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地理科普(4):太陽的光照突然消失數秒會怎麼樣?更長時間呢?│脫苦海

作者:由 脫翁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7-12-22

地理科普(4):太陽的光照突然消失數秒會怎麼樣?更長時間呢?│脫苦海(2017/12/22)

不要說完全沒了太陽光,減少一些也可以影響全球。

「無夏之年」指1816年,因為受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的影響,北半球天氣出現的嚴重反常。現時一般相信1816年的反常氣溫是由於之前一年,即1815年,4月5日-4月15日荷屬東印度(今印尼)森巴瓦島(Sumbawa)上坦博拉火山(Mount Tambora)爆發,爆發噴出數百萬噸火山灰丶煙塵及二氧化硫,覆蓋周圍方圓100哩的土地,深度達12呎,造成7。1萬人遇難,其中1。2萬人當場死亡。所噴出的火山灰總體積多達150立方公里,抵達高至44公里之平流層,引致全球溫度在之後一兩年下降大約攝氏0。4至0。7度。1816年是自1400年以後,北半球最寒冷的一年。

1815年4月5日,沉睡了五千年的印尼松巴哇島坦博拉火山岩漿噴薄而出,氣勢洶洶。五天之後,也就是1815年4月10日晚7時左右,坦博拉火山岩再次爆發,隨後斷斷續續持續百餘天。這是坦博拉火山近兩個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噴發,也是有史以來丶有文字記載的傷亡程度最為慘重的一次火山災難,遇難人數總計11。7萬。

當煙霧消散以後,坦博拉火山已「噴掉了山頂」,其高度從4100米銳減到2850米。坦博拉火山爆發的劇烈程度相當於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發的十倍,噴出的火山灰在地球大氣圈中形成一個層面,它「一手遮天」,將太陽釋放給整個地球的光和熱給擋在了外面,導致低溫天氣。

地理科普(4):太陽的光照突然消失數秒會怎麼樣?更長時間呢?│脫苦海

因為火山灰在大氣層中需要時間流動,所以並沒有立刻影響附近地區的氣候,直到1816年影響才顯現出來。在此之前還有兩次火山爆發,分別發生在1812年的加勒比海地區和1814年的菲律賓,在大氣層中早已存在的火山灰因為坦博拉火山的噴發更加嚴重。

火山噴出的二氧化硫會被帶到平流層,與水蒸氣反應形成硫酸鹽煙霧。由於這些硫酸鹽煙霧的位置在雲團上方,不會被雨水沖刷,因此會停留很久,反射太陽光,導致減少照射地球表面的太陽光,造成地球氣溫下降。這也是為甚麼1815年發生的坦博拉火山爆發,一年後才發生全球地表溫度下降。

地理科普(4):太陽的光照突然消失數秒會怎麼樣?更長時間呢?│脫苦海

各地災情

當時歐美的日記和報紙詳盡記錄了1816年的天氣,比如天空中不尋常的顏色,巨大的太陽黑子和其他怪異現象。這些資料從側面證實了今天的自然史學家的研究:太陽磁場的改變,巨大的火山噴發和太陽黑子活動造成了北半球的饑荒丶乾旱和毀滅性的雨雪天氣。

美洲:根據美國民間的日記,1816年1月很溫和,雖然也有寒冷的日子,但是很少。2月天氣還算正常。3月1日到6日一直颳風,4月隨著白天越來越長,氣溫卻變得寒冷了。東北部大多數地區下了凍雨,晚春的積雪沒過腳面。5月,美國東北出現霜凍,大部份農作物被凍死。6月,加拿大及美國新英格蘭出現兩次大風雪,魁北克積雪餘呎,廣泛地方有人凍死。到了7月及8月,南至賓夕凡尼亞州仍可見河水結冰。部份地方溫度時而高達超越35℃,然後又突然數小時內下降至接近0℃。新英格蘭農作物大量失收,各種穀物價格急升,玉米和穀物的價格急速上漲,農民的生活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之下,新英格蘭只有一點收成,糧食極度匱乏。作為馬飼料的燕麥的大幅度減產,也導致馬匹數量減少,影響到了馬車這個當時最廣泛的運輸工具,導致進口的糧食運不進來,更加加劇了饑荒的程度。

歐洲:歐洲大陸剛剛在1815年結束對拿破崙的戰爭,持續了20年之久的歐洲戰爭終於要結束了,但是惡劣的氣候導致西歐的糧食大面積減產。這年夏天,英國和愛爾蘭經歷了低溫,暴雨,威爾士的很多地區糧食幾乎絕收,災民遍野,在愛爾蘭東北部,小麥丶燕麥和土豆都絕收,導致大饑荒,與此同時,德國糧食大面積減產。暴風雨丶罕見的降水導致歐洲許多河流,比如萊茵河氾濫,德國等地在8月出現霜凍。1816-1819年愛爾蘭爆發了斑疹傷寒傳染病,大約10萬愛爾蘭人死亡。突然期來的天氣反常引致廣泛糧食短缺,各地都有搶奪糧食的情況,瑞士情況尤為嚴重。據估計歐洲約有20萬人死於這次天氣反常。

亞洲:1815-1817年,中國雲南省發生大面積災荒,被稱之嘉慶大災荒,是雲南近代有記載的規模最大丶最嚴重的一次饑荒。據云南《鄧川縣誌》記載,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是歲大飢,路死枕籍。」面臨災荒,有些饑民被迫賣兒賣女以求活命,昆明詩人李於陽在《賣兒嘆》中寫道:「三百錢買一升粟,一升粟飽三日腹。窮民赤手錢何來,攜男提女街頭賣。明知賣兒難救飢,忍被鬼伯同時錄……」在中國東部的廣大地區,這幾年也出現了一些極端低溫事件,如在臺灣,1815年,新竹丶苗栗皆「十二月雨雪,冰堅寸餘。」1815年彰化「冬十二月有冰」。1817年在江西彭澤縣:「六月下旬北風寒,二十九日夜尤甚,次早九都丶浩山見雪,木棉多凍傷。」湖口縣:「六月低,天暴寒人 」。可見1816年夏季低溫並不僅僅侷限在雲南一隅,而是影響到了中國的廣大地區,只不過在東部地區未造成大範圍的災害,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而已。在印度,1816年季風延遲,夏季陰雨連綿,加重了霍亂的傳播,瘟疫從恆河流域的班加羅爾一直蔓延到莫斯科。

氣候改變歷史

1816年糧食歉收後,從不列顛群島到歐洲大陸,從美國到加拿大,到處滿目瘡夷,社會秩序幾近崩潰。歷史學家稱之為「西方世界最糟糕的一次生存危機」。

在美國,饑荒促使農民們往西遷徙,成千上萬的家庭被迫離開家園去西北部尋找更加適合的氣候,更肥沃的土地。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改變了美國的農業結構,產糧區從東部轉移到了西部。西進運動促進了美國中西部地區的開發。印第安納在1816年成為了美國的一個州, 伊利諾伊則在1818年也成為一個州。

幾乎每一個歐洲國家都出現了「糧食騷亂」,激發了席捲歐洲大陸的革命激情。法國政府倒臺,保守的黎塞留公爵應邀組織新政府。1819年夏天,巴伐利亞城鎮維爾茨堡爆發了德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反猶太人騷亂。饑饉和革命激情又加重了緊張關係和憤怒情緒,使這種騷亂蔓延到全德國,並發展至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

在德國的達姆施塔特地區,後來成為化學家的尤斯圖斯·馮·李比希經歷了這次災荒,這場悲慘的遭遇迫使他後來開始研究植物營養學,發明了化學肥料,大大增加了土地單位產值。

饑荒令食品價格飛漲,以燕麥為例,1815年每蒲式耳是12美元,1816年上漲到92美元,漲幅達8倍。對於主要依賴馬車交通的經濟模式來說,燕麥是必需品。在燕麥短缺的形勢下,促使德國發明家卡爾·德萊斯去探索無須馬拉的新交通工具,結果他發明了「德萊辛」--腳踏車的前身,這是向個人自動化交通工具時代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無夏之年對中國的影響更加耐人尋味。當代著名經濟歷史資料考證與分析專家安格斯·麥迪森(Angus Maddison)經過研究發現,1700年時整個歐洲的GDP和中國的GDP差不多相等,而在1700-1820年的一個多世紀中,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速度是歐洲的4倍。然後,在1820年以後的一個半世紀中,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一直在下降,併成為世界六大經濟體中唯一出現人均GDP下降的地區。

著名經濟史學家吳承明把19世紀上葉的市場衰退,稱「道光蕭條」,這次蕭條是在農業生產不景氣,國家財政拮据的情況下發生的,由此導致一系列的民變。由此而言,1820年代確實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發生大轉折的起點。而其背後也許有氣候變冷的深層原因。

相類文章:

歷史科普(1):我國各省名稱及簡稱的來歷與歷史淵源分別是什麼?│脫苦海

歷史科普(3):為什麼西安沒有成為新中國的首都?│脫苦海

歷史科普(5):如何看待「侵華戰爭中的日本軍人是很講道理的,戰爭就是戰爭死人就死人唄那能咋」?│脫苦海

歷史科普(7):有沒有一張圖片讓你明白了什麼叫殺氣?│脫苦海

歷史科普(9):明朝並不是古代王朝中最強盛的,為什麼卻能圈粉無數?│脫苦海

標簽: 1816  1815  博拉  苦海  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