的抓手

作者:由 土司頗章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0-11-02

在家天下的體制下,我們的古代政治傳統就是1皇帝加2官僚的精英政治。平民是真正的被統治者,是上不了政治檯面上來的,真的上來了,就是改朝換代而不是通常的政治了。所以,觀察中國的古代政治只需要關注皇帝和官僚兩種基本勢力即可。

這兩種勢力是常量。之外,還有3宦官和4藩王5外戚6功臣做為補充的非常量。非常量當然也只能在非常的時候顯示他的力量,即使如此,也是在常量的基礎上發生作用。

可以說,任何一個朝代最基本的政治任務就是協調1和2的關係。 實際上有二種情形,一是2徹底臣服於1,1、2 安於相對地位,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比如唐宗宋祖的時代。但這對皇帝的個人素質要求比較高。慮到皇帝個人素質不總是那麼強, 如何從制度上做到1和2的和諧呢?這真的不容易!

皇帝一發狠可以換所有的官僚,但無論如何, 沒有官僚體系他一個人也玩不轉。所以, 官僚做為一個集體都會一直存在,只是組成者不同而矣。且時間一久,官僚集團就有了自己的利益,形成了自己的性格 。這種性格形成了就不易改變。

他們的利益有時和皇帝的有時利益一致,有時不一致。不一致的時候更多。且其力量總是慢慢變大。遇到弱一點的皇帝,權臣便會出現,就有了不和詣的情況,這是第二種。

第二種情況下,做為變數的3、4、5、6就會登上歷史舞臺。

中國政治就是在這種變化中不斷演變。這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的基本視角和抓手。

具體到明代。沒有了宰相做為主心骨的官僚集團2,看似凝聚力小了,力量分散了。可在明代,儒家思想在社會上上下下都成為了主流,文官們硬是用儒家的主義將整個官僚系統牢牢的整合起來,他們高舉儒家旗幟官不畏死,前撲後繼,硬是將皇權死死的按在紫禁城中。

明代的皇帝不得已引入了3宦官(因為5、6被他們的老祖宗朱元璋從制度上摁死;4是因為後繼的皇帝吸取朱棣造反的教訓從制度上讓藩王們形同囚徒;原本3也是朱元璋防範的物件,但他之後皇帝個人素質在走下坡路,因緣巧合,讓3在朱棣手中漸漸壯大成一股政治勢力並做為政治傳統延續下來)。有明一代為什麼有名的大太監那麼多,是和皇帝主動引入他們,並將宦官系統行政化官僚化有關。

在中國的古代,皇帝1和官僚2的關係是一個永恆的課題,明代的政治基本就是1 和2的鬥爭史,在這場鬥爭中,1大部分情況下,勢單力薄,不得已主動引入3,讓3來分2的權,讓3來對抗強大的2。所以,朱棣以後,宦官正式登上了明代權力的舞臺。

為什麼黃仁宇說明代的權力在官僚系統?其實從朱棣後明代的皇帝和官僚的鬥爭結果上也能看得很清楚。皇帝加上宦官在大多數情況下也鬥不過官僚(不是鬥不過官僚個人,而是集體,,這個集體會前赴後繼的和1+3鬥,1就是一個人,會有氣餒的時候)。這也是後期的皇帝在國家政治上和官僚2總是採取不合作態度的原因。

這種體制下,鬥爭是常態(官僚集團不僅和1+3鬥,內部也在鬥), 相互的攻擊是常態,不合作是常態,謀身不謀國是常態,國家的意志在官僚層面得不到凝聚,在皇帝層面也得不到凝聚。互相對罵是主流,自然是什麼事都難以做成。到最後的崇貞帝,也想做一番事業,他採取了打壓宦官3的方式想拉攏官僚2,但在當時的牢不可破的不做事的政治形勢下,自然是有心無力。官僚2集團在長期的馴化中,已有了自己的性格 ,他們只想過那種約束皇權,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的惰性生活,根本沒想過為國家面臨的新危險出什麼死力。而可以出死力的宦官3也被崇貞剪除,這種情況下,滅亡是遲早的事兒了。

標簽: 官僚  皇帝  政治  宦官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