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讀懂三出闕,就讀懂了古代帝王建築史

作者:由 金地九闕臺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2-03-11

什麼是闕。

闕是我國古代設定在宮殿、城垣、祠廟大門兩側,標示地位尊崇的高層建築物,因此也叫闕門或門闕。闕門起源於周代,歷經漢唐,延續至明清,從未中斷。隨著各個時期社會歷史情況的不同,闕門的形制歷代都有演變。根據闕門用途的不同,闕門分為宮闕、城闕、宅第闕、塢壁闕、祠廟闕等,而帝王宮殿一般指的是宮闕建築,而“三出闕”則是宮闕中規格最高的建築形式。

讀懂三出闕,就讀懂了古代帝王建築史

宮闕,王室的身份象徵。

自周代闕門至清代紫禁城午門的雙闕,在闕門的歷史中始終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西漢以前,大量的文獻對宮闕有所記載。如《周禮》雲:“正月之吉,始和,布治於邦國都鄙,乃懸治法於象魏,使萬民觀治象”。鄭眾注曰:“象魏,闕也”。由商代甲骨有闕的象形字推測,最遲在商代便有了相關的建築,但我國尚未有考古發現商周的闕的實物。不過在西周時代闕的禮制性已經有所體現,似乎僅有王室和魯國方可使用。而隨著春秋禮樂崩壞,闕的使用在諸侯各國相繼出現,成為諸侯國王宮的象徵,身份依然尊崇。

讀懂三出闕,就讀懂了古代帝王建築史

從單闕到三出闕。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對闕的建設非常重視,秦孝公遷都咸陽時,“冀闕”被當作最重要的建築物首先被營建。或許就是春秋戰國這一階段,由於闕的傳播發展,闕由單闕的形象而逐漸組合演變為二出闕或者三出闕。

最早的三出闕。

最早的三出闕實物,是秦代出土的三出闕。在我國考古發現中,以秦代三出闕遺址為最早的實物證明。據考古發現,這兩組三出闕分別立於東西內外城門之間,他們獨立聳立於門前,三出闕和城門一起構成最富標誌的建築性群體。由此也可以證明,至少在秦代,已經有了三出闕這種最高級別的闕。同時表明,以單闕,二出闕,三出闕為體系的古代闕制已經形成。

讀懂三出闕,就讀懂了古代帝王建築史

三出闕禮制

。三出闕禮制和闕形門出現在漢代,漢代闕的使用非常廣泛,不唯天子、諸侯,不限於朝廷,而三出闕這種形式則唯能聳立於帝王的宮室之前。漢代的三出闕作為帝王專用並未規範化,在漢代考古發現中,考古人員發掘出了三出闕的闕形門式的建築,已經將闕和門結合起來,這是闕在演變過程中的一個重大變化。此時期留存下來了較為完整的闕的實物,我國四川、河南等地現存有一定量的漢代石闕,對我們認識漢闕的形象有很大幫助。

讀懂三出闕,就讀懂了古代帝王建築史

三出闕的演變

。魏晉南北朝以北魏閶闔門三出闕為代表,在西漢都城宣平門的闕制基礎上又有演進;隋唐時期三出闕得到廣泛應用,闕製出現新的變化,漢魏時期流行的城闕、宅闕、廟闕日漸減少,一般只設立於宮城南門外;宋代延續了唐代的這種形制,多設定三出闕,而四門外的闕與門相連,四交闕也設定為三出闕相連的直角形制。

三出闕的淡出。

隨著歷代建築的不斷演變與進化,到元明清三代,傳統意義上的闕已經消失,僅皇宮正門還繼續使用,但形制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明清故宮午門便是這一時期三出闕建築的代表。

讀懂三出闕,就讀懂了古代帝王建築史

雖然三出闕已經淡出了歷史,但宮闕規制留下的建築文化依然深深的影響著現代人居的建築理念,

金地一環洋房新作——金地·九闕臺,擇址舍利塔公園北,充分延續盛京龍脈文興貴地、傳承王府禮序,復刻宮廷闕式建築形制及理念。

讀懂三出闕,就讀懂了古代帝王建築史

專案將古代三出闕尊貴莊重的皇家藝術特質與現代築居理念相融合,在園區主入口、車行入口等多處節點設定唐風宮闕式的端莊歸家禮序,入味國風意韻,咫尺之內寫意乾坤,創造出一種卓爾不凡的東方建築特色。彰顯出世家貴胄的尊崇感與儀式感,將皇家御製尊崇生活方式完美融合,為都市精英圈層營造出宮廷貴族級的生活質感。

讀懂三出闕,就讀懂了古代帝王建築史

中國古典闕式建築藝術博大精深,續筆數千年,三進闕更是古代帝王建築規制的精髓所在。時光流轉,經典傳承,在當今這個多元化的時代中,古典宮廷建築藝術與現代建築工藝在此碰撞與昇華,三進闕歸家禮序與傳統建築思想得以全新演繹,國風之美煥然新生,引領著新時代人居品質全新高度。

讀懂三出闕,就讀懂了古代帝王建築史

讀懂三出闕,就讀懂了古代帝王建築史

標簽: 三出  建築  闕門  宮闕  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