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關中平原,見證了中國悠久歷史更迭的秦川大地

作者:由 趙桂芸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7-11-30

八百里秦川大地

關中平原,又稱渭河平原,是介於秦嶺和渭北山系(老龍山、嵯峨山、藥王山、堯山、黃龍山、梁山等)之間。

早在戰國時期,鄭國渠修好之後,此區域便成了物產豐富、帝王建都的風水寶地。

關中平原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漢代張良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勢並勸說劉邦定都關中;

戰國時期,蘇秦向秦惠王陳說“連橫”之計,稱頌關中“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固有“天下之雄國”之說;

春秋戰國時為秦國故地,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五市及楊淩示範區。東西長約350公里,平均海拔約500米,西窄東寬,號稱“八百里秦川”。

古代文明的發源地

藍田古猿人化石是我國最早的人類化石,公王嶺古猿人化石距今約115萬年左右,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早期,或早更新世晚期。陳家窩化石距今60萬年左右,屬中更新世中期。

透過猿人化石出土附近的生產農具推斷,藍田猿人生活的時代為舊石器時代,多以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片、石核等打製石器為主,製作粗糙,基本都是單面加工。

在關中平原的西安、臨潼、渭南等多地發現了以新石器時代原始氏族公社時期的文化遺蹟,比如已經發現的半坡人、姜寨人和史家人等仰韶文化,多以石器、骨器、陶器為主。

眾所周知,古時的公王嶺位於今陝西省藍田縣城東16公里公王嶺村南側,西安、臨潼、渭南等地位於秦嶺北麓,正是關中平原所屬地。因此,關中平原可謂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

奴隸社會發展的萌芽地

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為西有散關(大散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故取意四關之中(後增東方的潼關和北方的金鎖兩座)。

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使關中成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周是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史記·周本紀》記載,周始祖棄因善於農耕,被堯帝封為農師,賜予今楊淩示範區作為封地,號后稷,賜別姓姬氏。

約公元前12世紀,古公亶父成為上古周族的領袖,據推算,他是軒轅黃帝第16世孫、周祖后稷的第12世孫,因戎狄威逼,率領族人從豳(今陝西旬邑)到渭河北岸岐山南麓一塊美麗富饒的黃土平原定居,並用自己的族名命名這塊土地叫“周原”(今寶雞扶風縣同岐山縣交界處)。

古公亶父在這裡指揮族人開墾土地,發展農業;設定官吏,建立軍隊;營建廟堂、宮殿、住宅,修築城牆。定國號為“周”,這代表著中原文明正式跨進了階級社會——早期奴隸制。

中華文明的歷史見證者

大家都知道,在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以農耕文明為主的,素有物產豐富的風水寶地-關中平原,在中國歷史的發展歷程中非常重要。

西漢時期的長安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可與歐洲羅馬城媲美的大規模的城市;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張“灞橋紙”誕生在這裡;張騫從這裡開始出使西域……

關中平原,長期滋潤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自己獨有的韻味,這些韻味皆以不同的風俗習慣呈現出來,可隨著城市現代文明的不斷推進,相比於城市文明,農村濃郁的風俗文化,反而更加彌足珍貴。

無論是信仰上,還是風俗上,這些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已經成了獨屬於農村的精神文明,小編後續後將這些獨屬於關中農村的風俗一一講述給大家,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