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三字經小課堂】歷史典故:孟母三遷&五子登科

作者:由 蒙寶蒙學教育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2-02-11

三字經簡介

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也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它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

在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能夠了解到古代的常識、傳統國學,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如此說來,《三字經》裡面可是有不少的寶貝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兩個有趣的典故!

01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

孟母三遷

孟子,姬姓,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城(今山東鄒城市)人。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不惜三次舉家搬遷。

一遷

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

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

二遷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

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

三遷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

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不僅如此,有一次孟子逃學回家被母親看見,孟子的母親就割斷織機的布匹,以此來教育兒子學習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

不得不說,孟母是一位充滿智慧的母親,透過以身作則來教育兒子。

正所謂有其母必有其子。孟子之所以能成為我國曆史上優秀的人物,也要多虧孟母的良苦用心跟耐心指導啊!

02

竇燕山,有義方。

教五子,名俱揚。

五子登科

竇燕山,原名竇禹鈞,五代後晉,籍貫蘇州漁陽,因地處燕山後改名燕山,是我國曆史上一個真實的人物。

胡作非為遭報應

竇燕山出生於富豪之家,非常有錢,但是竇燕山為人不怎麼樣。他雖然很有錢,但是他經常恃“財”傲物,這個財不是才氣的才,是財富的財,還很小心眼,見難不救,反正這個人就不怎麼樣。

所以竇燕山在年輕的時候,就遭了報應。

什麼樣一個報應呢?

我們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竇燕山在年到三十,膝下竟無一子。沒兒子,沒有延續祖宗香火在當時傳統當中這是天大的報應。

遵父遺夢做好人

有一天晚上,竇燕山在夢裡面夢見了自己的父親。父親就教育竇燕山:你現在這樣的為人處事,這種做法行為舉止是不對的,你應該改過,你應該樂善好施多做好事……

竇燕山醒過來以後恍然大悟,痛心疾首,決心痛改前非,並接受了自己父親的教誨,然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他開始不斷地仗義疏財,修橋鋪路,濟難扶困,慢慢地變成了名甲一方的一個好人,一個善人。

養兒有道五登科

不久以後竇燕山就結了婚,婚後接連生下了五個兒子。而竇燕山牢牢記住自己父親的教訓,嘔心瀝血地去教育這五個孩子。

這五個孩子後來三個中了進士,兩個中了舉人。

這就是五子登科這個成語的來歷。五子登科講的就是竇燕山的五個兒子中了科舉,登科了。

到今天,咱們的五子登科已經變了,變成娘子、票子、車子、房子、位子。咱們今天講五子登科早就忘了這典故了,這個典故出於《三字經》,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