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看完十三邀第二季第五期許知遠對話西川,作何感想?

作者:由 李雨墨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7-11-19

如果去掉logo,這一期儼然就是部知識分子版的《愛在日落黃昏時》。

本期十三邀極為精彩,但你得當成電影來看。

電影的主線,是一位網友口中的油膩中年網路節目主持人許某,約同樣被網友不屑的過氣詩人西某採訪聊天;

暗線,則是兩位中年大叔在京城漫無目的地晃膀子,從七王墳到大覺禪寺再到鳳凰嶺,一路上,二人看工地看路牌看墓碑,從卡夫卡聊到成吉思汗,由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唯一的不同是,本片比林柯萊特或者伍迪艾倫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兩位主角行為舉止毫無造作之感,無需劇本,經得住長鏡頭的考驗,臺詞完全由心出發,碰撞出愛,哦不,智慧的火花。

看完十三邀第二季第五期許知遠對話西川,作何感想?

知識分子版《愛在日落黃昏時》劇照

西川是個可愛的人。

他因為才華,環境,以及命運的偶然,成為了八十年代詩人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的才華與天賦,又不足以讓他成為海子一般偉大的詩人;倘若他像駱一禾一樣生命在最耀眼的時候戛然而止,無疑會收穫無數後人的憐惜與幻想,偏偏他又長壽。

為什麼這麼多年人們攻擊西川,問題就在於,西川太像一個普通人了。但他比庸眾誠實,在訪談裡面誠懇地坦白自己的困惑。

西川太純粹了,這是一個在印度遇到了騙局,都需要半年時間才能想明白的人。在書中看到楊子哭歧途極為感同身受,或許甚至眼眶溼潤。

西川清楚明白自己的缺點和侷限,可他也不知道該怎麼修正自己。索性一頭扎進了書齋,用書本來對抗心中的疑惑與焦慮。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其實他的做法,和日劇《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的男主角(莫名想到一部日劇也是神奇)沒什麼不同,和那些逃避社會壓力不停讀書的人異曲同工。

並不是說西川並不輸出,但他的輸出遠遠不及他的輸入,西川的文字與其他作品,只是他腦中關於大千世界進行的思考的九牛一毛。

許知遠也是可愛的人。

他真誠地試圖以觀點來碰撞觀點,卻被解讀為帶著偏見面對嘉賓;他直白地誇獎俞飛鴻的美貌,被當做「油膩中年」的典型;他坦率發問自己不明白的部分社會現象,被解讀為「無知和輕蔑」。

記得馬東那期看過一條評論,大意是你們天天說「願你歸來一如少年」,許知遠倒是一直保持少年的心性和純粹,反而被你們群起而攻之。

許知遠和西川的人生軌跡何其相似。所以也難怪二人碰面,頗有些相見恨晚,高山流水,乾柴烈火……

看完十三邀第二季第五期許知遠對話西川,作何感想?

知識分子版《愛在黃昏日落時》劇照

許知遠和西川是一類人。

他們想成為歷史上的符號,而不是歷史的腳註。

命運給了他們才華和機遇,但又不夠慷慨。

這兩個人代表的議題,是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許知遠意識到自己永遠成為不了魯迅,西川也意識到自己永遠成為不了海子。

所以西川才會不斷強調,不要試圖去成為誰誰誰,藝術最怕的就是雷同,我已經不再為永恆工作了。

面對這種無力所帶來的巨大沮喪,西川給出的答案是:如果沒有足夠的才華讓你接近偉大,那麼不妨面對現實,去嘗試其他的道路。

西川去了美院,寫字、翻譯、畫畫;許知遠開了單向街,拍節目、賣日曆……但他們心中的執念是不會變的。他們對於文化、對於傳統、對於社會規範的成見近乎固執。

他們一邊焦慮著,一邊奮力地逆流而上,期待自己的探索,也能創造出不一樣的意義。

而這條路,就目前來看,註定是失敗的。因為他們習慣於坐在書齋,閱讀成為他們的瞭望塔,也是避風港。他們的遊蕩,也只是以知識分子的眼光來參觀這個世界,從未試圖真正融入這個時代。

許知遠和西川的終極野心是處理這個時代,可若你不曾融入,又談何解讀?

當日落黃昏,暮色四合,油膩中年主持人不好意思地開了口:我特坦白……我覺得您是我碰到的,在內心的深處有最強的共鳴的一個人。

過氣詩人沉默半晌,抽了口煙:謝謝。

The End。

期待導演剪輯版上映。

標簽: 西川  許知  才華  中年  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