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用十年時間行善不如先用十分鐘瞭解一下積功累德的正確方式!

作者:由 戒色養生唸佛護佛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1-12-28

功為善行,德為善心。心行合一,名為功德。努力行善,透過行善累積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德。功德不等同於利益。

比如很多善信誤以為功德等同於金錢,誦多少卷經文,做多少件好事,積累到來世可以換取相應的福報,這種善功名為福德,不是功德。

功德是透過修行而獲取的經驗,福德等於金錢,金錢能用完,而經驗不會消失。

有大功德的修道人,是更容易得道成真的,所以道教提倡積功累德,

《道德經》上講:“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越是不計回報地付出,得到的回報就越是大,而不執著於回報,始終持守內心中的那份清靜,就是功德。

俗話說:“人做善行,人做善事,天地良知,必有福報”。所謂的善行善事,指的就是積德。人積德越多,福報也就越大。

用十年時間行善不如先用十分鐘瞭解一下積功累德的正確方式!

關於積德,德有陽德與陰德之分。如果你作事,有某種動機,或許想讓別人知道,即使你作的事再好,這也叫陽德。作陽德的事,容易作,但關健是人要多積陰德。

中國古人認為,如果一個人的善行讓別人知道了,這叫陽德。

如果一個人做善事不求人知道,也不讓人知道,這就叫積陰德。

陽德報的快,你做了好事,別人知道了,或者故意大張旗鼓,接著別人的稱讚抑或物質的回饋就會紛至沓來。古人認為這不是積德的表現。

就像賺錢和花錢一樣,賺的錢接著就花了,不會有積蓄。所以,陽德積不久,甚至隨修隨報。

《淮南子·人間訓》中說:

“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

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陰德。

只有陰德才是真正的積德,陰德後面的福報大,積得久。

用十年時間行善不如先用十分鐘瞭解一下積功累德的正確方式!

古人主張行善不欲人知,你暗暗裡做好事、積陰德,雖然沒有人知道,但卻是真實的在積累和增長。

陰德積得久,且越積越大。所以我們做了好事最好不要讓人知道,不讓人知道你的德行就越積越厚,後面你的福報就大。

《周易》中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當你的陰德積累到一定程度,所得的福報也必然有餘。這種福澤和福報是“有餘”的。不僅在當世,甚至福澤你的子孫。我們看孔子的家族、范仲淹的家族都是這樣。

一個人如果主動宣揚自己的善行,其實就已經是動機不純了。

如果做了點善事便大肆宣揚、沽名釣譽,使名譽超過了實得而浪得虛名,那麼這種“陽善”,非但得不到福報,反而多遭橫禍。

用十年時間行善不如先用十分鐘瞭解一下積功累德的正確方式!

積德和消罪,是一個道理。善行不欲人知,意思是真正的德行,要暗地裡積累和增長。而自己的罪惡要懺悔。

懺悔消業障,罪惡發漏出來,誠信懺悔改過,罪惡不但不會積累,反而會減輕,甚至慢慢消除。

罪行就是要讓別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罪如霜露,太陽一出,什麼罪業都消融。

曾國藩:“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曾國藩認為,做了好事不讓人知道,這是最大的快樂。這種快樂能升起人體的陽氣。

而一旦懷抱一顆功利心去做好事,做點好事就要別人知道、稱讚,這種人不是真正的善人,他的內心也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陰騭文》是道教勸善書之一種,以通俗的形式勸人行善積陰德,久久必將得到神靈賜福。

“陰騭”一詞,其源蓋出於《尚書·洪範》:“惟天陰騭下民”,意謂冥冥之天在暗中保定人們,這是古代比較簡單的天命論思想。在《陰騭文》中,“陰騭”具有天人感應的含義,要求人們自已多積陰德陰功,就是說行善做好事不要到處張揚,只是悄悄的去做。

即使個人獨處而別人不知曉的情況下,也不做壞事,那麼洞察一切的文昌帝君就會暗暗保佑你,賜給你福祿壽。

“陰騭”原指“陰德”之意,文昌帝君雖然是被列入道家神仙系統裡面的一位神明,可是他並不是傳播道術的,他主要就是勸導世間人廣行陰騭,陰騭就是陰德。

標簽: 陰德  福報  陰騭  功德  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