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

作者:由 星河極光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0-04-05

平心而論,唐朝出現安史之亂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出現了大量的胡人官員,而是因為貴族、地主、豪強之間的土地兼併問題日趨嚴重

均田制

崩潰進而連帶導致依附於均田制基礎上的

府兵制

的崩潰,這一點和羅馬進入內戰的原因完全一致。自耕農組成的府兵和自耕農組成的羅馬共和國的軍團不會去進攻長安城或者羅馬城,但是由一無所有的破產農民或者奴隸組成的僱傭軍就敢於做任何事情。

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

農民是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根基

羅馬共和國保民官提比略·格拉古曾經有一段經典的演說辭來描述這個現象“漫遊在義大利的野獸,都有一個可以棲身的窩巢;但那些為義大利戰鬥而不惜犧牲的人們,除了陽光和空氣以外卻一無所有。他們攜妻帶子,無家可歸,到處流浪。他們雖然被稱作羅馬的主人,自己卻沒有哪怕是一小塊土地,這難道公平嗎?”

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

羅馬共和國保民官提比略·格拉古對其支持者發表演說

這當然不公平,而且朝著一個非常危險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募兵制。歷朝歷代軍制從府兵制或其他徵召兵制變成募兵制不是一個簡單的軍制改革,而是

歷史週期律

進行到王朝中後期的象徵,整個社會結構變成倒圖釘型:富者阡陌連橫,貧者無立錐之地最為明顯的體現。因為只有府兵或者其他自耕農兵普遍消失才會迫使國家為了保證軍人數量取消徵兵的財產和家世清白限制,一旦取消這些限制必然導致軍隊流氓無產階級化。

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

元老院組織的流氓們殺害了格拉古兄弟,也揭開了羅馬內戰的序幕

但是必須注意到高度的貧富分化自然會同時降低野心家徵集扈從的成本。戰利品和軍餉作為僱傭軍士兵的唯一生活來源就意味著他們只要追隨軍事統帥, 就可以得到財富和土地,同時如果沒有戰爭,這些僱傭兵的生活也會變得極為艱難。而軍事統帥也就很容易以慷慨的贈賜來收買自己的隊伍, 使之成為個人實現目的的工具。也就會在普遍意義上出現“募兵多浮浪不顧死亡之人, 則其喜病亂, 非良農之比。”的現象。

馬基雅維利

在《

君主論

》中痛陳“僱傭軍隊是不團結的,懷有野心的,毫無紀律,不講忠義,在朋友面前耀武揚威,在敵人面前則表現怯懦。”“除了一點軍餉外,他們既沒有忠義之忱,也沒有其他理由使他走上戰場,而這點軍餉並不足以使他們為你犧牲性命。當你不打仗的時候,他們情願給你當兵,但是一旦打起仗來,他們就會逃避或者一走了之。”

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

流氓無產者組成的軍隊很容易在破城後失去紀律,對和平居民實施屠殺。

從表面上看“定期徵召的新兵和以當兵為職業的僱傭兵, 顯然比偶爾徵召的新兵和封建僕役的烏合之眾高出一籌。因此在募兵制剛剛替換府兵制或者說公民兵的時候確實能體現募兵制相對節省的特點。羅馬陷入公開的內戰狀態就是在馬略軍改之後出現的,馬略軍改的核心是募兵制。而無獨有偶,唐玄宗同樣進行了軍制改革,核心也是改為募兵制。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馬略公元前107年開始馬略軍改,公元前87年他自己率軍攻克羅馬,創造了羅馬共和國曆史上第一次羅馬軍團進攻羅馬城的記錄。而唐玄宗公元737年開始募兵制改革,公元755年,安祿山和

史思明

發動了安史之亂。

從歷史來看,由流氓無產階級組成的軍隊從來都是不可靠的烏合之眾的典範。《孟子·滕文公 上》說:“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因為經濟壓力最底層的失去土地或脫離生產的饑民必然迫於生活而突破所謂的道德底線的束縛,當這些人組成軍隊之後,必然將之前的生活和思維習慣帶到軍隊裡面,而這就意味著,他們將會視軍法如兒戲,特別是他們認識到其長官的權力仰仗於他們的支援之後自然會出現士卒驕縱、桀驁難治, “兵驕則逐帥, 帥強則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捨由於士卒……”“其兇戾者, 強買豪奪, 逾法犯令, 長吏不能禁。變易主帥, 有同兒戲, 如史憲誠、何進滔、

韓君雄

、樂彥禎, 皆為其所立, 優獎小不如意, 則舉族被害”到了五代,直接“人主之興廢, 皆群卒為之, 推戴一出, 天下皆俯首聽命而不敢較”。這和

羅馬帝國時期

軍團動輒叛亂沒有什麼區別了。

如果我們把從唐玄宗府兵制改為募兵制開始到北宋滅亡的漫長曆史聯絡起來同羅馬馬略軍改到西羅馬帝國滅亡進行對比,就能看出二者有明顯的共性:都是因為土地兼併導致的貧富分化而採取了從徵召自耕農兵轉為募兵制的改革,都因募兵制導致的軍隊流氓無產階級化經受了長期連續的兵變叛亂對社會經濟帶來的殘酷打擊,都因為削弱軍隊叛亂造成的危害而減弱軍事組織的戰鬥力,最後都因為軍事組織戰鬥力被持續削弱而被外敵滅亡。這二者幾乎完全相同的軌跡足以說明唐朝衰落和所謂的任用胡人沒有直接關係,根源就在於上層貴族不知節制的土地兼併。

實際上縱觀歷史,募兵制和以計口授田為特徵的府兵制總是交替出現。東漢末年的動亂以募兵制帶來的軍閥崛起作為開始,以曹操給軍戶分田的

屯田制

作為結束的開始,中間經歷晉朝高度兼併的反覆,最終在隋唐初期以府兵制的形式穩定了下來。而唐朝府兵制崩潰後直到金朝以猛安謀剋制的形式再次恢復了授田制,按金制,猛安謀克戶每25口最少要授田4頃4畝。

而對面的羅馬,在

羅馬共和國內戰

的海潮中凱撒給自己的軍團在高盧分田地,於是凱撒的軍團能夠在反覆在僱傭軍多次崩潰的困境中保持忠誠,無論是敵眾我寡還是斷糧缺水,凱撒的軍團對凱撒不離不棄。而

屋大維

透過實踐老兵軍團退役分地的諾言,成功地讓帝制深入人心,讓羅馬帝國取代了羅馬共和國。之後羅馬帝國在授田一事上屢有反覆,但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佔領了西羅馬帝國舊地的日爾曼蠻族確立了

騎士制度

,而“承擔為一個騎士的家庭提供養護費義務的一處采邑就被稱為一個騎士的封地”采邑是騎士制度的核心,“采邑就是騎士的報酬”在西歐深入人心。

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

羅洛海盜團在登陸諾曼底地區後也迅速進行了授田制度,之後諾曼騎士的威名在歐洲遠揚。

標簽: 募兵制  羅馬  府兵制  軍團  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