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傳播學理論01:把關人理論

作者:由 貓哥新傳考研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0-02-18

一、把關人理論的提出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盧因於《生態心理學》和《群體生活的渠道》中提出。把關指傳播者對資訊的篩選與過濾,把關人指對資訊進行過濾和加工的人或組織,控制了資訊的流量和流向,產生受眾的擬態環境。把關可以減少資訊冗餘或資訊丟失。1950年懷特將它引入新聞研究,明確提出了新聞傳播過程中的“把關”機制。

二、把關人理論的發展

1 懷特的簡單把關模式

1949 年懷特透過對新聞編輯的個案調查,明確提出新聞篩選過程的把關模式。1950年,他發表了這次調查的報告《把關人:一個新聞選擇的個案研究》。

傳播學理論01:把關人理論

他透過輸入資訊與輸出資訊的對比,考察在一個具體的把關環節上,資訊是怎樣被過濾的,公式是:輸入資訊—輸出資訊=把關過濾資訊

輸入資訊→門區→輸出資訊

懷特認為,新聞媒介的報道活動不是“有聞必錄”,而是對眾多新聞素材進行取捨和加工的過程。認為新聞把關是高度主觀的東西,依賴於把關人的實際經驗、態度、價值判斷等。

2 麥克內利的新聞流動模式

它是對懷特單一把關模式的修正與發展,展示了資訊流通網路中一系列的把關環節。

傳播學理論01:把關人理論

麥克內利的把關模式在理論上糾正了懷特把關模式的單一化缺陷,揭示了在整個

資訊流透過程中存在著一條由許多關口組成的把關鏈。動態、連續、多環節。

但是,它把每個把關人及其作用都平等化,不分主次,忽視了各把關環節重要性的不同,且沒有注意到媒介組織受到的社會制約。

3 蓋爾頓與魯奇的“選擇性把關模式”

蓋爾頓與魯奇 1965 年在《國外新聞的結構》一文中提出了“選擇性守門模式”。它的中心觀點:原始新聞事件的某些特點影響了它們是否會透過把關進入傳播渠道。蓋爾頓與魯奇認為新聞的篩選活動依據三個基本前提:附加性前提;補償性前提;排除性前提。

4 巴斯的“雙重行動模式”

對麥克內利模式的修正和完善,認為把關者的地位有主次之分,新聞從業者居於主要地位,又以新聞採集和加工階段為要。

傳播學理論01:把關人理論

他指出,傳播媒介的把關活動分為前後相連的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新聞採集,把關人主要是記者。記者不是有聞必錄的,他會進行取捨和加工。第二個把關階段是新聞加工,主要把關人是編輯。這一階段相前者更具決定意義。

5 1957年麥克萊恩、韋斯特利模式

在信源(A)和接受者(B)之間存在一個大眾傳媒(C)。X代表各類事件。這些事件有的直接由信源傳給接受者,或者透過媒介傳遞,有些則繞過信源A而直接進入媒介,由媒介傳遞給接受者。這一模式顯示,並不是A所知的所有事件都能傳遞給B,有些是媒介所不知的,有些是媒介認為不值得傳遞的,在這裡媒介起了把關人的作用,雖然信源也會起把關人的作用。

傳播學理論01:把關人理論

6 休梅克和裡茨的五層把關模式

20 世紀 90 年代初,休梅克和裡茨提出了著名的五層把關模式——個人層面、行業規則層面、組織層面、社會體制層面以及文化層面。

三.把關人理論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適用性

新媒體時代以網路的發展為代表,在網路盛行的年代裡,資訊具有重複性、通俗性、內容淺顯、甚至是惡俗的特徵。如黃色新聞的泛濫,色情、暴力、犯罪等不良資訊的傳播。資訊的流通具有快速性、便捷性、廣泛性,但也具有極端性、衝突性、群體性、情緒性和難控性。一條具有暴力的資訊或輿論在傳播時,如果沒有把關人對其進行攔截、刪除或整合的話,就極有可能演變成真正的暴力事件,對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尤其是網際網路的普及,大大加速了資訊的傳播和網民的互動溝通能力,但同時也讓一些網民的過激言辭得到了快速的傳播,煽動了人民的情緒。網路上的虛假資訊和惡意炒作、淫穢色情和低俗資訊、網路詐騙和賭博以及非法公關等問題,都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健康發展,阻礙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必須有把關人對其進行把關,有效的制止影響社會穩定發展的不良資訊,傳播有益於人民、有益於社會的資訊。

新媒體時代下的把關人不可避免的對傳統媒體的把關提出了挑戰,環境的變化並不意味者把關過程的終結,而是一個新的把關時代的開始。新時代的把關發生在資訊傳播的各個方面。與傳統媒體時代的把關相比呈現以下特點:

1、把關的作用弱化,難度增大

傳統的把關人具有絕對的權威性,而新媒體時代資訊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在不斷地加大傳播的速度,擴大傳播的範圍。網路超越了時空的限制,能最大限度的傳遞資訊,並能夠大量的複製和轉載。在數以萬計的資訊面前,一些不良的資訊也會混在其中干擾受眾,把關人也會感到力不從心,從而不能及時的將其剔除出來。同時把關環節缺乏“組織性”,這就使得把關的難度大大加大,弱化了把關的作用。

2、把關的形式多樣化

傳統的把關一般只是由新聞記者或編輯來進行把關,很少有網民的參與,政府也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把關。這是一種比較單一化的把關模式。新媒體時代下的把關不僅有記者、編輯、政府、還有各大網站,不管是職業媒體網站還是商業網站,都有權利和義務對資訊的傳播進行把關,最重要的是增加了網民的自我把關,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把關的環節更加的嚴格與規範。

3、把關的標準市場化

把關的標準市場化主要是指把關的內容更傾向於民眾的需求和媒體的收益,不再僅僅侷限於充當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更注重媒體自身的發展。在市場化的前提下把關更多的是注重對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的資訊,這樣才能吸引受眾,獲得更大的收益。

4、由事前把關轉變為更多的事後把關

傳統的把關更多的是注重事前把關,因為傳統的把關人擁有絕對的權威性,所以對資訊的傳播更多的是採用事前把關。但隨著網路的發展,把關人的地位和權力都有所下降,再加上網民自由度的不斷擴大,這就使得事前把關的難度大幅度的加大。因而,更多的採取事後把關,將那些正在傳播的不良資訊刪除,阻止其繼續傳播。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下把關人仍繼續存在,只不過把關的方式和措施有所變化。但無論怎樣,我們都必須堅信把關不會消失,只會更加的完善。

標簽: 把關  資訊  新聞  傳播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