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學生第一次買基金跌了該怎麼辦?

作者:由 吃檸檬的小可愛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03-08

學生第一次買基金跌了該怎麼辦?周衝2022-03-09 08:13:10

先拿著吧。。。偏債混基風險相對較小,看了下持倉股票只佔總資產的15%左右。淨值波動主要是因為股票類資產價格變動導致。但是股票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不大對總體業績影響有限。。。

年初至今股票市場受各種因素影響行情一直很差,目前還看不到拐點繼續下探的可能性不小(個人觀點)。不過時間線拉長(1~2年)重回正收益的可能性還是挺大的

學生第一次買基金跌了該怎麼辦?阿爾法貓4222022-03-09 10:18:43

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

阿爾法貓422:金融狗誠不欺你,基金跌了不要躺平

學生第一次買基金跌了該怎麼辦?羅元裳2022-03-09 16:07:30

在告訴你怎麼辦之前,我們先看一個公募基金的資料:

從2005年-2020年,每一年基金的收益率一目瞭然。有的年份,跌幅是很大的。但是,只要你懂得基金的投資方法,所有的基金,都可以獲得還不錯的回報。

給你舉個真實的例子——

2017年-2021年,有兩隻累計收益相同的產品,點對點都漲了159%。但兩隻產品走勢不同,其中一隻穩健上漲,另一隻是先跌後漲。

但最後你會發現,先跌後漲的這一隻,定投收益反而更高,是119%,而另一隻同樣定投,收益只有82%。

其實就是這樣,

你的成本和未來淨值之間的空間,就是你的收益

。先走勢平一點甚至下跌,然後再上漲的,可能讓你拉開收益的空間,你的成本會更低,收益會更高。

所以,

市場下跌不要怕,如果你懂得基金配置,知道產品未來可能還不錯的話,那現在要做的就是拉低成本。

定投是要做的,如果您能承受更多風險,還可以在低位加倉,這樣更能拉低成本,未來收益或更高。

學生第一次買基金跌了該怎麼辦?漁人我最小2022-03-13 09:55:39

買基金跌了很正常,尤其是近期買的基金跌了,則是非常大的機率事件,再正常不過。所買的基金跌了,通常有幾種應對作法:1,現在割肉(贖回即賣出):2,持倉觀望:3,繼續買入,攤薄持倉成本,待獲利時出局;也可以第一筆基金開始,做定投。

不知道你買的什麼基金,也不知道買之前你做了哪些功課。現在整個經濟的基本面和A股大盤都承壓較大,市場悲觀情緒有所抬頭,多重因素對基金產生利空影響,因此基金價格下跌是正常的。有跌必有漲,如果你選擇的基金沒有大問題,漲回來是完全有可能的。一個學生,資金有限,且要學習,所以我建議,不減倉不加倉,僅是持倉觀望,以時間換空間,待價格上漲後再作決定。經濟基本面一旦好轉,基金上漲是大機率事件。

以上不均成任何建議。

學生第一次買基金跌了該怎麼辦?財富自由zjcsj2022-03-25 09:34:19

最近,大金鍊子被罵得好慘,說他的投資帶有很大一部分賭的成分了,什麼牛市時人人都是巴菲特,等到熊市了,才知道多數真忽悠!還有不少人跳出來,曬自己的賬戶,說自己虧了很多錢,大金鍊子就是個賭徒。這只是冰山一角,看看我們的基金帳戶,最近的回撤是不是很大?最近一年來我們買的基金有幾個是紅的?是不是很多人在去年春節前後衝了進去,在高位接盤了?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從去年年初一直跌到現在。

今天和一個券商工作人員閒聊,他說他們公司在發新的基金,他也不想去推,因為很多客戶認為這個時候市場太弱不想買基金。這我就很無語了,市場弱的時候新發的基金後面賺錢不是更多嗎?為什麼要在市場沸騰的時候去買新發基金?這就是市場的現狀。

現實是基金好發的時候都在人聲鼎沸時,人人喊打時發出來的基金也沒幾個有膽買的。大家買基金的風險意識很缺乏。可能現在人們觀念都偏激,覺得買基金就一定要賺錢,可是哪有這麼容易的事,自己什麼都不懂還想賺認知外的錢,如果賺錢那麼容易,誰還會去工作呢?

做交易就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且這種能力要貫穿始終。不要被成功的喜悅,衝昏了我們的頭腦,當我們自以為安全的時候,風險如期而至。不要被失敗的痛苦,磨滅了我們的意志,當我們要放棄的時候,真理與我們最近。

我們普通人無論是買公募還是私募,還是要注意擇時。選擇市場慘的時候買,選擇市場冷的時候買,而不要看到別人賺了錢才去買;密集發基金時也不買,尤其是公募。自己買買公募或者股票也挺好的,前提是自己會擇時。

聽說現在還願意擇時的基金經理也不多了,還願意擇時,願意控制倉位,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大多數基金經理,都是以擇時很難為名義,躺著了。如果更懶一點,其實就是隨便買點核心資產,隨大流,那可真的是太渣了。春春屬烏龜的,一年虧40%,持倉永遠是那幾瓶酒,說的好聽點是堅持風格,說的難聽點就是懶。

話又說回來,現在市場已經那樣了,要不要囤點基金或股票呢?前提還是自己會擇時。

以上純屬本人見解,請勿仿效。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標簽: 基金  收益  持倉  公募  擇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