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鐵肩擔道義——《讀通鑑論》 《周易外傳》《尚書引義》《張子正蒙注》《讀四書大全說》

作者:由 托馬斯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07-01

王夫之(1619- 1692年),

清初思想家、學者,字而農,號薑齋,別哥一查道人、夕堂、椅杌外史等,學者稱船山先生,湖南衡陽(今衡陽市)人。

明末舉人,曾拒絕張獻忠大西政權邀請。

善詩文,工詞曲,論詩頗有創見。

主要哲學著作有《讀通鑑論》、《周易外傳》、

《尚書引義》、《張子正蒙注》、

《思問錄內外篇》、《垂夢》

等。

鐵肩擔道義——《讀通鑑論》 《周易外傳》《尚書引義》《張子正蒙注》《讀四書大全說》

《讀通鑑論》是一部重要的史學著作,共30卷,附錄敘論4 篇,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成書。其中秦史1卷,兩漢史8卷,三國史1卷,兩晉史8卷,南北朝史4卷,隋史1卷,唐史8卷,五代史3卷,根據《資治通鑑》所列帝王世系,每卷分若干篇,每篇對這一時期的人物及事件進行分析評論,以求“經世之大略”。

其中論評歷代政治利弊得失,主張推行寬簡之政,反對用刑罰威壓之術;闡述各代法制沿革發展,主張因時制宜,反對厚古薄今;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則主張因時度勢,“通古今面計之”,史論多有卓見。

其反清立場鮮明,強調“華夷之排”,受清政府憎惡,在清代被長期列為禁書,《四庫全書》亦未收入此書。

鐵肩擔道義——《讀通鑑論》 《周易外傳》《尚書引義》《張子正蒙注》《讀四書大全說》

《周易外傳》全書七卷, 前四卷解說六十四卦經傳,後三卷解說《繫辭》、《說卦》、《序卦》、 《雜卦》 等傳。

全篇不列經傳文字,不為章句訓話,只依朱子《本義》之分章加以閘發,“以推廣於象數之變通,極酬酢之大用”,實就《周易》以立其哲學體系。

提出“盈天下皆物”,而“易分統會其理”,並以“乾坤並建”為《周易》之統宗,力闢京房、陳摶之學、先天諸圖、日者黃冠之雜說。

鐵肩擔道義——《讀通鑑論》 《周易外傳》《尚書引義》《張子正蒙注》《讀四書大全說》

《尚書引義》50篇,各篇引《古文尚書》中的某些觀點加以發揮,闡述自己的哲學觀點和政治見解。

書中批判了玄學、佛教和宋明理學的唯心主義觀點,闡述了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還闡述了“因所以發能”、“能必副其所”、 “行可兼知, 而知不可兼行”的認識論觀點,在歷史觀上持理勢史觀。在人性論上論述了“日生日成”、“習與性成”、 “已成呵革”的觀點。總結明亡教訓,批判明代弊政。

提出天民合一觀。認為民是社會的根本,“民的視聽, 元合乎上帝之鑑觀”。

禮教衰落,風氣變壞,亡國就是很自然的事。提倡“修其實以得其名”。

鐵肩擔道義——《讀通鑑論》 《周易外傳》《尚書引義》《張子正蒙注》《讀四書大全說》

《張子正蒙注》一書,是對宋代張載《正蒙》的註釋。

用聖人的正確思想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就是“正蒙”。他對張載《正蒙》的評價是:“張子之學,上承孔、孟之志,下救來茲之失,如皎日麗天,無幽不燭,聖人復起,未有能易焉者也。”

生前自題墓碑有“希張橫渠之正學,而力不能企”的話,表明對張載學說的極端推崇。張載學說是氣本體論唯物主義宇宙觀。王夫之繼承和發展了張載的“氣學”。

氣學與理學、心學、功利學有同等的學術地位,認為“天之外無道,氣之外無神”,天就是太虛,“太虛即氣”,道、理、神都寓於氣中。

氣只有聚散的變化,沒有生滅,只有可見與不可見,沒有存亡。

又認為“陰陽者,氣之二體,動靜者,氣之二兒”, 事物變化的原因就在於氣的動靜作用對佛道和理學都有所批評。

鐵肩擔道義——《讀通鑑論》 《周易外傳》《尚書引義》《張子正蒙注》《讀四書大全說》

《讀四書大全說》一書寫成於1665年,共10卷。

《四書大全》是明永樂年間胡廣等以朱熹《四書集註》為基礎,廣泛收集宋元以來程朱學派對“ 四書”的註解而彙集成的一部書。

王夫之透過對此書的評論,圍繞當時學術界的熱門話題如理氣關係、道器關係、心物關係、知行關係、理欲關係、理勢關係等,發表自己的見解,形成自己的哲學體系。

他認為理存在於氣中,分理氣為兩截的二元論是不能成立的,世界上不存在氣外之理。知與行始終不能相離,所以不存在知先行後的問題。

天理寓於人慾之中,離開人慾,也就沒有天理。 歷史的發展是由理勢所決定,“理當 然而然,則成乎勢矣”。

本書收入《船山遺書》。

標簽: 張載  四書  周易  正蒙  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