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特色刀鞘——半面式刀鞘,適應環境的產物

作者:由 夏蟲欲飲冰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1-03-19

在古代東南亞地區的各民族之間都流行著一種特殊刀鞘,其形制與世界上其它地方的刀鞘大不相同,被人們稱為“半面式刀鞘”,也叫“一面式刀鞘”。這種刀鞘與中原或歐洲地區的刀鞘最大的不同之處便是它只能“保護”刀劍的一面,而刀身的另一面則直接暴露在空氣當中。

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特色刀鞘——半面式刀鞘,適應環境的產物

高山族的刀

這種形制的刀鞘在世界其它地方的人們看起來是很怪異的,因為大多數刀劍都是採用

全包式刀鞘

,刀身主體都是包裹在刀鞘內的,不過東南亞人的這一操作並不是標新立異,而是為了追求實用,這是一種對當地環境的適應,是一種很有效的設計。

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特色刀鞘——半面式刀鞘,適應環境的產物

半面式刀鞘的另一面

半面式刀鞘製作起來很簡單,所用的材料也比

全面式刀鞘

少一半。在製作時,製作者只需要準備一整塊木板,然後先用炭火在木板上燒出一個大小合適的槽,之後再用小刀削製出一個可以把刀完全嵌入進去的“刀槽”,最後再用鐵絲、樹皮或是皮革纏繞捆紮幾圈,或是直接用細竹、小木棍作為橫槓釘上,防止刀掉出來就製作好了。

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特色刀鞘——半面式刀鞘,適應環境的產物

半面式刀鞘

一些半面式刀鞘為了追求美觀也會進行復雜的設計,比如將刀鞘的橫杆換成薄木片,然後將木片鏤空,雕刻上富貴吉祥的花紋做裝飾。或是不用橫杆,直接將全包式刀鞘的刀鞘一面挖掉,只留下頭尾(這種刀鞘多見於藏刀)。

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特色刀鞘——半面式刀鞘,適應環境的產物

採用半面式刀鞘的藏刀,其只保留的頭尾部的刀鞘面板

除此之外,半面式刀鞘還有更簡單的製作方法,那就是找來一根大小合適的

毛竹

,然後一剖兩半,再將竹子內部的橫節打掉,用繩索纏繞一下或是用小竹枝在竹筒上釘幾個橫槓即可,最多用

桐油

塗抹或是蒸煮一番防腐。

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特色刀鞘——半面式刀鞘,適應環境的產物

使用半面式刀鞘的原住民

下圖是一把印度北部

那加蘭邦

獵頭族勇士在戰鬥中常用的山刀,可以清楚看到該刀的刀鞘就是竹子製作的,且只有半面,刀身的一側直接暴露在空氣當中,位於刀鞘正中央的一根竹製橫槓阻擋了山刀掉落。

ps:那加蘭邦(Nāgāland)位於印度東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西連阿薩姆邦,南接曼尼普爾邦,東與緬甸接界。Nāgāland的字面意思為那加人居住的地方,有意思的是Naga是龍的意思,因而那加人自稱為龍族的後裔。

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特色刀鞘——半面式刀鞘,適應環境的產物

我國的高山族、彝族和藏族等少數民族在古代也曾大量使用過半面式刀鞘,這是為何呢?原因就在於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

東南亞諸民族生活的環境與中原等較為乾燥的地區不同,那裡遍佈森林、河流密集、空氣溼潤、天氣溼熱潮溼,這樣的環境堪稱是鋼鐵的大敵。

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特色刀鞘——半面式刀鞘,適應環境的產物

幾種採用半面式刀鞘的山刀

在一些古代將軍的軍書中總是能夠看到當他們領軍到達廣州、廣西等地後,身上穿的金屬鎧甲,手裡拿的刀劍長矛很快就會腐蝕生鏽,一些鎧甲上的鐵甲片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甚至會鏽蝕(氧化)到脫落,刀劍則會鏽蝕到斷裂、掉渣,無法正常作戰使用。這還是在經常保養塗油的情況下,若是士兵不仔細保養,鐵器的鏽蝕將會更快。

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特色刀鞘——半面式刀鞘,適應環境的產物

東南亞地區潮溼多雨,還很潮熱

而當地居民的半面式刀鞘就是為了適應東南亞地區潮溼涼爽、多雨悶熱的氣候才出現的,這種刀鞘可以有效減少刀劍的日常鏽蝕。半面式刀鞘雖然會把刀的表面暴露在外,看似容易淋雨,更容易氧化,但是刀劍在刀鞘內乾燥的也快,常常一陣風吹過刀就幹了,刀鞘鞘內也不易積水,雨水可以順勢流下,更適合當地的環境。

而全包式的刀鞘就沒有這方面的優勢了,因為

全包

式刀鞘會把刀劍“悶”在封閉的刀鞘裡,因此不易乾燥,雨水容易積累,刀劍很容易生鏽腐蝕,甚至刀鞘本身也會腐朽。

ps:大家在觀看各地民族的生活習慣時,請不要帶著

有色眼鏡

,請儘可能的客觀理性,因為當地人的生活習慣、習俗在大多數時候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貿然用自己的習慣和觀念去衡量評價他人並不是聰明的選擇。

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特色刀鞘——半面式刀鞘,適應環境的產物

半面式刀鞘不怕雨水

(感謝各位讀者朋友的觀看,本文到這裡就結束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個關注,文章最後煩請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夏蟲欲飲冰

標簽: 刀鞘  半面  刀劍  鏽蝕  全包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