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漆畫藝術家李鴻印

作者:由 知乎使用者9RdUF0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9-07-06

第一章 李鴻印的生平

第一節 家世與背景

1。北京漆藝的歷史

1935 年 4 月李鴻印出生於北京東曉市,祖籍在北京城郊的一個小鎮——高麗營鎮。高麗營鎮現位於北京市順義區西北部,北京六環貫穿該鎮。唐朝年間一部分高句麗人遷徙到此,慢慢發展成集鎮,所以稱之為高麗營。北京漆藝最有名的就是雕漆工藝,北京的雕漆工藝也是中國漆藝裡的一個重要門類,據明朝時期黃成所編著的《髹飾錄》裡記載,雕漆工藝發源於唐代,在我國四川、雲南一帶。宋代時期,隨著“剔紅”和“剔犀”的出現,雕漆工藝進入全面發展時期。故宮博物院就藏有一件經典的剔紅作品《桂花紋剔紅盒》(圖 1-1)。到了元代,隨著工匠的流動,雕漆工藝傳入北京,元代的工匠又把雕漆工藝世代繼承,一直傳到了明代。到了明代,由於皇室自用和送外賓國禮的需求量大增,當時皇宮裡的“御用監”在京城內開設了專門製作漆器的作坊——果園廠,[1]隨後請來元代著名的工匠張德剛坐鎮。為此全國各個地區優秀的漆工匠都匯聚於京城,他們日夜鑽研,把北京雕漆工藝推向了頂峰。到了清代,明代的果園廠衍變為造辦處漆作,專門服務於清代封建統治者,專門製作皇室宮廷的用品,其中福建的漆藝師傅沈紹安是清宮漆器藝術的宗師。乾隆之後,隨著國立衰退,雕漆工藝產品需求日益萎縮,到了清朝末年雕漆的技藝幾乎失傳。

2。李鴻印的大伯父與父親

李鴻印的大伯父李善田在沈紹安的師門下,秉承了南宗漆藝的特點在宮中製作漆器。辛亥革命以後,清王朝覆滅,工藝局中的工藝師散落民間自立作坊,李鴻印的大伯父在京城創立了一家漆藝作坊,承做漆器棺材,人力車等。1913 年李鴻印的父親李貴田進入京城,跟隨李鴻印的大伯父習藝,但由於西方工業技術的衝擊,化學漆的產生與應用,中國漆藝日趨衰落,京城的漆藝作坊隨之一一倒閉,大量的漆藝工匠流離失所,李鴻印大伯父也難逃厄運,最終因貧困病故,中國漆工藝自此一蹶不振。李鴻印的父親李貴田(圖 1-2)是京城眾多漆藝藝人中的姣姣者,尤其擅長南宗漆畫,他憑藉著嫻熟的漆畫技藝,獨立京師,自成一體,並和王府井東安市場中一家名叫慶林春(圖 1-3)的商號聯手,獨家經銷自己的漆器(圖 1-5)、漆畫,二十多年從未間斷。位於北京的慶林春茶莊以前共有三個,其創始人都是一個叫林子訓的福建人開設的。前門外廊坊頭條勸業場是他們開的第一家,內城東安市場裡的是第二家,前門外大街路東那家是最後一家。現在前門的慶林春茶莊依然生意興旺,而其他兩家早已關門歇業。清朝末年時期,北京前門外廊坊頭條裡設立了中國早期陳列、推銷各種商品的處所“京師第一勸業場”,簡稱“勸業場”,場內銷售各種特產和手工藝品,都是來自全國各個地方。林子訓當年從家鄉福建北上,來到北京,在勸業場內的顏料店做學徒,此店專賣福建的大漆顏料。出師後,他發現當時福建買賣漆的生意並不好,福建的茶葉反而賣的好,於是在友人的幫助下,他在勸業場門前擺了個攤,專門賣茶葉。擺茶葉攤的生意相當辛苦,需要自己進貨,自己賣,而且沒有店鋪,風吹日曬相當辛苦。但是林子訓很能吃苦,他做生意不貪心,薄利多銷,拉住了一批顧客,生意不錯,幹了一年半載,攢下了一筆錢。恰逢這時勸業場內有一家店賠本幹不下去,要將店鋪賣出去,林子訓就用攢下的錢把這個小店鋪買了下來,並於 1921 年起名為“慶林春茶莊”。[2]四十年代後期,由於戰亂,國運不濟,使漆器銷路不暢,家境也隨之艱難。1981 年李鴻印的父親李貴田病逝。

……。。

第二節 李鴻印的求學之路

1。少時的艱苦與機遇

1949 年,李鴻印(圖 1-5)勉強讀完小學六年級,畢業之際李鴻印面臨一次過早的人生選擇,由於貧困,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繼續升學讀書,只能輟學在家繼續做漆工活計,有時甚至要離家外出打工,在街邊叫賣火柴掙錢。1951 年,李鴻印十五歲那年,在一位朋友的介紹下去新華書店打工,從此離開了父母,在新華書店成為一名包裝書籍的工人,這也給了他可以在工作之餘盡情閱讀書籍的機會,這對於他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安慰和樂趣。

2。初次接觸繪畫藝術

1954 年前後,前蘇聯在北京展館舉辦了一個大規模的經濟文化展覽會,展會上共展出蘇聯美術作品 280 件。李鴻印第一次看到西方油畫藝術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色彩和表現手法技巧,這令他十分激動震驚,驚歎之餘使他產生一種感受,一種萌動和想象:中國漆畫和西方油畫之間的比較。這驅使他從彷徨的人生道路上有了選擇,從此迷戀學習西方繪畫,他買了油畫工具材料,模仿油畫的表現手法,同時從基礎的寫生和素描入手反覆練習。

……。。。。。

第二章 中國現代漆畫的先驅李鴻印

第一節 現代中國漆畫的起步

中國現代漆畫以獨立的身份首次出現在了 20 世紀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逐漸形成了一定的氣候。在這數十年間,李芝卿、沈福文和雷圭元是最有名的三位漆藝家,他們對於中國現代漆畫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李芝卿(圖 2-1),1894 年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5 歲時,小小年紀的他就在福州工藝傳習所學習漆藝,一學就是五年,20 歲時離開了傳習所。30 歲時,去了日本長崎美術專科學校,在那裡繼續深造漆藝。回國後便從事漆藝製作。他將日本傳統蒔繪變塗等技法與我國傳統漆藝技法相結合研究創造了犀皮起皺、彩漆漂變、松皮紋、蘚苔絲等漆藝技法。50 年代,李芝卿運用在日本學習來的教學經驗,經過多年研究實驗,做了數百塊漆藝技法板,這是當時國內第一套完整的把漆藝各種技法展現在小竹板上的漆藝教材,這對以後的漆藝教學及普及推廣有著重大意義。李芝卿隨後還出版了書籍《漆器製作技術》,書中對漆器的整個製作過程做了詳細的介紹,此外在書中介紹了他在日本學習期間,學習到的日本的本土漆藝技法“蒔繪”,同時他還介紹了化學漆與化學溶劑的運用,這為現代漆藝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和理論支援,最後他還把自己多年研究的獨創漆藝技法公開,造福了後輩。李芝卿的國畫山水功力深厚,畫起漆畫山水來也得心應手,《武夷夕照》就是他的代表作品。李芝卿的作品始終沒有離開漆器,但是他的漆畫作品已經慢慢從漆器中脫離出來,並且有一定的藝術水平,他不僅繼承了傳統漆藝技法之精華,同時從中創造出許多新技法,同時對中國現代漆畫的產生起到一定影響,他為中國漆藝做出了偉大貢獻。

……。。。。

第二節 李鴻印的漆畫的特點

當我們觀賞李鴻印的漆畫作品時,我們能從中發現他的漆畫創作題材大多是從他身邊事物中找到的,在他的許多漆畫作品中,盆景、水仙花、靜物水果,花叢、樹林、熱帶的房子,螃蟹、盤中的生魚、甚至還有年畫和皮影,當然也有表現碼頭船舶,山川河流等都出現在他的漆畫中。李鴻印喜愛從身邊發現美,所以李鴻印的漆畫的內容和題材都源於生活。李鴻印的漆畫初看以為是簡單的寫生作品,但在細細品讀之後你會發現有些不合常理的處理手段。如漆畫《蘇州園林》(圖 2-5、2-6)中紅色的水塘,水本該無色為白,李鴻印卻大膽的用紅色來表現,出現在畫中不僅不顯的怪異,反而在其他幾色的呼應下顯得尤為漂亮,讓人叫絕,整幅作品構圖得當,樹木枝葉冷暖準確,畫中的太湖石蛋殼貼的虛實巧妙,是一幅少有的漆畫精品。如今很多的漆畫停留在製作上,畫味淡,匠味濃,李鴻印的漆畫雖然也是透過製做來完成的,但是很多人在看了李鴻印的漆畫畫面中松而有序的線條,讓人產生錯覺認為是畫出來的。好的漆畫,既需要作者很熟練的掌握漆藝技法,把大漆的優勢發揮到漆畫中去,同時又需要有基本的繪畫能力,需要準確的把握畫面的色彩,造型。還有最重要的審美能力,李鴻印就具備了這三種能力,而且分清三者的主次輕重,對漆畫準確的定位,這使他的漆畫的藝術價值要遠遠高於裝飾類漆畫。大漆這個材料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東方性,但是如何把它當做一種特殊媒介在平面上表現一種屬於中國的畫,這是李鴻印的漆畫所具有的特性。他認為大漆在繪畫中是一種新興的材料,它有自己的物理特性,我們需要熟練掌握。但是在創作漆畫的時候,他並沒有把大漆這種材料神聖化,而是把它當做一種顏料,只不過乾燥性質不一樣,並且可以堆疊打磨。李鴻印認為漆畫還很年輕,只有幾十年的發展時間,它需要像其他畫種一樣經歷一個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走向現代化、觀念化等等的多樣化的方向,他說現代化並不是指一味的模仿西方現代的藝術,我們要保留大漆技藝的傳統性,不能拋棄傳統。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借鑑其他國家其他畫種的發展趨勢,加入構成、觀念,更多的去做實驗性的挑戰性的漆畫作品。李鴻印一直在實驗研究大漆入畫的各種可能性,他借鑑油畫技法中的寫實的表現方法來繪製畫面。李鴻印自己曾說過他的漆畫都是實驗,每一張都費盡心血,他實驗大漆的各種表現力的可能,實驗其他材料與大漆結合的可能,但是他的最終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所有的實驗都是為了最後的畫面效果,他崇尚畫面的繪畫性,沒有了繪畫性的漆畫終究還是工藝品。

……。

第三章 從李鴻印的漆畫中得到的啟發。。。。。16

第一節 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眼裡的中國現代漆畫……。。。。。 16

1。中國現代漆畫年輕又充滿活力 ……。。。。 16

2。漸漸走向當代的中國現代漆畫 ……。。。。 16

3。漆畫創作群體日益龐大 …… 16

4。現代漆畫風格的多樣化 …… 17

第二節 李鴻印的漆畫給我們的啟示與方向……。 19

1。認識漆畫 …… 19

2。注重漆畫的創新 ……。。。。 20

第三章 從李鴻印的漆畫中得到的啟發

第一節 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眼裡的中國現代漆畫

1。中國現代漆畫年輕又充滿活力

1984 年,漆畫真正以獨立畫種身份出現在了第六屆全國美術展覽中,這對於中國漆畫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展覽。所以至今中國漆畫的年齡僅有幾十年的歷史,但是這四十年來,中國漆畫的發展及其迅速。1984 年“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部分優秀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1986 年“全國首屆漆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1993 年“中日現代漆藝展”在福建舉辦;2005 年“從河姆渡走來”中國現代漆藝展在中華世紀壇展出;2007 年“中國漆畫暨廈門國際漆畫邀請展”在廈門舉辦;還有許多省辦,個人漆畫展等等眾多的國內國際性漆畫展舉辦。2002 年,中國美術家協會漆畫藝術委員會成立。縱觀眾多大大小小的展覽,藝術家們的作品越來越成熟,他們嘗試和當今各個藝術領域合作,漆畫作品呈現多樣化,特別是像年輕一代的漆畫學者受當代藝術思潮的影響,作品更加多元化。

2。漸漸走向當代的中國現代漆畫

漆畫的媒介材料是大漆。大漆有著獨有的光澤,樸實含蓄,打磨推光後更是顯得溫潤內秀。大漆又是非常包容的,可以融合各種材料,呈現出不同的效果,這是漆畫獨有的特點。所以大漆在當代藝術環境中可以很好的與新事物結合,有著無限的可能性。而漆畫本身就是一種結合各種材料的新畫種,而且又是從中國傳統中走來,所以漆畫相比其他畫種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現在像國油版雕幾大門類早早的走出了傳統,作品往往都具有很強的當代性。什麼是“當代性”?當代是一個時間詞彙,意指藝術作品需要符合當時時代的發展特徵,他不是時間概念,而是指當下藝術家對他所處環境的一種價值觀的反應,而且往往他們的作品具有表現、批判、困惑等情緒,作品只有在那個時代環境、社會背景下才會有意義,且具有一定指向、批判的意義。12所以當代的藝術,也就是“當代藝術”離不開當時的那個時代、那個社會,這是當代藝術生存需要的土壤、空氣,是他的靈魂所在。反觀漆畫,它的媒介大漆有著悠遠的傳統,而漆畫本身又非常年輕。我們需要守護傳統技藝的同時,讓漆畫更多的走向當代,這也許還需要好幾代漆畫學者們的努力才能實現。

……。。。

結論

中國漆畫從上個世紀誕生到獨立,經過了多少代漆畫藝術家的努力,他們中有些人功成名就,被歷史銘記,而有些就像李鴻印一樣默默無聞,深藏功名,後者不應該被歷史忘記,他們是現代漆畫的拓荒者。李鴻印身為漆藝世家,同時作為中國早期的漆畫實踐者,被學校寄予厚望派往福州學習漆藝,學成後回校建立漆畫工作室,但不幸趕上政治災難,生性老實倔強的他被迫離開學校,在自己的家中繼續自己的漆畫事業,直到八十年代才回校,但此時的他為人處事低調,沒有過多的參加社會上的學術活動,閉門謝客,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漆畫作品並不為人知曉,所以他的漆畫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他的理論更值得後人去反思,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漆畫事業。作為漆畫圈的後輩,在驚歎李鴻印漆畫之美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學習他對藝術執著的精神。在這個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作為漆畫學者的我們首先要接受傳統,大漆有著古老悠遠的歷史,從古流傳至今的漆藝技術不能被遺棄,那是老一輩們的知識財富。要創作出好的漆畫,離不開精湛的漆藝技術,在掌握“漆性”的前提下努力提升自己的繪畫能力,這是尤為重要的。任何一個畫種從誕生到成熟都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可能需要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積累和努力,相比其他畫種,漆畫尚還年輕,才剛剛“上路”,漆畫還有很多問題和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去解決和摸索,我們需要多向國畫、油畫等成熟的畫種學習,利用如今發達的資訊渠道接觸更多形式的藝術領域,把漆畫推向現代,走向當代。

……。。。。

參考文獻(略)

標簽: 漆畫  漆藝  李鴻印  大漆  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