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美原讀書001|《狼圖騰》:你們根本不懂狼

作者:由 千里美原愛讀書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08-06

大學的時候跟風買過一本《狼圖騰》,但是黑乎乎的封面上面黃綠黃綠的眼睛,實在讓人發憷,於是我就對自己說“下個星期再看這本書”,於是就一直等“下個星期”,結果直到大學畢業了也沒看一眼。最近發現姜戎出了新書,叫作《天鵝圖騰》,才想起來我還欠著一本《狼圖騰》沒看,於是趕快補上。

作者沒用什麼鋪墊,故事直接從北京知青陳陣(作者姜戎的化身)用鐵馬鐙智退狼群開始,緊接著就是一個又一個驚險刺激的與狼“相愛相殺”的故事:一隻餓狼深夜偷羊,陳陣“寄宿家庭”的大嫂嘎斯邁和九歲的兒子巴雅爾拽著狼尾,拉著狼腿,終於等到殺狼狗趕到咬死餓狼。而這僅僅只是開端。在草原上,狼會報復人,人也會報復狼。人偷了狼獵殺的黃羊,掏了母狼的幼崽,狼就殺人的馬群;狼殺了人的馬群,人就集體出動圍剿狼群。不過幾千年來,人從來沒有把狼殺光,狼也不敢主動傷人。其實單論實力來說,人是比不過狼的:牙沒狼尖,腿沒狼快。可是人“善假於物也”:人可以訓練殺狼狗去咬狼,訓練快馬去追狼,所以狼打不過人,而且狼很怕人——尤其怕人手中的鐵器和套馬杆(套馬杆不只套馬,還可以套狼)。就這樣相愛相殺了幾千年,狼群和人群都在草原上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直到陳陣和小狼這裡,一切都改變了。

在愛上小狼以前,陳陣愛上的首先是這片草原。草原有那麼多災難:暴雪,乾旱,餓狼,蚊蟲;在草原生活那麼無聊:白天到草場放羊,夜裡在羊圈下夜,還得自己撿牛糞曬牛糞不然做飯就沒有燃料;然而越是艱苦和無聊,陳陣的“狼性”就越是被激發出來:他學會了給狼剝皮,學會了收拾馬駒羊羔的下水,並且開始了他的“狼民族與羊民族”的思考。

陳陣對小狼的愛既偉大又狹隘。偉大之處在於一個文弱的知青竟然對食物鏈另一端的純肉食野獸產生了興趣,並且到了痴迷、愛憐、敬佩、歎服的地步。他給“嬰兒期”的小狼做肉粥,還在裡面加入鈣片;他給小狼撓肚皮,欣賞它尖尖的耳朵,甚至還敢把手指伸到小狼的嘴裡;狼群準備營救小狼的時候,他做好了全副戒備,防止狼群把小狼搶回去;被小狼咬傷以後,他首先想到的是不能讓別人知道他受傷,要不然小狼會被打死。可是他的愛又是狹隘而扭曲的。在陳陣給小狼栓上鐵鏈的那一刻,小狼就淪為了一個囚徒。陳陣被小狼咬傷以後,他怕小狼再去咬別人,於是用老虎鉗子把小狼的四根尖牙夾斷了。更讓人唏噓的是,小狼還樂呵呵地抱著老虎鉗子玩了半天,狼之為狼最重要的武器被夾斷了都不知道。在陳陣把狼牙夾斷的那一刻起,小狼便註定要成為一輩子的囚徒——因為它失去了在野外捕獵的能力,終生都得靠別人喂肉給它吃。或許這正是陳陣在潛意識裡面想要的。什麼等小狼長大了就放它回到草原,讓它繼承狼王的王位。他是在欺騙自己、安慰自己、減輕自己的愧疚。小狼的媽媽當初是因為偷活羊羔才被陳陣發現並且跟蹤的。狼媽媽為什麼要冒著那麼大的風險偷活羊羔?就是想讓小狼崽們練習捕獵啊!現在小狼被鐵鏈拴著,被磨掉了牙,它還能算是一隻合格的狼嗎?

與身體上的折磨相比較,更殘忍的是小狼經受的心靈上的折磨。它與三隻小狗一起吃狗奶長大,所以以為自己也是狗。聽到狼嗥狗叫的時候,小狼首先學習的是狗叫。但是他發不出“汪汪”,只能發出“慌慌”,然後陳陣在旁邊很惡作劇地接上一句“張張”,於是變成了“慌慌張張”。直到有一天群狼圍剿牧民營盤的時候,小狼突然發現自己發出了遠處某個物種的聲音,聰明的小狼領悟到它和西北方向的那個物種才是同類,於是拼命嗥叫,引發了群狼組團營救小狼的行動。然而,小狼自幼脫離狼群,根本不會說“狼話”,生性多疑的狼群無法確認小狼的身份,又怕落入人類陷阱,便集體撤退了。小狼就此失去了迴歸狼群的機會。其實,陳陣在這個時候把小狼放回去,或許是最好的選擇,畢竟這個時候小狼的四根尖牙還在,它還有機會融入狼群,提高自己的捕獵技能。

陳陣給了小狼作為人類最真的愛,卻也給了小狼一次又一次傷害。他明明知道小狼作為狼的倔強個性,卻生生把它栓在牛車上拖著走,結果讓小狼磨破了爪子,又讓鐵鏈勒破了喉嚨。從此以後小狼無法正常吞嚥,也無法發出狼嗥。它咳嗽,吐血,以前一頓吃完的飯要兩天才能吃完。當小狼再次聽到西北方向熟悉的狼嗥,它在本能的驅使下不顧一切地想要扯斷鐵鏈回到屬於它的地方,寧可把自己勒死也在所不惜。而這次為自由而做出的掙扎也的確將它送到了生命的終點。還未到交配年紀的小狼已然病得像一匹老狼。它脖子上被鐵鏈勒出的傷口腫脹發炎,喉嚨流膿,雙腿疼得哆哆嗦嗦,陳陣再也忍不下去,親手給了它仁慈,結束了它的痛苦。

小狼死去以後,它終於摘掉了囚徒的鏈子,終於得到了自由,終於得到了狼之為狼的尊嚴。可是從那以後,陳陣成了自己心靈的囚徒,受著無期徒刑的折磨,因為他永遠無法得到自己的原諒。

伴隨著小狼的離去,草原狼這個群體也瀕臨崩潰。人類文明進入了工業化時代,在生存的競技中,狼與人甚至都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跑,跑不過汽車,只能把自己跑得口吐白沫,肝腸寸斷而死;逃,逃不過遠射程的獵槍;咬,咬不透巨大的鐵皮盒子。作為食物鏈上以主動進攻為生的物種,草原狼遇到了更高階的人,於是只能像兔子、田鼠一樣採取被動防禦的策略,夾著尾巴離開了額倫草原。

在畢利格老人的世界觀裡,狼沒了,黃羊、兔子、旱獺、老鼠就會多起來,那麼草就會被吃沒了,草沒了,草原的大命就沒了,草原的大命沒了,人也活不了了。可是他小看了人類的科技:人們用炸彈、毒藥、獵槍把狼打沒了,但是黃羊兔子旱獺並沒有多起來,因為它們也被人類打完了,也不是全打完了,就是把它們打成了瀕危物種而已,這個一級瀕危,那個二級瀕危,然後人類又開始把它們保護起來,宣揚不能打狼、不能打黃羊,不能打這個那個,這個要一級保護,那個要二級保護。

在狼群離開以後,殺狼狗也沒什麼用處了,小狗崽被摔死了,大狗被人偷走吃了;馬也沒什麼用了,養著還浪費草,所以留下小小一群,夠給遊客觀看、拍照就行了。牧人可以騎著摩托車放牧,再也不用冒著生命危險去馴馬。只是草原的大命真的沒了。草原沙化了,河流乾涸了,每一年,沙塵暴和春天一起來臨。只不過,誰會想到,狼用這樣的方式再一次報復了人類?

2015年,電影《狼圖騰》上線了。可以說,從導演到演員,大家都很努力了,畢竟跟狼一起演戲不容易。但是,電影的槽點並不出現在狼身上,而且觀眾都誇狼演得太好了,槽點出現在人身上。演技什麼的,我也沒那麼關心,關鍵是許多情節的魔改實在讓人不能接受。首先,電影改編竟然把巴圖給改死了!巴圖是草原上的馬倌,是蒙古族的英雄。在原著中,巴圖為了搶救一群戰馬獨自一人跟著狼群跑了一夜、戰鬥了一夜。雖然戰馬全軍覆沒,但是除了包順貴這種心中只有“軍區首長”的人,沒人敢說巴圖不是好漢。在原著中,年輕時代的巴圖和嘎斯邁基本沒有同框過,連一句對話、一個眼神都沒有。可是即使這樣,我依然覺得他們是一對恩愛的夫妻:一個是馬倌,一個是牧業組的組長,一個護馬,一個看羊,還有一個勇敢的兒子巴雅爾,一家四口,祖父孫三代都是打狼的好手。而電影卻把巴圖改死了,只為增加一條並不精彩的感情線,讓嘎斯邁和陳陣談戀愛!其次,嘎斯邁最後把小狼放了,算是和平解決了故事的矛盾衝突。可是這樣一來,整個《狼圖騰》的悲劇性、複雜性就完全沒有了。小狼的痛苦、反抗、為了自由付出的努力、對同類的渴望完全沒有了。陳陣的懺悔、心靈的折磨、靈魂的救贖也沒有了。

就像畢利格老人說的:你們根本不懂狼。

下期閱讀:《天鵝圖騰》

在《狼圖騰》裡面已經出現了天鵝和天鵝湖的情節,應該是作者最早的關於《天鵝圖騰》的靈感了。這次的封面是白色的,圖案是天鵝柔美的翅膀,據說是一個關於愛與美的故事,迫不及待就想看起來!

標簽: 小狼  陳陣  狼群  草原  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