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一個人的帝國 馬其頓的崛起與崩塌(上)

作者:由 大表哥Lucas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0-10-09

古希臘史讀書筆記 12

“把財富分給別人,把希望留給自己,她將帶給我無窮無盡的財富。”

——亞歷山大大帝

Ένα

公元前356年7月21日,

亞歷山大

出生在馬其頓王國的首都

佩拉(Pella)。

那天,他的父親

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Macedon)

正率軍圍攻哈爾基季基半島上的城邦波提狄亞(Potidaea),而遠在以弗所城的阿耳忒彌斯神廟被一個名叫黑若斯達特斯的神經病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古希臘世界似乎註定要隨著他的誕生髮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亞歷山大的母親

奧林匹亞絲(Olympias)

來自伊庇魯斯地區(Epirus,今天希臘的西北部)的摩羅西亞部族(Molossians),只是腓力二世眾多王后中的一位,連名字都是為了紀念腓力的賽馬贏得了奧運會勝利而後改的。隨著亞歷山大的出生,奧林匹亞絲母憑子貴,地位扶搖直上,成了最招搖的馬其頓王后。

也許是奧林匹亞絲想確保兒子的王位繼承人身份,也許是亞歷山大後來的成就需要給自己的身世再鍍上層金,總之,關於他的誕生流傳著多個傳說,最著名的一個就是在婚禮前一晚,奧林匹亞絲夢見一道閃電擊中了她的子宮並點燃大火,火焰在她身上蔓延後漸漸熄滅。婚後,腓力二世又夢到自己拿著個獅子形狀的印封住了妻子的子宮,占卜官解釋說,這是因為王后已經懷孕並將產下一個像獅子一樣強壯和勇敢的男孩。

一個人的帝國 馬其頓的崛起與崩塌(上)

位於希臘北部的佩拉今天只是個小鎮,但仍能看到古代馬其頓遺蹟

一個人的帝國 馬其頓的崛起與崩塌(上)

根據普魯塔克的解釋,那道閃電正是眾神之王宙斯的化身,他讓奧林匹亞絲在婚前就懷了孕,後來征服埃及時,亞歷山大也曾向世界宣佈他是宙斯之子,他的宿命就是要成為世界之王

馬其頓人和伊庇魯斯人分別自詡為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和“天下第一勇士”阿喀琉斯的後代,擁有這兩位大咖血統的亞歷山大打童年起就開始接受騎馬、搏擊、狩獵等訓練,培養出了勇武的性格。

有意栽培他為繼承人的腓力二世遍尋名師,最後選定偉大的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來教育只有13歲的亞歷山大。作為回報,他同意重建哲學家的家鄉——被自己剷平的哈爾基季基城邦斯塔基拉(Stagira),並恢復了已經被賣為奴隸的斯塔基拉公民的自由。

在亞里士多德的諄諄教導下,小亞歷山大被激發出了對科學、哲學、文學和醫學的興趣,終其一生都尊重知識、關心科學。老師親手註解過的《伊利亞德》也一直被他留在身邊,在後來的遠征中不時拿出來溫習。

文武雙全的亞歷山大也越來越受父親喜愛。一次,腓力二世高價買來了一匹性子暴烈的駿馬,所有騎兵都沒法駕馭它,只有亞歷山大透過觀察發現烈馬其實是在害怕自己晃動的影子,於是溫柔地上前安撫直到將它馴服。腓力二世對兒子的自信和勇氣感到喜出望外,把馬送給了亞歷山大並流著淚親吻他:“

去找一個配得上你的王國吧!馬其頓對你來說實在太小了。

一個人的帝國 馬其頓的崛起與崩塌(上)

有關亞歷山大尊重學識最著名的段子無疑是他和犬儒主義大師第歐根尼的對話:當他詢問這位住在木桶裡的哲學家需要什麼並保證會實現其願望時,第歐根尼回答:“我希望你閃到一邊去,不要遮住我的陽光”,亞歷山大毫不動怒,含笑退後並感嘆道:“如果我不是亞歷山大,我願意做第歐根尼。”

一個人的帝國 馬其頓的崛起與崩塌(上)

亞里士多德真正教導亞歷山大的時間只有三年,他按照希臘文明的最高標準塑造著馬其頓王子,專門寫下了《論君主》和《論殖民地》。在亞歷山大東征過程中,師徒二人通訊密切,亞歷山大還把亞洲的動植物標本源源不斷地送給在雅典辦學的亞里士多德做研究

一個人的帝國 馬其頓的崛起與崩塌(上)

這匹駿馬成為亞歷山大最心愛的坐騎和史上最知名的馬匹之一,被取名為“布西發拉斯”(Bucephalus),意思是“牛頭”

Δύο

在古希臘人眼中,位於北方邊陲的馬其頓人從來都是落後的蠻族,甚至不配擁有高貴的“希臘”字首。馬其頓人的成份的確有點複雜,混合了古希臘人與伊利里亞人(Illyrians,包括今天的希臘西北部、阿爾巴尼亞、黑山及達爾馬提亞中南部地區)、皮奧尼亞人(Paeonia,包括今天的北馬其頓共和國和保加利亞西南部地區)和色雷斯人(Thracians,包括今天的希臘北部、保加利亞南部和土耳其的歐洲部分)的多種基因,血統並不純正,領地也不屬於傳統的城邦範圍。可馬其頓人一直自認是希臘無可爭議的一部分,他們的血管中流著多利安人的血液,嘴裡說著一樣的希臘語,同文同種,憑啥被關在門外?

諷刺的是,兩千多年後,象徵著亞歷山大遺產的

“馬其頓”(Macedonia)

又成了希臘和馬其頓共和國長期爭奪的香餑餑。今天的希臘人堅定不移地把馬其頓看成是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了自己,誰都不許擁有這麼鏗鏘的姓名(他們堅持把現在的馬其頓人稱作“斯科普里人”)。而馬其頓共和國為了能加入北約和歐盟,被迫改名叫“北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堪稱“全球最憋屈的國名”。

一個人的帝國 馬其頓的崛起與崩塌(上)

腓力二世統治下的馬其頓疆域。北馬其頓和希臘現在各佔有當年馬其頓王國的一部分,今天的北馬其頓人主要是斯拉夫人後代,和古馬其頓人完全不是同一種族。即使以苛刻的眼光來看,古馬其頓人也應該被算作廣義的古希臘人,當年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都自認是以科林斯同盟盟主而非外來征服者的身份統治著希臘

在腓力二世之前,即使名正言順地屬於古希臘一員,馬其頓的地位其實也無足輕重。這個弱小的城邦時刻受到周邊的伊庇魯斯、色薩利、色雷斯甚至遠至雅典的威脅和欺負,隨時都有被霸佔的危險。

如果不是被兒子的豐功偉績蓋過了風頭,文韜武略的腓力二世絕對算得上古希臘時代獨佔鰲頭的梟雄。在他的帶領下,馬其頓僅僅二十多年就從默默無聞的邊緣小國躍居到全希臘霸主的位置,飛昇速度堪比火箭。

公元前359年,篡奪了侄子王位的腓力二世成為馬其頓的新統治者,憑著聯姻、上貢、戰爭等多重手段,他成功解除了馬其頓的內憂外患,還大踏步地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為城邦接下來的開疆拓土做好了準備。

六年之後,等來機會的腓力二世欣然率軍加入到第三次神聖戰爭中,擊潰了霸佔德爾斐聖地的福基斯人,在整個希臘獲得了極高聲譽。接下來,他開始不時插手各城邦之間的糾紛,勢力滲入到希臘大部分地區,控制了從優卑亞島到馬格尼西亞再到奧林索斯的一長串地盤,終於激怒了老大底比斯。

公元前338年,雙方在維奧蒂亞境內展開了決定性的

“喀羅尼亞戰役”

,曾被底比斯人扣押做過三年人質的腓力二世重創實力已大不如昔的底比斯和雅典聯軍,名正言順地搶過了希臘霸主的寶座。

年僅18歲的亞歷山大也參加了那場著名的戰役。想在父親面前有所表現的他第一個撕破了敵軍右翼,全殲了底比斯人的王牌——從沒吃過敗仗的底比斯聖隊,一舉奠定了馬其頓的勝局。

一個人的帝國 馬其頓的崛起與崩塌(上)

喀羅尼亞戰役中的亞歷山大

一個人的帝國 馬其頓的崛起與崩塌(上)

長年征戰讓腓力二世變得傷痕累累。公元前355年圍攻雅典人在塞羅尼迦灣(Thermaic Gulf)的最後一個據點邁索尼(Methone)時,他失去了右眼;十年之後,他又在一場對阿爾迪安人(Ardiaei)的戰鬥中右腳受傷,從此變成了瘸子

這場大勝讓腓力二世基本完成了對希臘半島的統一。他解散了雅典聯盟,駐軍底比斯城,又南下伯羅奔尼撒孤立起斯巴達,把傳統的城邦三強死死踩在了腳下。第二年,他又在科林斯召開了只有斯巴達缺席的“泛希臘會議”,成立

科林斯同盟(League of Corinth)

,所有成員唯腓力二世馬首是瞻,馬其頓也會在重要城邦駐紮部隊以“守護和平”。

這個專制同盟的建立在實際上標誌著希臘城邦精神的終結,引起眾多有識之士的不滿,原本親馬其頓的雅典“雄辯之王”

伊索克拉底(Isocrates)

就以98歲的高齡絕食自盡,表示抗議。當然,這對於高瞻遠矚的腓力二世來說完全不算個事兒,希臘城邦們必須老老實實地聽從指揮,這樣他才能騰出手去對付愛琴海對岸更強大的波斯帝國。

公元前336年春天,馬其頓人的先頭部隊進入到小亞細亞地區,腓力則決定在秋天親率大軍與他們會合,一場震動歐亞大陸的爭霸戰已箭在弦上,可他無法預料,自己再沒有把箭射出去的機會了。

一個人的帝國 馬其頓的崛起與崩塌(上)

科林斯同盟版圖。希臘城邦的根基不是民主而是自治,他們可以接受僭主或王權統治,卻始終不服從於外來權威,連聯邦式的統一國家都強烈反對。“科林斯同盟”希望按城邦實力進行投票權分配,結果遭到多數小城邦的抵制,被痛斥為“奴役”,似乎只有透過腓力二世父子的武力強制,才能讓城邦們貌合神離地統一起來

一個人的帝國 馬其頓的崛起與崩塌(上)

伊索克拉底是雅典最著名的演說大師。雅典所有的城邦事務都要透過公民大會上的辯論才能決定,因此政治家必須同時是雄辯家,伊索克拉底就是所有人的標杆。面對公元前4世紀的亂局,伊索克拉底被認為是第一個提出殖民帝國主義——“大希臘主義”的人:所有城邦不要再爭搶彼此有限的資源,應該共同向外征服殖民

Τρία

儘管在長年征戰中落下滿身傷病,變得又瞎又瘸,可這一點也沒妨礙腓力二世見色起意而且男女通吃的雅興。帶兵周遊過希臘後,回到馬其頓的腓力把手下將軍阿塔羅斯(Attalus)的侄女克麗奧佩特拉•歐律狄刻(Cleopatra Eurydice)娶過了門,在自己長長的王后名單上增添了最後一位。

婚宴上,酩酊大醉的阿塔羅斯口不擇言,祈禱神明可以給這對新夫妻安排一個血統純正的繼承者,惹得亞歷山大勃然大怒。本來父親的再婚就威脅到了他的繼承人地位,現在又被公開侮辱是個只有一半馬其頓血統的雜種,這口氣誰能咽得下去?

沒承想,有了新歡的腓力竟然偏袒阿塔羅斯,拔劍向兒子衝了過去,卻因為喝得太多一跤滑倒在地上,招來亞歷山大尖刻的嘲諷:“

你們瞧!一位準備從歐洲橫掃亞洲的人,卻連椅子之間的距離都邁不過去。

這場風波之後,與父王鬧翻的亞歷山大和母親一起逃回了她的孃家摩羅西亞,又在伊利里亞流浪了半年,才終於和父親重歸於好。

可一波還沒平息,一波又來侵襲:公元前336年夏天,腓力二世在女兒的婚禮上被自己的貼身護衛官

保薩尼亞斯(Pausanias)

刺殺身亡,當時正在婚禮現場的亞歷山大隨即被擁立為新王,史稱

“亞歷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 of Macedon)

其實剛剛20歲的亞歷山大對自己的新崗位並不陌生,由於腓力二世長年在外征戰,他從16歲起就開始替父親統管馬其頓。剛一上臺,他就藉著調查父親遇刺的由頭開始了一系列騷操作:除掉了侮辱過自己的阿塔羅斯和被腓力二世篡位的堂兄阿敏塔斯四世(Amyntas IV of Macedon)等所有對自己統治有威脅的人,然後又把謀殺歸結為是受到了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的指使,這樣他就有了繼承父親遺志向波斯帝國發動戰爭的理由,從此邁動起走向世界的腳步……

一個人的帝國 馬其頓的崛起與崩塌(上)

兇手保薩尼亞斯本來是腓力的同性情人,他在亞歷山大的親妹妹克麗奧佩特拉(Cleopatra of Macedon)和伊庇魯斯的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 of Epirus)舉行婚禮時,在婚禮現場——馬其頓舊都埃格(Aigai)的劇場裡從背後刺死了腓力,他得手後試圖逃跑,卻被藤蔓絆倒,隨即被追上來的軍官們殺死

一個人的帝國 馬其頓的崛起與崩塌(上)

腓力二世的死訊傳到希臘後,許多城邦認為這是脫離馬其頓霸權的好機會,雅典、底比斯、色薩利人紛紛預謀起義,而反應迅速的亞歷山大立即帶兵南下,降服了沿途城邦,又和父親一樣在科林斯召開同盟大會,確認了自己的統帥地位

Coming Soon:馬其頓帝國(下)

(文章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