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第二章 墩倫

作者:由 醜僧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2-05-10

孟義學者父親的口氣笑著回答:“墩倫去了!”

中年人看了孟義一眼,略微有點吃驚,這孩子看衣著完全就是個泥腿子,雖然衣服乾淨,但全是補丁。可是沒想到竟然知道“墩倫”的意思。溫和的笑了一下,找了個凳子坐下。

一炷香的時間過去了,兩個小孩子早就玩起來了,兩個大人也簡單的聊了兩句知道這是鎮上一元藥鋪的掌櫃,姓張,名一元;兒子叫文淼。聽說這孩子的名字還是先生起的。孟父聽了之後頗為欣賞,先生起的名字就是不一樣,多好聽。

中間兩個孩子悄悄的說著什麼,只隱約聽見“母親”之類的話,想來是兩個孩子聊起了關於母親的話題。後來小孩都玩累了,也沒見先生過來。張一元正要去問的時候,師母出來了。說先生今天身體不適,過兩日再來蒙學。張一元一聽,說他可以給看看,開個方子,師母卻說不必了,只是拉肚子而已。於是張一元和孟父也就告辭了。

出了門口,因兩人路不同向,分道而走,小孟義突然想起了什麼,甩開孟父的大手轉身對著小胖子張文淼喊道:“過幾天,吾墩倫汝母!”孟父大吃一驚。

孟義說完之後心裡很高興,大概張一元當時對孟義“墩倫”一詞頗有驚喜,而孟義也覺得新鮮,於是絞盡腦汁的搜尋了腦袋裡所有的文雅詞喊了一句,想張父一定認為我很有才學讓我和小胖子玩。

結果張父一聽臉綠了,特碼的,這熊孩子怎麼罵人啊!

孟父一聽臉也長了,特碼的熊孩子你怎麼無緣無故的罵人啊,可是轉頭一想這要按照我解釋的墩倫是尋找的意思,是去找你媽啊,估計兩熊孩子不知道玩的時候說了什麼約定要互相玩耍什麼的……。這下好了,先生沒拜成,自己倒是自以為是的教會了孩子一句罵人的話。正想自己打臉的時候,決定孩子先跟張父解釋清楚吧!

“好,吾也會墩倫汝母的!”

正當孟父想著怎麼道歉,張父認為孟義是個壞孩子的時候,小胖子張文淼也轉過臉大聲的迴應了一句。

偏偏這時先生弓著腰捂著肚子出來了。憤怒的看了一眼兩邊的孩子:“朽木不可雕也!吾雖貧亦不可收此等劣子!”說完竟然直起腰甩袖掩門而去。

張父和孟父傻眼了,什麼情況,這第一天上學先生沒有拜成,反而把先生惹生氣了,於是乎,不管是誰教的,誰先說的,為什麼說的,兩個人各自托起各自的孩子放在腿上打了起來,瞬間整個嚴肅安靜的蒙學氣氛熱鬧起來。哭叫聲不絕於耳,中間還有孩子夾雜不清的話:“你打死我,我也要墩倫他母!”

此事過後,教書先生不要了。孟父心想自己就認識幾個字,孩子可不能像自己一樣。於是孟父想了想,村子周邊唯一識字的就只有山上廟裡的和尚,所以和孟母商量了一下,想讓孩子上山當和尚,孟義奶奶卻死活不願意。山上是什麼,寺廟,進寺廟是當和尚,是不可以娶妻生子的,雖然有打算在生一個的準備,但是老孟家不能只有一個孩子吧,你孟權就有兄弟六個,你生一個以後老孟家開支散葉怎麼辦。

於是這個問題就暫時擱置了。雖然孟父表面上沒有在提過,可是私底下卻一直在盤算怎麼辦,總不能讓孩子像自己這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吧。事實表明孟父雖然有莊家的憨厚朴實,但是見識卻比不短,也有莊稼人的執著與堅毅。最後孟父決定先問問孟義的意見,然後在做他法。孟義一聽是上山當和尚,他高興起來,對於和尚有哪些禁忌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山上的三個和尚會講故事,而且非常的和善,雖然香火不旺,,可是山上的好玩的多啊,比如各種小動物,各種頑石,各種昆蟲,最重要的是不被爹看著,自由。經過上次的一輪教訓他終於知道“墩倫汝母”是什麼意思。為此他還埋怨了他爹很久,你說的墩倫是尋找,為什麼我說墩倫就變成罵人了。而且,我也只是想去找他媽嚐嚐他做的菜。原來當時,兩個小孩不知道怎麼聊到了吃上都說自己的媽媽做的菜好吃,誰也不服誰,於是相約去找對方的媽媽吃東西,走的時候孟義突然想起來了就來了那麼一句。孟父問孟義願不願意當和尚學識字,孟義沒多想,以為就是去山上玩,就答應了。孟父開始為孟義想怎麼才能既當了和尚學了知識,還能不被家裡人發現。

孟父冥思苦想三天,終於想出了個辦法——撒謊。一邊跟家裡人說自己給先生送了很多東西,說了很多好話,先生覺得義兒尚幼,可以改正,願意教授。一邊一個人跑山上問和尚說可不可以不落髮。大和尚竟然笑呵呵的同意了。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經過孟父的努力,孟母成功的識破了孟父的謊言,因為一個不善於撒謊的人說謊會不自然,這種不自然對一個細心的母親來說卻是致命的失誤。但是孟母也同意的了孟父的意見,心裡想,既然不落髮,也跟常人沒什麼區別,不就不能吃肉嗎,明著不行暗地裡吃啊,小孩子長身體不吃肉怎麼行,等孩子長大了還俗就是,現在只要孩子能識字就滿足了。於是,孟氏夫婦瞞著孟義的祖母,把孟義送上了龍山,也就是本篇開頭的一幕。

孟義揹著母親用各種布片縫成的花書包隨著孟父上了山,一路上孟義又是跳又是蹦,一會兒打下樹葉,一會兒去抓蝴蝶,正值春天各種野花陸續開放,不時還要去摘一些野花。自由了,終於沒人看著我了,孟義心想。

孟父帶著孟義到了武鳴寺,孟父來上過幾次香,但一直都沒認真觀察過,孟義倒是來過一次,當時跟著孟父孟母來求過香,不過那時他只有五歲半。

武鳴寺只有幾百平米,兩進的一個院子,院門朝東,門簷上面鎏金寫著“武鳴寺”三個大字,只是時間長了金色早已破敗,只剩印痕。孟義不識字,但是聽說過武鳴寺,心想估計這就是武鳴寺三個字吧,雖然不知道是從左往右讀,還是從右往左讀,反正只有三個,他裝模作樣點著頭讀著讀完就算了。門前面有一塊很方正的石頭,就像別人用劍劈開的一樣,方方正正。每天太陽的第一縷陽光都會照在這個石頭上。

進門之後是一個院子,院子很寬敞,上面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像是腳踩的,前面就是一間大屋,屋裡是一座臥佛,像下有一張古老的桌子,桌子上放著一個香爐,用來上香,屋門口放著一個鐵缽用來燒紙,屋外兩邊放著一排鐵架,用來放蠟燭,屋門口還有一副對聯。孟義看過佛像之後心裡嘀咕道:“佛祖肯定很喜歡吃,不然為什麼都那麼胖。”當孟義還在想的時候,孟父就拉著孟義跨過門檻雙手合掌跪在蒲團上恭敬的磕了三個頭,對佛祖孟父還是比較敬畏的,因為生孟義的時候孟父孟母前來求子,結果真的就生了孟義,這讓他對神仙有了長足的信任。

標簽: 孟父  孟義  孩子  和尚  孟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