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關東州郡討伐董卓

作者:由 暗中觀察的MF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2-01-29

關東州郡討伐董卓

一、戰爭爆發時的形勢和雙方企圖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起兵,軍隊各有數萬,公推袁紹為盟主,曹操為行奮武將軍。他們打出“誅除國賊”、“並赴國難”的旗幟,討伐董卓。一時間,各地豪強地主“家家思亂”,“名豪大俠,富室強族,飄揚雲會,萬里相赴“。還在繼續觀望的州郡,也往往同幽州牧劉虞那樣,同聯軍暗通聲氣。整個官僚集團都動員起來,反對董卓攫取朝廷大權。

戰爭爆發時的形勢是:以董卓為首的據有關西地區的並、涼軍事集團挾持朝廷同以部分關東牧守組成的聯軍形成兩大營壘,彼此對峙。聯軍方面,由於基本脫離董卓控制的朝廷,財賦不再上交,大量用於招募兵士,擴大部隊,因而兵力據說達到幾十萬,遠遠超過董卓,佔有很大優勢。但是也存在很大弱點,由於是臨時集合,各支軍隊彼此爭權奪利,暗藏著嚴重矛盾,缺乏堅強有力的統一領導,缺乏戰略眼光和指揮能力,兵士大都未經訓練,戰鬥力較弱。董卓方面,其並、涼兵久經戰鬥,富有作戰經驗,戰鬥力強;但是陷入不利境地;董卓控制的朝廷,其政令不能暢行於關東;為了緩解主要財賦來源斷絕而造成的經濟極度困難,在洛陽和關中地區野蠻劫掠,加劇同當地豪強和人民的對立;洛陽四周缺少險要,三面受到聯軍包圍;洛陽以西攻陷河東的10萬白波起義軍如果南下,即可切斷董卓的後路,使董卓陷入進不可取、後退無路的困境。

依據上述戰爭形勢,聯軍企圖依仗其數量優勢,組織北、東、南三線包圍洛陽,逼跨董卓。其部署是:北線以袁紹與河內太守王匡進駐洛陽以北之河內郡,韓馥留鄴城,向袁紹等供應軍糧;東線以劉岱、張邈、張超、橋瑁、袁遺、鮑信與曹操等統率十數萬兵進駐洛陽以東之酸棗,孔伷進駐潁川;南線以袁術進駐洛陽以南的魯陽。

董卓處在聯軍三面包圍中。他召集公卿商議大規模徵兵,企圖在擴軍後討伐關東。尚書鄭泰顧慮董卓兵多後,更加兇狠難制,力持異議。他以聯軍有弱點安慰董卓,指出關東不足以加大兵,那裡承平日久,兵員大都是臨時招募的,沒有經過戰爭鍛鍊,牧守不精通軍事。袁紹是公卿子弟,生長在京師,張邈是個長者(富人),坐不妄視,孔伷清談高論,能把枯萎的說活,都沒有軍旅之才。何況朝廷未授予那些牧守新的官爵,他們領導關係混亂,上下尊卑無序,僅憑人多勢眾,彼此相持,觀望成敗,不能同心共膽,共進共退。天下再沒有比並、涼兵和羌胡義從更善戰的了,擁有這些爪牙,猶如驅虎豹捕犬羊,誰敢抵禦?無事徵兵驚擾天下,使厭惡兵役的人民相聚反抗,是放棄德政,損害威信。董卓也顧慮人民起來反抗兵役,同各地黃巾餘部相呼應,放棄了徵兵計劃。

董卓確信不能以徵兵改變兵力數量劣勢以後,確立了積極防禦方針,決心以關中的富庶和崤函的險要為後盾,以洛陽為臨時依託,以外線出擊挫折聯軍銳氣,透過擾亂並削弱聯軍後,退守長安,以便置聯軍包圍於無用之地。其部署是:組織朝廷及洛陽百姓遷都長安,自己坐鎮洛陽指揮對聯軍的作戰。董卓召集公卿會議,以關中到處起兵,很不安寧,關中崤函堅固,可作為防禦後盾,加之土地肥沃,所以秦國得以平定六國為理由,要求立即遷都。舉座陳默對抗,太尉黃琬、司徒楊彪以怕百姓鬧事為由加以反對,董卓即罷免二人,強行下令遷都。二月十七日,獻帝離開洛陽西遷。董卓為了解決被圍後的經濟苦難,西遷中捕殺洛陽富豪,安上罪名予以誅殺,沒收其財物,死的人不可計算,又驅逐洛陽人數百萬口隨遷,步騎兵驅逼,遷徙人口互相踐踏,飢餓搶劫,積屍滿路。三月初四,獻帝輾轉千里,到達長安。

董卓把朝政委任給在長安的司徒王允,自己在洛陽作應戰準備:1、部署洛陽外圍的防禦。以一部兵力北守黃河岸邊孟津、小平津一線,東守成皋、滎陽、轘轅關、太谷關一線,南守廣成關、伊闕關一線,構成三面環形防線,企圖依託上述險要,阻止聯軍進攻。2、作好一旦洛陽不守後放棄的準備,企圖在洛陽大規模清野,搶掠財富,把一片白地留給聯軍。他屯兵洛陽畢圭苑中,下令焚燒洛陽方圓百里地方,率兵瘋狂地燒南、北宮和宗廟、官府、民房。令呂布大肆發掘西漢皇陵,及公卿以下的冢墓,盜取寶物。3、製造恐怖,打擊聯軍在朝廷內的勢力。二月初三,毒殺廢帝劉辯。初十,殺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周、伍曾勸董卓擢用天下名士,薦舉韓馥等任關東牧守,這些牧守到任後都起兵反董。董卓殺周、伍時說,這是你倆出賣我。三月十八日,為了打擊聯軍中的袁紹、袁術,殺留在洛陽的袁家太傅袁隗、太僕袁基及家中嬰兒以上50多口。

二、洛陽的包圍和反包圍作戰

討董戰爭第一階段,雙方在洛陽北線、東線、南線,進行包圍反包圍的作戰。北線,河內太守王匡率其泰山兵進駐小平津,企圖渡過黃河,進攻洛陽。董卓決定尋殲王匡,以威懾聯軍,令疑兵佯渡平陰,精兵秘密從小平津北渡,繞擊王匡側後,在渡口北岸大破王匡,王匡幾乎全軍覆沒。

東線聯軍眾將畏懼董卓強悍,各懷異心,在王匡失利後無人發起進攻。南北線的袁紹、袁術害怕董卓,也不願別的牧守成功。唯有曹操主張立即進攻,對東線群雄說,我們舉義兵,是為了誅除暴亂,大軍已經集結,諸位還遲疑什麼?如果當初董卓仗著朝廷威望,依託洛陽險要,向東出兵號令天下,雖然他是根據無道行事的,仍然足以造成麻煩。現在他焚燒宮殿房屋,劫持天子遷都,海內震動,無所歸依,這是天亡董卓的時候,一戰天下可以安定,不可喪失時機。於是曹操孤軍獨進,企圖西據成皋,待機進攻洛陽。曹操在滎陽汴水建,同董卓中郎將徐榮遭遇,交戰不利,身中流箭,利用夜暗逃走。徐榮原企圖進攻酸棗,見曹操兵少,還能激戰一整天,預料酸棗不容易進攻,也率兵退去。

曹操回到酸棗,見聯軍10餘萬,每天置酒高會,不圖進取,批評他們畏縮不進,並給眾軍畫策,企圖令聯軍收緊對洛陽的包圍圈,並出兵威脅關中,向全國顯示董卓即將垮臺的態勢,使董卓早日授首。他說,諸位請採納我的計策:令北路袁紹率河內部隊進逼孟津,令東路酸棗諸將進軍,守成皋、據敖倉,扼守轘轅、太谷關,全部控制洛陽險要,令南路袁術率南陽部隊西進丹水縣和析縣,進入武關,以震動長安一帶。各路都高壘深壁不戰,增設疑兵,向天下顯示圍攻的形勢,以順誅逆,馬上可以平定董卓之亂。現在為正義起兵,卻遲疑不進兵,失去天下期望,是諸位的恥辱。東線張邈等不能採納。眾軍軍糧吃完,各自解散,東路瓦解。六月,董卓企圖進一步從政治上瓦解聯軍,派朝臣韓融、陰修、胡母班等帶著詔書,分頭安撫二袁等眾將,勸說道,自古以來,沒有下土諸侯舉兵向京師進犯的。袁紹、袁術殺陰修、胡母班等。董卓招撫不成。

聯軍在北線大敗、東線不戰而瓦解的不利形勢下,唯有南線孫堅在同董卓軍接觸中保持不敗。孫堅是長沙太守,率兵北上討董,到南陽時,部隊發展到數萬。南陽太守張諮,也參加了討董,由於孫堅所部是鄰郡部隊,沒有向其調發軍糧。孫堅以道路不修、軍糧不備、拖延義兵前進的罪名,把張諮牽到軍門斬首,郡中震慄,所求無不獲滿足。孫堅進抵魯陽,同袁術合兵,袁術表奏孫堅代行破虜將軍,兼豫州刺史,以其進攻董卓,自己供應軍糧。孫堅得到豫州各郡兵的補充後,決定進攻董卓。董卓派出步騎兵攻擊魯陽。這時,孫堅在魯陽城東閱兵完畢,正在行酒談笑,董卓率十名輕騎先到,孫堅慢慢地撤座,進入城中。對左右說,剛才我不馬上起身,是怕部隊自相踐踏,諸位無法進城罷了。董卓見孫堅部隊整齊,不敢攻城,也撤走了。

至年底,為期一年的第一階段作戰結束。聯軍在北線慘遭失利,東線畏縮不前而瓦解,南線僅有接觸而無交戰。董卓內線作戰中外線出擊較為成功,部分打破聯軍包圍,但是強迫朝廷和百姓向長安退卻,燒殺搶掠,倒行逆施,在官僚集團和人民中更加孤立。

三、孫堅攻入洛陽董卓退守長安

初平二年(191年)正月到十月,戰事進入第二階段。正月,聯軍盟主袁紹等在軍事失利後,企圖從政治上奪取主動,與原東線關東眾將商議,以獻帝年幼,受制於董卓,遠隔函谷關、桃林塞,不知還在不在人世為由,企圖推舉宗室、幽州牧劉虞為帝,與董卓相抗衡。此舉企圖把關東眾將團結在袁紹周圍,如果實施,政治上將很被動。而且以反對董卓廢立為由,發動了討董戰爭,如今自己也擅自廢立,並且廢立親疏,走得比董卓還要遠,是自毀其政治旗幟。此議理順當然地遭到曹操、袁術、劉虞的抵制。曹操說,你們向北面劉虞稱臣,我獨自尊奉西面的獻帝。袁術怕擁立長君,不利於實現自己的野心,答覆說拳拳赤心,志在消滅董卓,不知其他。劉虞斥責這是個”逆謀“,拒不接收擁立。韓馥等又請劉虞兼尚書事,以天子名義授官封爵,劉虞也不從,打算逃到匈奴,斷絕同內地的聯絡。袁紹等才停止勸進。

在南線,孫堅決心向董卓洛陽發起進攻。當時,董卓派遣部將徐榮、李蒙四處搶劫。孫堅在梁縣同徐榮遭遇,交戰中大敗,同數十名騎兵突圍,走小路逃脫。而潁川太守李旻遭生俘,被放進鍋裡,活活煮死。孫堅收攏散兵,繼續前出,駐屯陽人。二月,董卓部中郎將胡軫率步騎兵5,000,來攻擊孫堅。卓部的騎督呂布,卻與胡軫不和,散步假情報,故意誤導並驚嚇胡軫的涼州軍。孫堅率荊、豫軍出擊,在陽人大破胡軫,斬其都督華雄,取得聯軍首次勝利。

陽人大捷,引起交戰雙方的強烈反響。在聯軍內部,大捷招來了嫉妒。有人向袁術進讒說,孫堅得了洛陽,你就無法控制了,這是除掉狼得到虎。袁術起了疑,停止向孫堅供應軍糧。孫堅連夜馳回百里外的魯陽見袁術,以大義進行責備,說我所以豁出來不顧安危,是上為國家討賊,下報將軍家門私仇,我同董卓並沒有殺骨肉的私怨。現在大功眼看告成,而軍糧供應不上,”此吳起所以嘆泣於西河,樂毅所以遺恨於垂成也“,袁術侷促不安,才調發軍糧。在董卓方面,董卓與孫堅過去一起參加過對羌人的作戰,對孫堅甚為了解,畏懼他的軍事才能。孫堅陽人大捷後,董卓派將軍李傕來求和親,答應給孫堅子弟刺史、太守的職位。孫堅嚴辭拒絕,進軍太谷,隨後同董卓在諸皇陵間戰鬥。董卓戰敗,孫堅進至洛陽,攻擊呂布,把呂布打退,佔領了洛陽,取得聯軍第二次大捷。孫堅見到舊京空虛,數百里無煙火,惆悵流涕,修復了董卓盜發的諸皇陵,表示了對漢室的忠貞。

董卓為了嚇退聯軍,以酷刑殘害聯軍俘虜,用豬油塗了十多匹布,纏裹聯軍兵士的身體,從腳上向上焚燒。董卓判斷退出洛陽後的形勢,是聯軍畏懼自己,勁敵唯有孫堅等,只要殺害二袁、劉表、孫堅,天下自然服從,從聯軍大勢看,終歸不會繼續發動進攻,決定退守長安,以結束戰爭,集中精力鞏固政權。其部署變更為:以董越屯兵潼關外的澠池,段煨屯兵潼關內的華陰,牛輔屯兵安邑,在關中以東構成三角防禦,其餘眾將駐守各縣,防禦聯軍。在孫堅撤出洛陽後,又令河南尹朱儁佔領之。四月,董卓回到長安。董卓將牛輔曾派遣校尉李傕、郭汜、張濟掠奪關東陳留、潁川所屬各縣。此外兩軍實際脫離接觸,討董戰爭無形中結束。

討董戰爭從初平元年正月開始,次年四月結束,歷時1年零3個月。聯軍取得把董卓逼入長安、雙方隔關而治的戰果。這次戰爭,是官僚士大夫集團制止董卓奪取全國大權的戰爭。在戰爭中,各地牧守紛紛公開武裝自己,為瓜分全國的權力進行割據作準備,進行了一次實兵演習。從這次戰爭以後,開始出現了群雄混戰、天下將亂的局面。在聯軍方面,總兵力超過董卓,又有像孫堅那樣善戰的將領。孫堅僅憑孤軍獨進,即把董卓打出洛陽;如果聯軍齊心協力,是有希望獲得戰爭進一步的勝利的。。但是聯軍牧守們不願意王匡那樣的風險,去同董卓真正作戰。他們把董卓和朝廷逼進關中一角,已經很滿足。他們各懷異心,不能同心共膽。實際上,對聯軍中的大多數牧守來說,討董不過是塊敲門磚,不追擊,不冒損失兵力的風險,才是自始至終的作戰指導方針。他們真正的興趣是在彼此兼併,因此,當戰後袁紹派周昂為豫州刺史,襲取孫堅的陽城時,孫堅慨然嘆到,一起舉義兵,挽救社稷,逆賊眼看失敗,一個個都這樣,我該跟誰齊心奮鬥呢!因此,儘管討董初期參加者風起雲湧,起兵後便不戰不和,打了一場半真半假的戰爭,終於虎頭蛇尾,功敗垂成。但是聯軍眾將的目的達到了:他們這些割據勢力,由原來的潛伏狀態,找到合法的藉口,轉入公開武裝自己,進入了戰時體制,並在討董戰爭中各自儲存了實力,使得關東廣大地區成了他們的天下。剩下來的只是透過一場混戰,在他們中如何分配關東地盤的問題了。只有曹操和孫堅,在北方沒有地盤,自討董戰爭中以恢復中國的統一為目標,積極主戰,展露了頭角,顯示了出眾的膽略和勇氣,在政治和軍事上獲得較多的得分。

標簽: 董卓  孫堅  聯軍  洛陽  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