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1262年:李璮兵變,一個黑天鵝事件,南宋喪失的一次絕佳戰略機會

作者:由 盧克讀書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0-07-11

事件的背景

1262年是南宋的景定二年,也是蒙古的中統二年。這一年有一個“黑天鵝”事件發生了, 手握重兵的蒙古漢族世侯李璮(就是下圖這個穿著蒙古服裝的漢族人)發動兵變,想脫離蒙古帝國,重新歸順南宋。 這個事件怎麼會發生呢?

1262年:李璮兵變,一個黑天鵝事件,南宋喪失的一次絕佳戰略機會

宋、金、蒙三朝對峙時期, 金朝山東農民起義軍領袖李全和楊妙真迫於無奈降附蒙古。1231年初,李全戰死,其子李璮成為蒙古益都行省長官。他統治山東益都長達三十年,發展為擁兵數萬的漢人世侯。

漢人世侯是金朝和蒙古(元朝)交替之際非常重要的政治和軍事力量。 蒙古要征服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漢族區域,鑑於自己有限的軍隊數量和管理能力,不得不在一段時期倚重漢人實力集團來管理被佔領的金朝版圖。

漢人世侯的出現這個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李璮在發動兵變之前之所以能夠經營山東三十餘年,這與當時蒙古只有世襲官制而沒有選拔制度有關。 這也是後來元朝廢除世襲官制,積極推進科舉考試的重要動因。

李璮敢於在這一年發動兵變,賭的是自己苦心經營了三十年多年的實力,並考慮到忽必烈當時正處於困境之中(內有阿里不哥的叛亂未平,外有南宋對峙)。他期望自己的行動能得到北方其他漢人世侯的積極響應,一鼓作氣,扳倒騎在自己頭上的蒙古主子。

事件的經過

李璮兵變歷時半年左右,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突然發難。李璮其實蓄謀已久,機會一到,他就發動漣海三城所有兵力,殲滅當地的蒙古駐軍,向南宋皇帝宣佈效忠,送上自己的所有領地,請求寬恕自己的父親當初投降蒙古的罪過。

第二階段:初試鋒芒。 蒙古兩支軍隊進軍濟南平叛,李璮主動出擊想多搶輜重糧草,但被蒙軍擊敗,只得退守。

第三階段:全力圍剿。 忽必烈暫停了對阿不力哥的進攻, 發動所有主力部隊, 由蒙族統帥哈必齊和漢族統帥史天澤率領,將李璮叛軍團團圍住,想把他們困死。

第四階段:城落投降。 慘烈的圍城戰徹底擊垮了守軍的意志,守軍不得不投降。 李璮投水自殺沒有成功,被俘後受刑而死。持續近半年的李璮兵變以失敗告終。

事件的影響

李璮兵變對蒙古的政治制度產生了重大影響並一直延續到整個元朝的統治時期。 在此之前,忽必烈還是相對信任漢族官僚的,無論在中央和地方,手握軍政重權的漢族儒生和世侯不乏其人。 在此之後,忽必烈迅速採取以下三個行動徹底改變了這一現狀。

首先,任用回回人在中央(如阿哈瑪特)和地方擔任財政要職,漢族人在蒙古的官僚體系中的地位整體下降一級,在蒙古人和回回人之後,成為第三等級。

其次,漢族世侯的軍事權利全部收回,包括史天澤在內的中央和地方漢族世侯失去了兵權。

最後,漢族地方世侯的職位徹底瓦解,忽必烈下令將地方民事權與軍事權徹底分開,直屬中央管理。

李璮的戰略選擇

值得探討的是,李璮難道只有被合圍的下場,在兵變的半年時間裡南宋就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嗎?

在兵變剛開始的時候,不願與李璮一同起兵的大將王磐道出了叛軍可能的三個戰略選擇,可謂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利用忽必烈還在北邊征討阿不力哥的時候,突襲並佔領大都(蒙古首都);中策是與南宋聯合,共同出擊對抗圍剿的蒙古軍隊;下策是佔領濟南,等待其他漢族世侯的響應。 沒想到,李璮的選擇就是王磐所說的下策。

一點研究說:李璮兵變是蒙古與南宋長期對峙的情況下發生的,可以說是蒙古統治者與漢人世侯之間控制與反控制矛盾的總爆發。南宋在李璮兵變的半年間,只做了兩次象徵性的努力: 第一次讓夏貴主動出擊,打了一次勝仗就回撤了;第二次由夢炎率領的援軍只是在外圍轉了一圈,對最終的戰局沒有絲毫影響。李璮兵變成為了蒙古政治制度改變的契機,也是南宋喪失的一次絕佳戰略機會。

我是一點研究,一個供應鏈架構師(SCOR-P)。和你一起探索商業經營的無限可能,研究行業公司的起起落落,書寫感天動地的人生智慧,歡迎關注。

標簽: 世侯  蒙古  兵變  南宋  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