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本可追隨大耳賊的那些人·一

作者:由 宣漢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9-11-06

在當下的輿論中,往往都把“缺乏人才”作為劉備軍的標籤,這種說法雖不是事實,但我們的“大耳賊”劉皇叔這二十多年南躥北走的,的確是錯過了許多豪傑人物。正好最近我想多寫些季漢相關文章,所以便以此為題目作個系列,希望大家多來遊玩指正。

第一位·張魯

本可追隨大耳賊的那些人·一

把張魯排在第一位擺出來,與他老人家的沛國豐縣張氏是和曲阜孔氏並列為中國兩大歷史傳承最悠久的大(臭)名昭著的家族沒有太多關係,主要還是因為他的知名度剛剛好,跟他相關的那一票人也是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我前兩天沒事剛好搜到“龍虎山天師板栗”。

身為五斗米道教主,張魯投奔劉備的機緣是出在建安二十年被曹操擊敗,退出漢中之後。這件事並不轟轟烈烈,一般不為大眾所注意。而張魯降曹也並不是像《三國演義》寫的那樣,逃走後因為封庫藏而感動曹操,因此被請回來吸納入曹軍陣營。

其實呢,張教主從南鄭逃出後,劉備曾派黃權去迎張魯。也就是說張魯並未立即降曹,而是在巴郡邊團著邊猶豫。

但張魯最後還是決定回去降曹操,這一來,不但讓季漢少了一大幫兵員人力,更直接導致龐德歸了曹操,怎叫我等季漢擁躉不痛心疾首!

要說其中緣由,大概是劉備是打黃巾起家,講法治立國,對邪教向來不感冒,以及劉備手下益州官將與張魯多舊怨,且張魯對季漢前景不看好吧。

第二位·閻圃

本可追隨大耳賊的那些人·一

張魯的謀士,代表作是勸阻張魯稱王。

閻圃這人很有意思,儘管智力不及賈詡遠矣,但思路還是很類似的。

張魯被曹操擊敗時,一般人都想著該勸張魯投降,可閻圃卻說讓張魯先去巴中匯合巴蠻杜濩等人,就算要降,也要把籌碼攢大了再降,不然就不值錢了。

(一般來說不是籌碼越大越惹新主人忌憚嗎?閻圃你能不能告訴我你這計策的邏輯在哪裡?)

然後,閻圃又是最終勸說動張魯棄劉投曹的關鍵人物。是的,張魯其實在猶豫到底該投哪邊。

隨張魯降曹後,閻圃受封列侯,還被賜了馬超的媳婦董氏,小日子過得很好。

另外,其子孫中還有個閻纘較為出色。

第三至五位·杜濩+樸胡+袁約(七八線人物又不清真所以沒肖像)

杜濩是巴郡賨人首領,受封賨邑侯;樸胡是巴郡七姓夷王;袁約資料更少,但也是上文提到的巴郡蠻夷首領之一。巴郡蠻人的構成來源複雜,有王平出身的“板楯蠻”,有自涼州南遷下來的羌人、氐人,還有荊州來的武陵蠻……總之其特徵都是勇悍好鬥。

杜濩與樸胡、袁約同為巴郡大蠻酋,本來與張魯一同為劉焉、劉璋父子效力,劉璋張魯交惡後,杜濩等人受張魯引誘,一同叛攻劉璋,頗有收穫。

張魯敗於曹操時,杜濩勸他投靠樸胡,再一同獻禮稱臣,才能得禮遇。

之後,杜濩、樸胡、袁約隨張魯一同投降曹操,入洛陽,受封三巴太守。(後來的季漢大將王平當時也跟去了。)

最後,杜濩等人又被黃權擊破,很可能就是被幹掉了。

雖然被幹掉,但是杜濩他們的巴蠻部隊應該是不好啃,其殘部更是很可能參與了後面的漢中爭奪戰,給劉備軍造成了麻煩。這樣一支敢戰不怕死的山地部隊,要是能歸入季漢軍手裡,該有多好?

下一篇:

標簽: 張魯  閻圃  樸胡  袁約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