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湘軍(番外) | 大清正規軍為什麼那麼弱?

作者:由 古鏡照神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02-07

序言

關於大清軍隊戰鬥力弱這個事兒,從皇帝到大臣其實都知道,再經太平天國這麼一折騰,清軍完全就散架了。

皇帝的意思是“我覺得還能搶救一下”,而在地方一線瞭解真實情況的人早就有了共識,正規軍沒戲唱了,必須重新練一支軍隊。

問題是一支能打勝仗的軍隊應該是什麼樣?

或許知道弱雞是啥樣,反正來就行了……

前面簡要地提過綠營沒有戰鬥力的問題,這一篇就展開說說綠營兵到底是怎樣的一支軍隊,說完大夥兒也就知道為啥沒有戰鬥力了。

概括成一句話就是:“滿人防漢人,把自己防死了。”

一、無奈的選擇

綠營兵是清軍1644年入關之後才建立的。

當時清軍的兵力滿打滿算也就18萬人,分為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也沒有全部入關,畢竟還要留一部分兵力守家。

清軍面對的亂成一鍋粥的中原大地,最大的兩個對手,一個是南明政權,另一個是李自成的農民軍,各種地方武裝是滿地滾珠子,要多少有多少。

從人數上看,清軍處於絕對的劣勢,後來能在短短几年內平定天下,肯定是加了BUFF了,把投降的前明軍隊直接收編,扯個綠布當軍旗,這就是“綠(音同‘路’)營”了。

綠營剛開始規模也不大,只駐紮直隸一省,後來隨著地盤越打越大,八旗兵明顯不夠用了,才開始擴大綠營。

綠營擴軍的基本政策叫“得一省必鎮定一省”,意思就是得了一個省的地盤,就設立一個軍鎮,相當省級軍區。省內出事,就地派兵,鄰省有事,隨時支援,省得八旗兵來回折騰。兵源全部都是漢人,就地取材,本鄉本土直招入伍。

這只是早期政策,後來大清一統天下,綠營制度才算完整建立。

大清的基本國策是崇滿抑漢,手下兩支部隊,八旗肯定是親孃養的,綠營委屈一下,後孃養的——不,應該是別人娘養的。

大夥兒可能覺得綠營就是給八旗當托兒的唄,“人家坐著我站著,人家吃著我看著”,實際上,綠營兵的戰鬥力真不差。

湘軍(番外) | 大清正規軍為什麼那麼弱?

八旗裡面,尤其是滿八旗和蒙八旗戰力最強,長於騎射。從東北到中原,只要打野戰明軍肯定不是對手。等大清的地盤擴張到東南長沙和西南丘陵地區的時候,馬上不了山,叢林裡射不了箭,八旗兵只能歇了。

這個時候,綠營的威力就顯現出來了,論山地作戰,肯定步兵最強。

綠營的出道戰大夥兒絕對想不到,是跟大明國姓爺鄭成功打。

順治十六年,鄭成功率軍北伐打到了南京,出城迎戰的就是綠營兵,成功地把鄭成功打退了。這一戰也宣示著鄭成功北伐的失敗,鄭成功反清復明的隊伍被同為漢人的綠營兵打敗了,號召力也就散了。

湘軍(番外) | 大清正規軍為什麼那麼弱?

綠營贏得C位是在康熙十三年,平定三藩之亂的時候。

當時吳三桂守岳陽,清軍統帥讓八旗兵從水路切斷吳三桂的糧道,八旗兵是百般推脫,一會兒說風太急,一會兒說浪太大,一會兒說暈船,一會兒說低血糧,反正就是不動。水戰不行那就改陸戰吧,三通戰鼓,八旗兵沒一個衝鋒的,鳴金收兵,“三軍歡聲如雷”,這仗還咋打?

康熙大怒,連換了三個統帥,也沒把岳陽拿下來。清軍統帥也沒轍,手下一幫慫兵,就算他韓信再世又能有啥辦法呢?

敗仗打多了,也就總結出經驗了,讓綠營兵打先鋒,八旗兵跟後邊,反而能打贏。

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上才幾年啊?八旗兵就已經慫成這樣了!

湘軍(番外) | 大清正規軍為什麼那麼弱?

從那時開始,綠營就成了大清的頂樑柱,強到讓皇帝都開始忌憚。

平三藩之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軍事作戰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就是跟準噶爾部死磕。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西北軍事戲份不多但分量十足,直接影響著朝廷的權力鬥爭。

朝廷前後派過四個“大將軍”前往西北督戰,除了電視劇裡的年羹堯和十四阿哥允禵,還有滿人宗室出身的延信,以及年羹堯的副手嶽鍾麒(這大哥是岳飛的後人)。

湘軍(番外) | 大清正規軍為什麼那麼弱?

作戰部隊有十萬多人,主要是陝西、甘肅兩省的綠營兵,其中光騎兵就有6萬,參戰的八旗兵也就1萬多一點兒。

十多萬綠營兵本來在青海作戰,萬一哪天想不開,扭頭向東可咋整?黃河北邊,沒有任何一支部隊能擋得住。

皇帝不能不考慮這個問題。

這其實也能解釋雍正為啥一定要搞死年羹堯,除了年大將軍居功自傲把自己作死了之外,誰當大將軍誰就是整治物件,另外三位也沒好果子吃,該軟禁的軟禁,該下獄的下獄。

說到這,應該能扭轉一下大夥兒對綠營兵的觀感,這幫人在清朝早期絕對是大佬級別的,只不過八旗兵名頭太盛,搶不過風頭而已。

二、皇帝的高招

後來綠營兵怎麼跟八旗兵一樣也墮落了呢?

皇帝整治完帶兵的將領之後,就開始著手限制綠營實力。

綠營兵力實在是太重了,還都是漢人。文化人也就寫寫反詩啥的,搞搞文字獄也就打壓下去了。軍隊要是管不好,那就不是寫詩的事了,不限制不行。

第一招,拆分兵力。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清全國綠營總兵力大約是60萬人,嘉慶的時候為了鎮壓白蓮教又有擴張,最高的時候是66萬人。同時期,八旗兵的總兵力只有綠營的三分之一。

這個拆分拆的不是兵力人數,而是拆指揮機構。

康熙的時候,全國劃分為18個省,一共是54個綠營軍鎮,每個省數量不一,廣東最多,有8個,平均每省3個。

在總兵力基本保持不變的前提下,拆分出更多的軍鎮,每個軍鎮的人數都不多。這樣一來,哪個軍鎮都沒有造反的實力。

第二招,拆分職能。

綠營本身應該是作戰部隊,打野戰當然是人越多越好啦,如果駐紮城內的話,那人數絕對不能多,戰鬥力絕對不能高,防止勢力越過八旗。

北京,絕對的軍事禁衛重地,防衛軍主要是八旗兵。綠營兵僅有一個營的兵力,就5000人,擱到100多萬人的北京城裡,只能乾乾抓小偷之類的活兒。

地方上也是這個思路,作戰部隊治安化。綠營被搞成了軍隊、武警、公安、城管、保安的大雜燴,平時押送個犯人啊,守個城門啊,送個糧食啊,看個皇陵啊,淨是這種不需要太高軍事能力的任務。

綠營好歹也是大清國的強力部門,結果還要被派去幹事業單位的活兒。

拿護送漕運來說,綠營兵肯定是要一路保衛的。實際上,這只是少數綠營兵乾的活兒,大部分都被派去做維護工作,比如巡查河堤、修補水渠、管理碼頭、植被綠化這種本來應該歸交通部管的事兒。

就算是交通部來管,僱些人也就幹了,朝廷還不想花那錢,非讓綠營兵去幹。反正綠營的工資是既定支出,這幫人沒仗打,閒著也是閒著,多安排點兒工作吧。

這樣一算,綠營的總兵力還是60萬,真正的作戰人員肯定沒那麼多。只要國家不出啥大亂子,保持這個狀態最好。

第三招,限制武器。

這個是最好操作的,有好東西緊著八旗兵先給。八旗是有火器營編制的,長槍短炮,樣樣俱全。至於綠營嘛,一個省配幾門炮,步兵配點鳥槍啥的,沒有鳥槍的就還用刀槍弓盾。

湘軍(番外) | 大清正規軍為什麼那麼弱?

湊合一下得了,要啥腳踏車啊!

更絕的是第四招,限制晉升。

毫不誇張地講,這第四招,說大清自己把自己玩兒死都不為過。

中國早在宋朝就已經開始給軍隊裝配火器了,明朝的時候就已經有專門的火器部隊,所以漢人玩火藥、火槍、火炮這種東西比滿人厲害得多。

滿清是趁亂入關,再加上大明自己爛透了,才憑弓馬騎射征服天下。滿人自己很清楚,玩弓箭滿人厲害,玩火器漢人厲害,更清楚火器比弓箭好使。

綠營比八旗能打,漢人比滿人火器玩得好,只要一打仗立功的都是漢人。如果綠營裡立功升官的都是玩火器的漢人,那肯定會吸引更多的綠營兵去研究火器,時間一長,就算不給綠營發火器,人家自己也能搞出火器來。

畢竟漢人是“生產型”民族。

湘軍(番外) | 大清正規軍為什麼那麼弱?

所以,大清的軍制嚴格限制綠營兵的晉升,凡是鳥槍兵、火炮兵出身計程車兵,絕對不能提拔當軍官,立軍功也不能,漲工資的事兒就更甭想了。能晉升為軍官的都得是騎兵,騎兵還都是從弓兵提上來的。

湘軍(番外) | 大清正規軍為什麼那麼弱?

有一個乾隆皇帝的故事,大夥兒估計都聽過。英國想跟大清做生意,派馬格爾尼公爵到北京來談建交的事兒,給乾隆送了不少禮物,其中就有當時最先進的火槍。乾隆看了之後,斥之為“奇技淫巧”,不入流的玩意兒。

網上的文章很多都是說大清閉關鎖國,乾隆昏庸無能,排斥科學技術啥的。

這就是典型的水貨文章,滿清老祖宗努爾哈赤就是被大明的紅夷大炮炸傷而死的,能不知道火器的厲害?

其實,乾隆正是因為知道火器的厲害,才必須表現出一副看不上的樣子。

要是乾隆一拍大腿:“好東西啊!”會產生啥影響?大清肯定會迎來一波火器大發展,這樣一來就壞了啊!

別忘了前提,玩兒技術,滿人玩不過漢人!

所以,馬大使,不好意思了,朕必須睜著眼睛說瞎話,你這些東西,都是垃(神)圾(器)……

上述四招,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寧可大家一起爛,也絕對不能讓漢人變強。

三、高招的副作用

湊合過也是過,直到一場農民起義。

到了乾隆的兒子嘉慶的時候,白蓮教多省聯合大起義,嘉慶調了半個中國的綠營兵,歷時9年,在地方團練武裝的配合下,才把起義鎮壓下去。

綠營的戰鬥力是真的不行了,藏也藏不住,還引發了兩個嚴重後果,一是大清沒錢了,二是皇帝發現了團練的好處。

團練花錢不多,組織靈活,都是本鄉本土的人,戰鬥力還可以,跟綠營擱一塊兒,價效比超級高。

大清越沒錢,越喜歡團練,越喜歡團練,綠營越沒錢,互為因果。

後續的影響就是,綠營越來越不受重視,本來給綠營的撥款都轉到團練那邊去了,綠營的戰鬥力就變得更差了。

到了嘉慶的兒子道光的時候,綠營暴露出很多怪現象,這些怪現象不是道光的時候才出現的,早都有了,只是趕上鴉片戰爭才被迫重視起來。

典型的怪現象就是軍隊經商,從上到下都經商,軍官搞第三產業,士兵就去外面幹兼職。

原因很好解釋——缺錢唄。

大清給文官的工資很低,當兵的工資就更低了。一個綠營士兵,每月不到二兩銀子,合人民幣不到400塊錢,還要養活一大家子。那不好意思,只能另闢蹊徑了,有人擺攤,有人種地,有人殺豬,有人開茶館,有人開理髮店……三百六十行,行行都不落。

林則徐給道光的摺子裡就寫了,鴉片戰爭期間,長沙城的綠營兵根本沒心思打仗,都忙著照顧自己的買賣,他還舉例說長沙青石街有個“雙美茶室”就是四個綠營兵合夥經營的。

如果軍隊要訓練,他們是能躲就躲,實在躲不掉就僱人替自己去軍訓。

綠營的軍官當然玩兒的更高階,比如用水師戰船搞租賃,嫌出租掙得少就直接搞走私。還要請林則徐出場,他在廣州搞禁菸的時候,除了要對付洋人,還要對付自己人——廣東水師,他們就是鴉片走私的保護傘。

皇帝自己也清楚,但沒轍。

到了道光的兒子咸豐的時候,全大清的綠營都被拉去跟太平軍打過仗——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贏。

有的省綠營直接被打報銷了,而且欠綠營的工資都在兩三年以上,實在沒錢重新招兵。沒報銷的殘兵敗將也都散了,要麼回家養傷,要麼直接逃跑算逑。

湘軍(番外) | 大清正規軍為什麼那麼弱?

最終把綠營徹底搞死的,是曾國藩,這就是咱們後面要講的。

開啟“兵為將有”軍閥傳統的,也是曾國藩,這就是咱們更後面要講的。

文章釋出於同名公眾號“古鏡照神”。

標簽: 綠營  八旗  大清  火器  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