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懸疑電影《贖罪》精彩影評

作者:由 月老資訊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0-10-20

劇情簡介:

1935年夏天,來自一個寬裕的英國小康家庭的13歲的少女布里奧妮(斯奧里茲•羅南 飾)剛剛開始嘗試寫作,想象力豐富。一天,她暗中發現僕人的兒子——羅比•特納(詹姆斯•邁克沃伊 飾)和她姐姐塞西利亞(凱特•奈特莉 飾)之間有曖昧關係,而且發現他給她寫了一封充滿情色意味的情書。布里奧妮豐富的想象力虛構著各種可怕的事情,浮想聯翩。當她的表姐羅拉被強姦後,布里奧妮相當肯定她看到是羅比做的,這次指證使羅比蒙冤入獄,留下傷心欲絕的塞西利亞。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出獄後的羅比和塞西利亞都投入了保衛祖國的戰鬥,布利奧妮放棄到劍橋升學成為一名軍隊醫務人員。沒有人能理解她的做法,只有她知道她懷揣著巨大的秘密和自責。她鼓起勇氣,想把這秘密解開,能真正贖罪和得到寬恕。然而,世事幻變,出乎布利奧妮的預算。

懸疑電影《贖罪》精彩影評

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贖罪》電影的精彩評論:

影評一:

《贖罪》(《Atonement》)在寬熒幕上看得人美不勝收。就為了那個夏日午後,我願意一直坐在電影院,聽得見躁動的蟬鳴,聞得到花瓣的清香,感受得到,那席捲而來的,熱浪。

如果是亦舒來寫這本小說,開頭會是:這是一個平常的夏日,與其他夏日並無不同。

只是這一天,實在有點熱。

於是大家都有點難以自持。

一個大家庭,藏盡了一切小說的素材。漂亮的姐姐,擁有才華卻善妒的處於青春期的妹妹,上進聰明卻始終難以掙脫出身的下人羅比,對世事漠不關心只掛住維持表面形象的母親,愚蠢的雙胞胎,愚鈍卻賣弄風騷的表姐,善良卻沒有心計的大哥,以及油滑得出軌的朋友。

每一個人都是一齣戲。導演誰都不想放過。採用時空跳接也要把每一個縫隙連線得滴水不漏。或者說,時空跳接與長鏡頭,是導演為這個劇本最終選擇的,最完美無缺的手法。

妹妹與那魯鈍的三兄妹排戲不歡而散,卻看到了不應看到的,自以為淫慾大膽的一幕——姐姐居然在那個下人面前寬衣解帶。自己曖昧不明的情感遭遇了寒流。那一刻妒嫉的種子已在瘋狂滋長。

姐姐與羅比探討到關於未來的理想時得知對方打算離開六年苦讀醫學,以期成為專業人士擺脫出身。突然而至的懊惱擊碎了姐姐平和的心境,花瓶碎了。脫衣進池撈起碎片的舉動震動了羅比。

羅比在家中寫道歉信,一個是大膽版本,另一則是正式版本。只是,他錯誤地把大膽的版本交給了妹妹,讓她轉贈姐姐。

懸疑電影《贖罪》精彩影評

大哥的朋友,那位巧克力富商在雙胞胎的面前與他們賣弄風騷的姐姐公然調情。

這封信被妹妹偷看並更加惹怒了她,然而卻錯有錯著地讓羅比和姐姐熱烈纏綿。

這是那個下午,發生的一切。

然而晚飯桌上,雙胞胎的出走是一切的關鍵。表姐說他們把自己抓傷,而巧克力富商則不忘新增一句自己的臉也被撓傷。

尋找雙胞胎是下一個動作的起因,也是贖罪關鍵點的起源。“強姦”案件是發生在尋找雙胞胎的過程中的。而觀眾比誰都明白真兇是誰。那麼回過頭來看,那個下午,在那個斗室裡,富商與姐姐還有雙胞胎的故事,應該還沒有結束。至少,關於抓傷和負氣離家出走應該是有出處的。不厭其煩來回跳接的導演,卻沒有讓觀眾看到這一幕。甚為可惜。這段戲不知道是漏拍了還是拍了後期沒有剪上。

雙胞胎的戲份隨後也完全空白,沒有人關心羅比在哪裡尋找到了他們,更沒有人問起他們為何離家出走。如果雙胞胎的確有看見了某些事實的端倪——也許那個下午富商的確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與表姐交歡,某些舉動嚇怕了雙胞胎也嚇怕了表姐,或者感受到了某種搶奪親人的威脅——父母鬧離婚的訊息不想再讓姐姐被爭奪。交歡在小孩子的理解層面上,很大一部分是“欺負”。於是,有了爭執中的傷痕?

那個下午,的確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下午。它改變了三個人的人生,如果不是更多的話。於是在關鍵處的空白更叫人難以原諒。他原本可以做到的,再告訴我們一個故事,關於那個男人和表姐的故事。

懸疑電影《贖罪》精彩影評

不知道原小說有否對這一幕的描寫。比起敦刻爾克大撤退,比起後面那些叫人心醉神迷的長鏡頭,比起妹妹一廂情願的幻想,我更渴望知道那一個下午,我所漏掉的部分。少卻那一部分,那個下午便是殘缺的,同樣令姐姐、羅比和妹妹無法逃避的人生,永遠缺了一塊。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他們的犧牲,是多麼的不值得。妹妹沒有看見那一幕,姐姐沒有,羅比更加沒有。事情的真相不僅僅在於騎在表姐身上的人是富商而不是羅比,而是在於更早之前的蛛絲馬跡,在於晚飯桌上表姐和富商描述傷痕的慌亂神情,更在於所謂贖罪,而真正的罪魁禍首我們真的只能讓妹妹一個人去承擔嗎?

引狼入室的人是誰?是大哥。縱容富商的人是誰?是表姐。事有蹊蹺而不問,是誰?是大家。帶著有色眼鏡判斷人品,是誰?是當下那個社會。是什麼讓一個孩子的謊言成為了關鍵性的指控?是每一個人。於是是什麼讓這一切變得萬劫不復?也是每一個人。

也有導演的份。他少給我們一個場面。於是觀眾都把矛頭指向了妹妹——那個用一輩子去贖罪並且虛構了幸福結局的人。她的人生,何嘗不是陪葬品?

沒有人會認為杜撰一個幸福的結局就意味著贖罪。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在真實的人生裡發生的遺憾是沒有辦法在書中得到填補。就算在千秋萬世之後,讀者仍能從書中誤以為這是一個happy ending,然而在序言中,難道不會有文字寫道:在真實的人生裡,他們一人死於敗血病,一人死於空襲,終生並無再見。

這罪,其實永遠也贖不了。都怪那個夏日午後,真的太炎熱。

影評二:

Atonement本是基督教的一術語,發明人是16世紀的聖經譯者William Tyndale。聖經中關於救贖的概念是人透過耶穌基督,實現罪的原諒,以及人與神的和解。但是田代爾發現,英文中還沒有什麼詞能代表和解(reconciliation)、原諒(forgiveness)的內涵,於是便生造了個詞出來,亦即 at-one-ment。 所謂”at one”,就是指透過耶穌,人和神重新合一了,因為人也有神性的一面。人獲得拯救的唯一辦法,就是透過耶穌,實現與神的重新和好(being “at one”, ment是將其變成一個名詞的字尾。)

懸疑電影《贖罪》精彩影評

《救贖》這部電影拍得很美,也在探究人犯下錯誤或者罪行後如何拯救的一個問題。二戰前13歲少女布里奧妮剛剛開始嘗試寫作,想象力豐富。一天,透過窗戶,看到僕人的兒子羅比•特納和姐姐塞西利亞有曖昧關係,後來又發現他寫給姐姐的一封很色情的書信。不懂世事但想象力豐富的布里奧妮於是便對羅比產生了反感,後來在表姐遭人強暴的時候,便誣陷羅比,害羅比下了大牢,後在二戰中,羅比和姐姐塞西利亞都不幸死去,永遠沒有機會“終成眷屬”。豆瓣上有個很有趣的評論標題,叫“文藝女青年害死人”。可不是嘛?懵懵懂懂又想象力豐富,未免就要胡亂指責,棒打鴛鴦。

這是個巨大的悲劇,那麼救贖、原諒、和解這一切又從何說起呢?還得回到英文的at-one-ment這個“合一”的字上來看這些問題。

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之一,是羅比和兩姐妹之間的“階級鴻溝”,這在後來一場虛擬的三人會中,羅比也說得很清楚,指責妹妹因為他的出身,就草菅人命,不肯及時承認自己的謊言。誣陷之後,妹妹自己陷入巨大的內疚當中 ,當初看來很了不得的階級鴻溝,在下獄以及隨後的戰爭造成的人生災難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了。妹妹也好,姐姐也好,都與一個低層的僕人的兒子和解了,此乃“合一”(at one) 之一。這是一個很“英國”的主題,就像勞倫斯《查德萊夫人的情人》一樣,貴族和平民之間的階層差異始終存在,甚至在21世紀的今天。我上次去開會,還聽一個英國佬在那兒一口一聲“某某勳爵”(Sir So-and-so)地在談我們業內的一個牛人,在美國人當中,這簡直就是一個笑話。但是反過來,我想英國人可能也嘲笑美國人的“沒大沒小”,沒有這些階級和層次的概念。這影片裡的受害者是下層的羅比,但是他卻在受害後,上了道德的高地,妹妹為之終生懺悔。她甚至放棄了劍橋的學習,去做一個普普通通,被人頤指氣使的護士,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初無良的貴族家女子終於放下了身段,和普通人混為一體,“合一”了。

合一之二,是妹妹透過自己的創作,營造了一個想象的世界,讓姐姐和羅比在她的著作裡有了一個大團圓的結局。而現實的發展後來已經不再人的控制之下,誰曾料想羅比出獄後會去戰場,會參加敦克爾克大撤退,會早早死掉?誰又曾料想姐姐會因為地鐵裡的爆炸意外死亡?雖然妹妹心存內疚,但是在理智上,她知道這是造化弄人,讓兩人無從結合,她很高興她能透過她的生花妙筆,讓兩人在想像的世界裡“合而為一”。

懸疑電影《贖罪》精彩影評

只是她心裡到底還有歉疚,總覺得悲劇是她造成的,這樣的憂傷無從消解,就如同那美麗的片尾,羅比猛回首的一臉憂傷。傷害的後果其實已經被滄桑的世事抹平,無奈傷害在心靈裡造成的陰影卻不能抹去。我看過的一個小故事,說父親告訴兒子,生氣想傷害人的時候就在籬笆上釘個釘子,後來籬笆上釘了很多釘子,父親讓兒子一一取走,指著那釘痕告訴他:生氣就是這樣,後來你可以原諒,可以和解,可是那生氣產生的後果,那傷害卻會長久存在,就如同那釘痕一般。所以愛要求人“不輕易發怒”。蒲柏說“人誰無過,能原諒者,神也”(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evine。)可是即便我們的過犯得到了原諒,我們可以重新被對方接納,不說明我們就不需要承擔過犯的後果。這是一個相當棘手的概念,但是你去問任何牧師,他們都會這麼跟你說。

這個影片中,其實最苦的還是這個妹妹,這罪與內疚感的捆綁,伴隨了她的一生。死的早死了,生的人最苦。就如同蘇格拉底臨死前說的那樣,他去赴死了,你們留下來,誰羨慕誰還兩說呢。

這裡就要說到合一之三,也就是妹妹在餘生當中,究竟如何和自己的良心和解。由於戰爭的關係,她其實早早就失去了向雙方懺悔,彌補過失的機會。更大的煎熬,是這種良心的長久譴責。這樣的譴責使得她成了個深不可測的,神秘的女孩,她透過她的寫作在自我拯救。從影片後來的專訪上看,她一生寫了二十多本小說。而這本《救贖》是她最早開始創作的,但是這個創作過程成了她一生的事,這書也是她大限來臨前不久寫就的封筆之作,天鵝之歌。作為一個少女,她的想象是一種臆想,毀了他人幸福,也負累一生,可是解鈴還須繫鈴人,最後,同樣透過想象,她成了一個作家。她在這種幾近“寫作療法”的終身苦修當中,獨自和解。

這是一部很美的影片,我獨自一人看完,胸中似有塊壘,卻落在這樣“獨坐幽篁裡”的處境之下,夜深人靜,就不用長嘯了,寫它一篇影片,好實現我自己的at one ment吧。

標簽: 羅比  姐姐  妹妹  表姐  雙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