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資訊爆炸時代,如何有效管理注意力,提高思考效率:重組大腦

作者:由 倔小騾說營銷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8-12-03

當資訊量大大多於我們的大腦所能處理、承受或需要的資訊量時,就會出現故障。這種情況被稱為“資訊過載”。資訊過載,則是產生資訊焦慮的原因。面對大量的、有效的、無用的、冗餘的資訊,我們剋制不住好奇心,和機會成本思維的影響,對資訊不加篩選和判斷,想要全盤地接收。可是,人怎麼可能處理這麼多的資訊呢?於是,我們抱怨自己的記憶力不好,自己的思考能力不夠,久而久之,產生了資訊焦慮。

有沒有能夠解決資訊焦慮的方法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了解一下:到底是什麼造成了資訊過載?

很多書上說,資訊過載是網際網路造成的。有資料證明,在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平均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相當於175份報紙的總和。這麼大的資訊量已經嚴重超出了我們的處理範圍。針對這個問題,書上說,要重建思考方法,要磨鍊強大的意志力,要開發注意力潛能。

但是關於這套觀點,神經科學家則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神經科學家看來,資訊過載從來都不是網際網路造成的新問題,而是從人類進入農耕時代那一天開始,就已經出現了。他們認為,人類大腦進化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資訊爆炸的速度。人類進化決定了我們注意力資源只有那麼多,不管透過何種方法,也不可能讓它變得更多。也就是說,注意力資源不可增加,只能管理。要想從資訊焦慮中解放出來,不是去迴避海量的資訊,而是運用科學的方法,重新組織我們的大腦。

怎樣才算是科學的方法呢?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使用我們的注意力資源呢?神經科學家從神經科學角度,對注意力系統工作原則進行了嚴謹的分析,並結合這些特點,提供了有效管理注意力的方法。

下面我們就來共同瞭解一下:

1)到底什麼是注意力?

2)注意力系統是怎麼工作的?

3)注意力系統有哪些工作原則?

4)怎樣才能有效管理注意力?

資訊爆炸時代,如何有效管理注意力,提高思考效率:重組大腦

注意力不是記憶力

很多人認為注意力就是記憶力,覺得自己面對過量的資訊,感到手忙腳亂,是因為記不住,記性不夠好。其實,我們真正稀缺的並不是記憶力,而是注意力。假如把我們的大腦看作是一部手機,記憶力就相當於儲存空間,空間非常的大;而注意力則像記憶體,是執行程式,思考的地方,空間很有限。

資訊過載的本質不是記憶力不足,而是注意力稀缺。就像我們可以記住很多的數學公式,可是卻沒法同時做很多的數學題。

注意力系統的基本模型

注意力之所以能夠執行,是因為在我們的大腦裡有一套專門負責管理注意力的機制,叫做注意力系統。

在我們的直覺裡,注意力系統應該像一個空瓶子,可以往裡裝東西,只是它的容量有限。但是,這無法解釋我們為什麼會走神。假如注意力系統是一個瓶子,那麼已經裝在裡面的東西怎麼會漏出來呢?這顯然是不恰當的。

根據神經科學家的觀察,注意力結構更像是一個蹊蹺板,蹊蹺板的兩端是兩種狀態。一種叫專注狀態,也就是我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貫注只做一件事的狀態,比如寫作、設計、程式設計、唱歌等。另一種狀態叫神遊狀態,也叫白日夢狀態,就是我們放空自己,對外界的資訊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比如坐公交車時,盯著窗戶外看半小時,很多風景從眼前掠過,我們卻一個都記不住。

兩種狀態就像蹊蹺板一樣,此消彼長。控制這個蹊蹺板的叫作注意力過濾器,它從我們接收的資訊裡篩選出兩大類:一是變數,比如我們開車時,突然經過一個非常醒目的廣告牌,這個變數就會激起我們的注意力。另一個是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東西,比如我們的大學畢業照,或者心動的異性,當他們出現時,我們都會不自覺地調動注意力。

這就是注意力系統的基本模型,一個由專注狀態和神遊狀態佔據兩端的蹊蹺板。

資訊爆炸時代,如何有效管理注意力,提高思考效率:重組大腦

注意力系統的四個原則

1、稀缺原則

注意力是稀缺資源。大腦在專注的時候,就像一臺高速運轉的發動機,會消耗一種重要的養分——氧化葡萄糖,可是在神遊模式裡大腦基本不會消耗太多的能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發呆可以發很久,但是高度專注的時間卻很難保持。

2、協作原則

有一個搞笑的影片,講的是男孩陪女朋友坐公交車,女朋友接到了她閨蜜打來的電話,說她自己的手機丟了,讓她幫忙,可是手機明明就拿在她的手裡,這時女朋友突然驚呼“完了,我的手機哪去了?”男孩看著女朋友手裡的手機無語了。

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曾有過這樣的“騎驢找驢”的經歷。明明手裡拿著鑰匙,還到處找鑰匙;明明手腕上戴著手錶,還四處找手錶。造成這種情況的,就是注意力系統的協作原則。

協作原則說的是,注意力系統並非由大腦的某一特定區域負責,而是由大腦的多個不同部位協作執行。當我們高度專注於一件事的時候,會覺得全身的潛能都被調動起來了,精力充沛,原本沉澱在記憶深處的知識也變得異常清晰。這都是注意力系統調動大腦協作的結果。但是也會出錯,最常見的錯誤就是我們前面說的“騎驢找驢”的情況。本質上就是注意力系統和記憶力系統之間脫節。

3、隱身下線原則

注意力不但會出錯,還會隱藏自己,也就是注意力系統關閉、注意力下線。這就是隱身下線原則。這種時候,我們是察覺不到的。當我們走神的時候,我們自己是不知道的,只有注意力再次啟動時,才能意識到。這也是注意力不可控的根源之一。

4、切換困難原則

我們的大腦在高度專注的時候,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化葡萄糖,同樣,當我們的注意力從一個任務切換到另一個任務時,也要消耗氧化葡萄糖,而且不比執行任務少。不過,只有我們在做的事情需要走心時,才會消耗額外的能量,而向從喝水切換到吃飯,是不需要消耗額外的注意力的。

有效提升注意力的三個方法

1、注意力外包

注意力外包就是給大腦減負。透過外部工具,把一部分注意力轉移到大腦之外。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列清單。

當有很多的任務時,我們可以把任務按優先順序一個個的寫到清單上,然後按照順序逐個完成。就好像一位外科醫生,要組織一臺大型手術,要按照手術的關鍵控制點列出一張清單,比如跟麻醉師溝通,提前做好病人的術前教育,發生意外應該如何處理。好清單必須要滿足兩個要點。

一是簡潔,不用面面俱到,只記關鍵要點。比如建築樓房,不需要重抄一遍施工組織計劃,只要把施工的幾個關鍵檢查點列出來就可以。

二是更新,好清單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執行中要根據環境變化隨時調整。比如徒步旅行,經過的地方不同,所要準備的東西也就不能完全一樣。

2、策略性走神

策略走神可以激發我們的創造力。這個方法就是在專注思考一段時間之後,故意放空自己,留出一段專門用來走神的時間。走神其實並不都是壞事。人們往往認為全神貫注才能激發創造力,但根據聖經科學家觀察,有計劃的走神,有時候反而有助於激發創造力。據說,很多偉大的創意發明都是在洗澡或散步時產生的。

策略性走神,越徹底越好,最好是讓大腦完全的放空。比如我們在辦公室裡苦思冥想一個創意方案,不如去咖啡廳喝杯咖啡,或去公園裡散散步,只是在座椅旁伸伸懶腰是不夠的,必須走出辦公室。另外,在和大家分享一個我的放空方法,當我想不出要寫什麼,或沒有好的創意的時,我會去坐公交車,選擇最後一排靠窗的位置,戴上耳機,欣賞著外面美麗的街景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蹲使大腦就放空下來了。靈感也在不經意間走入了我的腦海。

3、訓練知識素養

我們通常認為,要想解決具體的問題,就要具備更多的知識,知識越多,則自己的能力越強。但是,知識是無盡的,窮盡我們的一生,也只能用有限的精力去面對無窮的知識。

網際網路的出現,讓知識的總量快速的膨脹,已經達到任何一種方式都無法消化。況且,知識的正確性也越加存疑,今天的前沿成果,明天就可能被顛覆。那麼,該怎麼辦?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最應該具備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知識素養。所謂知識素養,不是一個確定性的資訊,而是尋找和判斷知識的能力。面對一個問題,我們知道該從那裡獲取這些知識,並且知道怎麼運用,這就叫知識素養。

總結

注意力是一種稀缺資源,他不能增加,只能管理。我們通過了解注意力,以及注意力系統的基本原則:稀缺、協作、隱身下線和切換困難,瞭解到了可以透過列清單來建立外腦,降低大腦負擔,也可以透過策略性走神,來激發創造力,或透過訓練知識素養,用有限的注意力資源,掌握更多的知識線索。

標簽: 注意力  我們  大腦  知識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