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達芬奇《三王來朝》作品分析

作者:由 吃不飽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03-22

達芬奇《三王來朝》作品分析

《三王來朝》(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是16世紀法國文藝復興盛期畫家達芬奇1481年創作的蛋彩畫作,不同於同期波提切利和丟勒的同名作,達芬奇的《三》是幅未完成的素描草稿圖,但其也代表著達芬奇藝術成熟的象徵,及其繪畫中的科學性與進步性的體現。

一、創作背景

1。1作品內容

《三》的主題講述的是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第二章的故事:希律王在位的時候,耶穌誕生在猶大地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士夜觀星象後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拜見,因為有先知曾記載“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三位博士在伯利恆仔細尋訪找到了耶穌和瑪麗亞,就匍匐在地,拿出獻給他的禮物——黃金、乳香和藥。

1。2創作背景

這幅木板蛋彩畫本是為聖多納託教堂委託繪製的祭壇畫,眾所周知,達芬奇的委託大多都未完成,也正是這幅祭壇畫開此先河。1481年初,達芬奇與聖多納託的奧古斯丁修道院簽訂合約,必須在“兩年之內,最多不能超過30個月”交出畫作,但由於經濟等各方面原因,直到最後,達芬奇並未完成約定,而是去了米蘭。

二、 作品分析

從形式上來看,可以看出三個矛盾。首先,是古典建築的靜與前方人物的動的矛盾;其次,是聖母瑪利亞的靜與周遭的朝聖者的動;最後,是畫面黃褐色彩的強烈對比。達芬奇在這幅畫中已經運用了科學透視法,這點我們在後方的古典建築可以明確觀察出,前方人物的排列也擁擠卻不失重點,以眾人的雜亂突出中心人物的聖母和耶穌的主體性,強調畫面重點和主人公意識。這種構圖在畫家後期於米蘭繪製的《巖間聖母》也可窺出:用周遭眾人和環境的雜亂烘托低頭不語的靜態聖母,形成畫面強烈的對比,。而本作品與《巖》相比,更多了一份情節性。

《三》畢竟是幅祭壇畫,是要畫於教堂中予平民頂禮膜拜,充滿情節性的戲劇衝突可以對文化水平不高的群眾更具吸引力,圖畫形式結合高大教堂的象徵意味,也使百姓更具信服力。而將初生的耶穌畫出,置於受追隨者禮拜的祭壇中,也暗示著其悲劇性的結局,體現古希臘美學中的悲劇美與崇高觀。

三、 畫作體現的進步性

科學透視法在此畫中已經十分明顯。對比半世紀前馬薩喬的《失樂園》,人物已然更具生動感,畫面情節更豐富,人物透視法的運用更準確,這也體現了達芬奇本人繪畫中的科學嚴謹性。而經後人研究,畫家將本人畫進了此幅宗教畫中(畫作最後面穿著長袍的高大年輕人),體現了雖仍是描繪傳統“上等題材”,但也展示了畫家本人的主體性與自我認同感。總的來說,《三王來朝》作為達芬奇成熟期的一個作品,對文藝復興盛期地位的有著一定意義,對研究達芬奇作品風格轉折點也不可或缺。

標簽: 達芬奇  耶穌  來朝  祭壇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