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推薦靠譜的宣紙網店?

作者:由 言禮文創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01-31

推薦靠譜的宣紙網店?言禮文創2022-01-31 06:10:40

宣紙與書畫紙,雖有相同之處,但二者之間存在本質的區別,主要以下四個方面:

一、原料成份的不同宣紙的原料結構是青檀皮和燎草(青檀皮屬長纖維,稻草屬短纖維),這種原料配比已沿襲了近千年,至今也不曾改變。而書畫紙的原料不講究長短纖維的搭配,取的原料有龍鬚草、構樹皮、竹子等等。

二、製作工藝的不同宣紙的製作過程分兩個階段:原料製作和紙張製作。原料生產的特點在於:生產週期特長,檀皮和稻草要用山泉水浸泡,經浸漬、蒸煮、揀選、攤曬等加上日曬雨淋露煉漂白等自然天成之功,利用自然之功剔除原料中的蛋白質、澱粉等有機成分,使其不受大自然的變化而變化,真正達到天、地、人和一的境界與效果,僅此一項就需要8-10個月。可以說,宣紙的獨特,就在於它的原料獨特。第二階段是紙張的製作工藝,自人類有了植物纖維造紙以來,一直保持著竹簾過濾抄撈法進行撈紙;用火牆烘烤、人工揭貼的烘乾發曬紙,檢驗時逐張逐張目測手檢。在製作超大規格的宣紙時,其場面蔚為壯觀。而書畫紙則簡單多了,首先是選料簡單,而後在製造時的時間短,只有兩三天時間,其中的強化漂白使紙中仍含有大量的有機成分,根本經不住歲月的長期考驗。

三、使用效果的不同:宣紙外觀很平常,但它具有豐富的內涵。具有潤墨性強、遇溼遇潮不變形、抗蛀性強、儲存壽命長等特點;而書畫紙就很難達到這一效果。宣紙主要體現在無論是重寫還是輕描,都能顯示清晰的層次,幾筆相交,均留筆痕,筆痕交叉處,濃淡有致,能充分展示畫的意境,產生出作品的立體效果。濃墨烏而鮮豔,淡墨淡而不灰。不僅如此,宣紙在著墨後,由於自身的青檀皮纖維分佈均勻,不含雜質,從而不變形、不起拱、不起翹,具有穩定性。宣紙的耐久性也是由自身的原材料在加工過程中所決定的。原因是原材料經過反覆的石灰浸漬、蒸煮和長時期的日光雨露漂白後,化學反應趨於穩定,容易產生質變和蟲蛀的木質素已蕩然無存。青檀皮的堅韌纖維使得紙張堅固而耐久,現儲存完好的歷代書畫藝術珍品、古籍、文獻、印譜,歷千年而不腐,就是宣紙“紙壽千年”最好的證明。書畫紙,只是一種具有潤墨特性的普通紙張,是無法達不到上述效果的。

宣紙多少年來引來社會各界人士普遍關注,就拿現當代來說劉海粟、尹瘦石、吳作人、李可染等一大批書畫藝術大師來說,他們不顧年邁體弱、路途遙遠,專程來廠參觀瞭解宣紙的製作工序,他們感慨地說:我們用了一輩子的宣紙,卻不瞭解宣紙是怎麼造的,所以,在有生之年一定要來看看,一來為了卻心願,二來是向宣紙工人師傅們表示我們的感激之情,宣紙工人才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如果沒有好的宣紙就沒有好的書畫作品。並分別以題字、作畫的方式來表達對宣紙的感激之情。

四、儲存時間的不同:一般的書畫紙原料在農民的農閒之際,將其當作一項副業,售給造紙廠換取經濟收入。造紙廠家將有些原料製成純幹漿板,再售到各地,用來製造書畫紙或文化用紙。這些原料透過破碎、打漿、漂白、烘乾等工序,機器流水作業,只需二到三天時間。因其工藝簡單並經過強化處理,雜細胞、雜物質含量多,所以有的紙發脆。由於有的原料性質較柔軟,被製作成漿板後,只要用水浸泡,會很快溶解。書畫紙廠家購回漿板後,由漿板浸泡成糊狀,用打漿機將其打勻,即可入槽抄撈。同樣,由漿板製成書畫紙,也只需幾天時間。至於書畫紙的潤墨效能,則完全在於其自身的易溶特性。和宣紙相比,書畫紙的潤墨形式表現為:不規則、不勻稱,表現不出層次,只是一味地滲透。初學書畫者用來練書法較多,如用來練習繪畫,就不夠理想,紙的特性限制了使用者的構思及想象力。最重要的一點,在紙的抗老化及耐久方面,同宣紙的“墨韻千秋”相比,書畫紙無法望其項背,它的儲存壽命只在數十年間,如保管不當,甚至更短的時間就會褪色、蟲蛀。一些客戶反映,他們在八十年代中期用書畫紙創作的作品,現已經面目全非,褪色嚴重,周邊遭蟲蛀,墨色亦已發灰。他們因為當初貪圖便宜或缺乏辨別能力,沒有購買到真正的宣紙,才導致如今的後果。

那麼,在沒有儀器的情況下,如何識別宣紙和書畫紙呢?一是肉眼分辨法:拿起紙,對著光亮透視,你會發現,紙面上密佈著雲朵,雲朵上有一些絲狀物,這些絲狀物,就是檀皮纖維;還能發現燎草的筋絲(一張紙上總能有8到10條)。而龍鬚草製作的書畫紙上不僅沒有,相對而言,它表現得過於潔白。二是著墨法,用筆把較淡、淡、較濃、濃的四種墨痕描於紙同一處,觀察紙的受墨效果。如果是宣紙,它能清晰地顯示筆痕與層次,而書畫紙,在筆痕交疊處顯得模糊。尤其吸附重、濃的墨汁後,紙張由於纖維度差,會因難以承受而斷裂。所以,人們在鑑別紙張時一定要慎重,不要單憑銷售商的片面之詞而隨便購買,必須在掌握以上基本的鑑別方法後謹慎選購。另外還需根據自己的創作風格、練習特點選購適合自己的載體。

紙的種類:

造紙的主要源料多為植物纖維,以竹與木為主,木之纖維柔韌,製成之紙,吸墨較強;竹之纖維脆硬,所制之紙,吸墨性較弱,故以此分為兩大類:

弱吸墨紙類:

多系竹纖維製成,紙面較光滑,墨浮於表面,不易慢開,所以色彩鮮豔。以牋紙類為主,如澄心堂紙、泥金牋,還有今之洋紙也屬之。

澄心堂紙:

為南唐李後主所使用之名紙,與廷圭墨齊名。特性平滑緊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璽」之稱,為弱吸墨紙之上品,差一點的稱玉水紙,次差的稱冷金牋。「輕脆」,即其特性。

蜀牋:

據說西蜀傳蔡倫造紙古法,所產蜀牋,自唐以來頗富盛名,如薛濤牋、謝公牋等。據說其地水質精純,故其紙特優。「謝公牋」以師厚創牋樣得名,因有十色,又稱十色牋。「薛濤牋」則因濤得名,但此種彩色牋紙,雖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敗,不能傳久,為應酬把玩罷了。

藏經紙:

藏經紙乃佛寺用以書寫或印製佛經者,又名金粟牋,有黃白兩種。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蠟牋,今天已很少見,冷光牋雖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見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製的鳥子紙,但價格昂貴,又不能持久,實在也並不實用。

強吸墨紙類:

多系木質纖維所制,吸墨性強,表面生澀,墨一落紙,極易漫開,書寫常加漿或塗蠟,光彩不若牋紙鮮明,較為含蓄,以宣紙類為主。雖然較晚出現,但今已取代牋紙,成為最名貴的書寫用紙。

宣紙與彷宣:

今日最名貴之書寫用紙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節木頭、稻桿與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製成,吸墨性最強,質地最優。宣紙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實不產紙,而是周圍諸地產紙,皆以宣為散集地的原因。

繼續來講名貴的玉板宣。這種紙可不是人人有辦法用的,因為它非常吸墨,所以運筆過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筆稍停,墨就會滲出來,形成一個大大的墨團!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寫出別有風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書,齊白石的大筆寫意畫等。

因為宣紙過於吸墨難寫,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膠礬,還有加漿而成的。經過改良之後的宣紙吸墨性略減,比較容易書寫。

毛邊紙、元書紙與棉紙:

宣紙昂貴,一般習字時多用毛邊紙。這種紙本來是用於印書的,但因為紙質好,有人買了書之後裁來練字,所以稱為「毛邊紙」。此紙所用原料,以竹為主,色呈牙黃,質地精良,和我們今天中小學生習字簿所用的機器制毛邊紙有很大的差距。元書紙和毛邊紙近似,但今已無聞。本省所制的棉紙也可以算是這一類,質地漸佳,頗具韌性,價格亦不甚貴,可以做為習字用。

紙的選擇方法:

質地柔韌厚密:

選擇紙張的時候質地是最重要的,質地不佳的紙既容易損筆,又不易儲存,古今名紙,莫不以品質見稱,如澄心堂紙「密如璽」,玉板宣「柔韌、耐久」。紙質堅韌緊密是最好的,選擇時以目測就可以知曉。

色彩潔白:

紙如果不白,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質欠佳,都算不上是好的紙。潔白無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為原料,蜀牋則「以浣花潭水造紙」,都是例項。若是染色的,也要精純潔白,才是本性佳之紙,但染色之紙不易傳久,若希望作品百年後能放在故宮博物院,還是避免使用的好。潔白不潔白用眼睛看就能明白,這也不需要我多言吧。

表面光澀適中:

紙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澀之分;光滑固易行筆,但若過滑而筆輕拂而過,便無筆力可言,若粗澀則與之相反,易得筆力,但過澀則難於施筆,易損筆鋒,所謂「細而不澀」也。這個可憑視覺與觸覺分辨,就不多談了。

吸墨適度:

紙須能入墨,否則墨浮紙表,易於脫落,不能久存。一般而言,宣紙類吸墨較強,牋紙則反之。吸墨太強,若運筆稍慢,則點畫俱成墨團。但若吸墨性太弱,墨不易入紙,亦非所宜。故擇紙時要考慮到書體及個人運筆速度,要以墨汁能入紙但不成「團」為佳,選購時若店家允許,僅管用墨去試,一試便知。

據碑帖擇紙:

臨摹碑帖,若要求形似神肖,不僅要注意到筆,紙也是條件之一。擇紙先辨其吸墨性,視真跡的入紙程度而定,入紙多則選用強吸墨紙,反之便選較弱者。若無法窺知入墨實況,如石板所印者,亦可就其風俗辨之,鋒芒顯露,神彩奕奕者,多用牋紙類;溫潤含蓄,風華內斂者,則可選用宣紙類。

依個性擇紙:

當然,個人的喜好也是該考慮的,否則若買回不愛用的紙,只怕用都不想用了。另運筆急者,宜選強吸墨紙,其墨方能入紙,行筆遲緩者,則可選弱吸墨紙,不然墨團躍然紙上,可不大妙啊。

標簽: 宣紙  吸墨  書畫  原料  吸墨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