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魯本斯的繪畫時代

作者:由 肖影繪畫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1-05-03

巴洛克風格起源於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十七世紀上半葉發生了舉世聞名的“三十年戰爭”而世界各國因為受到戰爭的影響而動盪不安,上層貴族過上了窮奢極欲的生活。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於十六世紀末出生於德國弗蘭徳,是巴洛克藝術的早期代表畫家。他的作品流傳至今,獨特的繪畫風格為人們所探討研究。本文從油畫特點、素描草稿、油畫材料與技法方面幾個方面透過對資料的蒐集梳理深刻分析魯本斯繪畫風格的形成。

魯本斯的繪畫時代

十七世紀初的義大利羅馬,十七世紀達到盛期,十八世紀逐漸開始衰落。眾所周知,巴洛克一詞源於西班牙語及葡萄牙語,意為“畸形的珍珠”,有“俗麗凌亂”的意思,用來指缺乏古典主義特性的藝術作品,對十七世紀出現的各種不同於文藝復興風格的種貶義。

彼得保羅魯本斯1577年於德國錫根出生,他分善於繪製大幅的創作,色彩豐富,動感強烈,富有韻律,獨特的繪畫風格使他成為巴洛克藝術的代表人物。

魯本斯的繪畫時代

《搶劫留西帕斯的女兒》是魯本斯傑出的代表作之一,創作於1616~1618年。這幅畫取材於古希臘的神話故事,畫中描繪的是眾神之王宙斯與麗達所生的李生兒子一古希臘英雄張,觀察畫面我們可以看到男性的肌肉健碩,女性形體豐腴,人物處於畫面中心,孿生兄弟背後馬兒的動態與人物的動態相映襯,整幅畫面宛如處在一個順時針旋轉的颱風中心,豐富且富有規律,是魯本斯獨特的繪畫風格。在馬兒的背後藏著目睹了這一戲劇性故事的小愛神,他平靜坦然地注視著這一切,極具裝飾性的構思是魯本斯獨有的繪畫特徵。

魯本斯的繪畫時代

油畫《愛之園》是佛蘭德斯藝術家彼得保羅魯本斯晩期代表作品之一,這幅作品中包含了人物、建築、雕塑、風景在內的豐富內容,畫面內容豐富,空間構圖富含了畫家的巧思,飽滿而窩有強烈的動感。描繪的是一個愛的樂園,畫家將神話故事和現實人物結合在一起,整幅畫面充滿了一種浪漫的色彩。前排的人物錯落有致姿態動勢各異,後面的建築,建築中的人物和後方的風景拉開了整幅畫的空間,畫中的女性衣著華麗,天空中的小愛神翻勝的小小的身體凝視著下方的男人女人們,象徵著愛,後方的建築富麗堂皇,富有巴洛克的鮮明風格,畫家結合威尼斯畫派明快奔放的用色以及戲劇性的表現手法,將充斥著浪漫色彩和歡愉之感的庭院之景描繪得栩栩如生。

魯本斯的繪畫時代

正如西塞羅所說以“情感和運動不惜任何代價”來概括巴洛克藝術的本質一樣,魯本斯以其精準的人物動態走向和情感宣洩,將世俗生活和美的神話故事相結合,神語人物在其手下一個個鮮活起來,將其安排進了現實場景中,從而產生了充斥著美好寓意的繪畫作品,存活在畫家的巧妙構思中,得以展現。這種宗教神話題材也是畫家的特徵。

魯本斯的繪畫時代

畫面從左至右看,最左邊是一位身穿紅包的男子將黑色禮服的女子擁入懷中跳著華爾茲,男子為側著頭,嘴唇微張,日光凝視著女子白芷紅潤的面孔,女子面色柔緩安詳。女子的身後有一位小愛神彷彿正在將女子推向男子的懷中,畫家將愛的種子巧妙的安排在畫面中。與畫面中衣著鮮明亮麗的女了有明顯的區別,展現出種神聖純潔之美。畫家細緻的繪製女子金色的髮絲,色的裙襬有著絲絨的質感,更加顯得女子端莊秀雅。

魯本斯的繪畫時代

這名女子被認為是魯本斯的第二任妻子海倫娜。富爾曼,她多次出現在畫家晚年的創作中。在他們的右側是坐在地上的一對情侶,男子深情地注視著面前的女子,女子一手托腮,另一隻手搭在腿上,身體略向男了傾斜,目光凝視著前方,炳對情侶一前一後為畫面增添了空間感。處於畫面中央的幾名女子身著華麗的服飾,色彩明亮或立或臥,有仰面的,有工相注視的,有端坐目視前方的,都沉碎在歡快甜美的氣氛中。畫面的右側是一對側身的男女,女子石手持扇舉起,左手提著裙襬。男子緊隨其後。

魯本斯的繪畫時代

貴族身上綾羅綢緞的炫目光澤和奇珍異寶的璀璨光芒,都充分體現了巴洛克風格的鮮明特徵。畫家在創作這幅作品時第一任妻子的離世在其心中留下了悲傷的烙印,所以畫面裡也透露著一股憂鬱的傷感。畫面中的女子雖然衣著靚麗,但畫面的暗處用色深沉憂鬱形成鮮明對比。關於中間色調,徳拉克洛瓦曾經評論:“魯本斯果斷地將處於陰暗邊緣的灰色,置於膚色和透明色之間,在他的作品中,到處都可以見到這種色調的運用,尤其重要的是,必須使畫中的中間色調誇張一些。

標簽: 畫面  魯本斯  女子  畫家  巴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