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關於夏侯霸入蜀事的一點思考

作者:由 長瑜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8-01-15

一點思考,可以商榷。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甲午(2月5日),趁曹爽攜天子外出謁陵之際,司馬懿發動政變,隨後曹爽在威逼利誘之下舉手投降,免職就第。正月戊戌(2月9日),短短四天,起初信誓旦旦的“唯免官而已”的承諾不攻自破,當日收曹爽及其黨羽,夷三族。

在誅殺曹爽的之後,將與曹爽親善的徵西將軍夏侯玄徵入朝為大鴻臚,並以郭淮替代其職務,全權接管雍涼。《魏志》未記載這次徵調的時間,據《後主傳》等傳,夏侯玄作為曹爽親信,又兼外鎮,手中握有兵權,處死曹爽之後為防生變,必然首先要先消除外在的隱患。故而此次徵調的時間應該在嘉平元年正月戊戌誅曹爽之後,正月之內。

《夏侯玄傳》:爽誅,徵玄為大鴻臚,數年徙太常。

《郭淮傳》:嘉平元年,遷徵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

《後主傳》:十二年春正月,魏誅大將軍曹爽等,右將軍夏侯霸來降。

出於曹爽被誅的突然、夏侯玄被徵入朝被奪兵權、與自己不和的郭淮接管夏侯玄的兵權。三件事接連而至,“素為曹爽所厚”的夏侯霸開始恐懼,他開始畏懼形勢開始對自己不利,自己身為討蜀護軍統屬於徵西將軍,而此時的徵西正是與自己不和的郭淮,自己能有好果子吃嗎?又恐懼在曹爽被殺後禍事牽連。於是他萌生了奔蜀的想法,他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即將離去的夏侯玄,卻遭到拒絕,遂獨自奔蜀。

《夏侯淵傳》:(霸)素為曹爽所厚。聞爽誅,自疑,亡入蜀。

又引《魏略》:及司馬宣王誅曹爽,遂召玄,玄來東。霸聞曹爽被誅而玄又徵,以為禍必轉相及,心既內恐;又霸先與雍州刺史郭淮不和,而淮代玄為徵西,霸尤不安,故遂奔蜀。

魏略詳細記載了夏侯霸奔蜀一事,有一點內容卻值得商榷。即劉禪與夏侯霸的一段對話:

《魏略》:及霸入蜀,禪與相見,釋之曰:“卿父自遇害於行間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兒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寵。

且在認為《魏略》此條可信的基礎上,周壽昌就認為:

◎周壽昌曰:後主能作此語,亦復非常,後來對晉主語,恐傳聞失實,不則養晦以自全耳。

@臭鹹魚

認為:後主太子劉璿,生母王貴人,非夏侯氏之甥。在238年,劉璿被立為太子;249年夏侯霸入蜀,如按照《魏略》所言,那麼後主所指的兒子當為劉璿。二張皇后若有子,安得不立為太子?可知這番對答乃後主詐言,為了安撫夏侯霸而已。

又或者二張皇后都沒有生育,應該是把劉璿過繼給自己。後主的話是真的,也是從宗法上認為劉璿是夏侯氏之甥,而絕對不可能是血統上的。

基於鹹魚公的思考,我認為應有一定道理。根據孫盛《蜀世譜》可知劉璿還有弟多人。焉知所指不是他們呢?但就皇后之子來說,鹹魚的觀點依舊是可以引人思考的,劉璿的生母王貴人,本為大張皇后的侍人,相比出身來說確實要低微於皇后了,那麼尊奉皇后為母,也是提高了皇子身份地位,從宗法的角度上來說,本非皇后生子的劉璿,也確實可以稱作是“夏侯氏之甥了”。

但如果《魏略》此條記載不可信,那我的淺見以為,夏侯霸奔蜀之後,陳壽《魏志》對此惜墨如金,沒有寫下過程。而《魏略》所載夏侯霸入蜀之過程,以及與劉禪的這番對話,《魏略》是由何得知的?既然入窮谷,求人尋路又“未何之焉”,夏侯霸都束手無策的地方,《魏略》又是如何知道夏侯霸在這,又如何因此入蜀的?如果鹹魚的質疑成立,那麼可不可以這樣想,劉禪這番話這並不是詐言,而是魏國由於不清楚劉禪兒子的情況,做出的錯誤記載,而對話則帶有“敵國傳聞”的色彩呢?也就是說夏侯霸入蜀之後《魏略》的記載有失事實的情況呢?個人淺見,請各位們指正。

還有一個腦洞,嘉平元年(249年)正月,當夏侯霸奔蜀後,被封為車騎將軍。第二年,姜維出軍西平,擄中郎郭修還。隨後封郭修為左將軍,結果第二年他便刺殺了蜀漢高官費禕。

@吳奇霖

的觀點認為:

郭循投降蜀漢後,應該不會想著早日回國,更不會想著為國盡忠了

裴松之也稱郭循的舉動似乎不合常理,刺殺費禕更像是臨時起意。那麼同為降蜀的魏國官員,且在降蜀之後都封為高階將領。在他們之間是否又有什麼故事呢?郭循的操作又是否與夏侯霸有關係呢? 亦未可知,猜測而已。

標簽: 曹爽  夏侯霸  魏略  夏侯玄  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