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宋朝是強是弱?》第十六章 水陸兩軍奪夔州、闖劍門關, 收復後蜀

作者:由 小何彎彎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0-06-30

搜尋關注同名公3人號 吧 上章說道,宋朝已攻打下荊南和湖南。

宋軍將領英勇善戰,荊南繳械投降,沒有發生激烈戰爭,但在攻打湖南潭州時,卻遭到了當地守軍的頑強抵抗,李處耘雖最終攻下了潭州城,但也留下了後遺症。

這後遺症就是李處耘吃人肉事件引起的後續不良反映。

李處耘艱難攻下潭州後,陣亡了不少部下,內心實在憤恨,為了洩憤或以示懲罰,再者也是為震懾敵軍,為下面的戰鬥更順利,就想起吃俘虜人肉的殘暴方法。

他挑選了一批肥壯的俘虜,讓士兵架起大鍋,點火燒水,然後就把這批活人一個個扔進了滾燙的沸水中。。。

這還沒完,把人煮熟後,他讓另一些俘虜站成一排觀看,另一邊讓士兵拿著各自碗筷當著這些俘虜的面,把人肉分吃完了。

這些俘虜當場腿都軟了,嘔吐之聲不絕於耳,有些當場嚇的大小便失禁。看完宋軍美餐一頓後,李處耘讓這批俘虜都放了回去,並且還要他們回去廣泛傳播宋軍吃人肉之事。

然後,就如上一章中描述的一樣,湖南一部分將士心理防線直接崩潰了:“對方是一群虎狼啊“

”根本不是人,太野蠻了“

”這還打什麼,我是不打了,趕緊跑吧”

就這樣眾將士你一言、我一語,軍隊士氣大減,戰鬥力迅速下降,各個防線被宋軍一路擊破。

但隨之而來的影響是,一傳十,十傳百,湖南的老百姓也都聽聞了宋軍吃人的訊息,並且越傳越不可思議,傳到最後就是:宋軍是惡魔啊,如果宋朝統治,那不是在地獄生活啊,與其被吃掉,還不如團結起來共同抵抗。

就這樣,導致宋軍在湖南民心盡失,軍民齊反。大規模的造反運動是一浪接一浪。

宋朝接下來沒少在湖南費心費力,既需要武力鎮壓,又得想法安撫民心,最後,朝廷還減免了湖南的稅費。

如果湖南這個後遺症給趙匡胤沒少添堵,費心費力。那麼,攻陷後蜀後遺留問題更是讓趙匡胤發狂。

後蜀是軍閥孟知祥建立的政權,所轄疆域主要位於四川、重慶,也就是常說的巴蜀地區。宋朝征討後蜀時,後蜀的君主是孟知祥的兒子孟昶,當時已立國三十多年。

後蜀的國君孟昶他算不上是個昏君,甚至可以說他算得上一個比較有作為的國君,他透過一系列激烈的鬥爭奪取了舊有權貴的權力開始親政。在他的治理之下後蜀百姓生活安康。

孟昶廢除舊勢力,啟用新人時,重用王昭遠,這個王昭遠年輕時做過和尚,學兩天佛法,才疏學淺,但能說會道,擅長阿諛奉承,最早跟在孟知祥身邊。

孟昶做太子時,就各種討好太子,待孟昶即位後,深得信任並委以重任,任樞密院使,和宰相一個級別了,簡直是一步登天。

這下王昭遠更加驕傲自大了,還經常自比諸葛亮。

後蜀看到宋朝接連攻下荊南和湖南後,朝野議論紛紛。

宰相李昊就進言說:微臣看宋朝的態勢,不會像後漢、後周那樣短命,並且趙匡胤存有統一天下之心,咱們還是對宋朝稱臣納貢吧,這才是後蜀的長久之計。“

皇帝孟昶繼承父親遺產,享樂慣了,也沒有多麼遠大的志向,也表示同意。

可這時,這個王昭遠為了自己撈政績,顯示自己的能力,明確表示反對,他先痛批了那些投降派,又闡述了蜀國的強大,最後還暢談了統一天下的宏偉藍圖。

接著他具體論述瞭如何伐宋:“首先,我們和北漢結盟,讓北漢南下攻擊宋朝,然後我們派兵沿著當年諸葛孔明出征的路線,出祁山、佔街亭、奪陳倉,一舉奪取長安。。。,到那時,佔領中原,也就指日可待了。“

這番暢想,讓孟昶整的熱血沸騰:“千秋偉業,萬邦來朝,一代明君我也可以做啊”,居然又同意了王昭遠的建議。

於是,後蜀派出信使去北漢聯絡。可沒想到,信使當中有人當了叛徒,將信交給了趙匡胤。

趙匡胤本來就想吞併後蜀,這回反而找到了一個好藉口。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趙匡胤出兵征討後蜀。宋軍是分兩路入蜀的,實施了水陸並進,兩線進攻戰略。

陸路又稱北路大軍,由忠武節度使王全斌任統帥,王仁贍為都監,總兵力3萬人,從四川北部入蜀,強攻劍門關。

水路(東路)大軍,由侍衛馬軍指揮使劉光義任統帥,曹彬任都監,總兵力2萬人,沿長江逆流而上,經巫峽,奪夔州(今重慶奉節)。

後蜀皇帝孟昶獲知宋軍發兵後,急忙召集大臣商量對策。

王昭遠大言不慚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臣早就憋足了勁兒想要討伐中原,現在時機已到,臣願意領兵前去抵抗,到時候,定將敵人殺得片甲不留。”

皇帝孟昶見王昭遠胸有成竹的樣子,就答應了。

出兵那天,宰相李昊在成都城外,設酒席為王昭遠踐行。王昭遠痛飲一番,舉起隨身攜帶的鐵如意在空中一揮,仰天大笑道:“我這次不僅要殺退宋軍,奪回當年被搶去的領地,而且還要直搗中原。”

說完,王昭遠躍身上馬,向李昊揮了揮手,用鐵如意一指,帶領大軍浩浩蕩蕩出發了。

李昊望著王昭遠的背影,對其他大臣感嘆道:“讓如此驕傲的人領軍去打仗,怎能不失敗呢?”

征討後蜀的困難主要在於蜀道難走。

另外,以5萬兵力進攻易守難攻的蜀地,兵力確實不算多。沒辦法,趙匡胤要分一部分兵力駐守剛剛收復荊南和湖南,還要防守北方的死敵北漢和契丹,只能派出這麼多兵士了。

為充分提高軍隊戰鬥力,調動積極性,激勵將士殺敵取勝,趙匡胤給予出征將士極大自由性。

這就是,此次出征後蜀,朝廷只要土地和人口,至於繳獲的武器、錢糧珠寶,不入國庫,全部分給戰士。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面對這巨大的利益誘惑,宋軍個個精神百倍,血氣滿滿,都像打了雞血一樣。

再看後蜀軍隊,由於後蜀沒有對外擴充套件的想法,又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生活富足安逸,缺少居安思危意識,疏於練兵。相比宋軍這麼多年的不斷實戰磨礪,蜀軍隊戰鬥力確實差的多。

興州(今陝西略陽)一戰,王昭遠損失5000兵馬,被宋軍奪走軍糧40萬斛。

戰西(今陝西勉縣)一戰,王昭遠又折損5000兵馬,被劫軍糧30萬斛。

利州(今四川廣元)之戰,更是損失軍士萬人、軍糧80萬斛。

這王昭遠不是變相給宋軍送軍糧的嗎?遭遇三連敗後,王昭遠率兵退守劍門關,指望以劍門關的天險關隘,阻擋宋軍。

劍門關,自古被稱為“天下第一關”,享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美譽。

三國時,魏軍鎮西將軍鍾會率領10萬精兵進取漢中,直逼劍門關欲奪取蜀國,蜀軍大將軍姜維領3萬兵馬退守劍門關,魏國10萬大軍無法前進一步。

王昭遠退守到劍門關後,下令燒燬所有的棧道,做好全面堅守工作。

確實,有此天險為關,北路宋軍一時無法逾越,戰局呈現膠著狀態。北路大軍受阻,一時難以前進,那劉光義率領的另一路大軍進展如何呢?

東路軍的水軍前進途中中,也遇到一個攻克難度很大的關口,即三峽重鎮夔州。

為了守住這個從三峽進入成都的門戶,後蜀也是重兵把守防禦。首先,蜀軍在水域中橫拉一條又粗又長的鐵鏈,用來阻擋宋軍的戰船透過。

其次,在長江沿岸架設多門大炮、投石器攻擊透過的戰船。

這一關確實也不好過啊,諸位,如果你是劉光義將軍,將如何透過此關?

劉光義也知道面對如此堅固、無懈可擊的防線,也很頭疼。沒有不流血的戰爭,戰船又無法前行,必須強攻,強攻的目標就是上岸。

蜀軍有堅固的防線,可是士兵的戰鬥意志力薄弱。

劉光義一聲下令,全軍開始登陸,宋軍如虎狼一般朝岸邊衝殺過去,這時候不衝殺也被敵軍炮彈、石塊、弓箭射死,或掉江中淹死,想逃跑都沒得逃,全軍只有一個目標,必須殺到岸上,才有可能活命。

在這種拼死計程車氣下,結果只用了一天,宋軍就登陸成功,宋軍毀壞鐵鏈後,重新上船,直奔成都。

在攻陷重兵防守的夔州後,後蜀的萬州、開州、忠州等地守將見大勢已去,紛紛直接投降了。然後劉光義率領大軍,一路暢通無阻,直搗成都而去。

然而,劉光義大軍還未趕到成都,北路王全斌已率大軍攻下了成都。

原來,王全斌在到達劍門關前的行軍途中,識破並抓了後蜀的一名情報人員,王全斌賞他財物,勸他降順,接著詢問了入蜀的路徑,尤其是小路。

這探子說了一個重要資訊,就是繞過劍門關的小路,從那裡透過,便可繞到劍門南面,前面就沒什麼險阻了。

有了這條小路,王全斌心裡樂開了花。王全斌在劍門關外留下一小部分人佯裝繼續攻關,派大隊人馬翻山越嶺走小路繞過劍門。

由於蜀軍自持天險,士兵懈怠,就這樣裡外夾擊,宋軍攻破了劍門關。

通向成都的道路暢通無阻,王全斌率領大軍加速前進,迅速戰領了成都。

蜀國國主孟昶遞交降書,率群臣投降。後蜀46個州,240個縣,全部併入大宋版圖。

至此,宋軍只花了六十六天就征服了後蜀。

然而,攻下城池容易,王全斌等宋軍留下的爛攤子卻讓趙匡胤耗費長時間,付出巨大的兵力、財力、精力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