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三國演義》中的星佔術

作者:由 尞祡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2-01-21

網上的很多朋友,天然是有一點相信占星術的。在這裡我指的並不是星座頻道那種某某座性格如何如何的那種占星術。而是一種我們一直透過古典小說耳濡目染的“觀今夜天象,知天下大事”的軍國星佔。

古典小說的作者往往樂於渲染這樣的情節,人民群眾也喜歡看這樣的橋段。可恨的是,大部分朋友讀這樣的小說都是在很小的時候,除了部分愛好者,現在大家是既記不住情節,更想不起細節。至於占星術,大家都知道很多,可是再詳細問,就很茫然了。

有鑑於此,我前幾天重新讀了一遍《三國演義》,揀選其中和天文星佔有關的內容,彙總一處。做成下表:

《三國演義》中的星佔術

彙總之後我發現,星佔內容在整部《三國演義》之中佔比實際極少,長達120回的劇情之中,僅只以上條目涉及占星。當然因為本人有些章節為求速度,可能有所遺漏也說不定。

下面我們從幾個不同角度分別看看:

1,星佔次數

星佔次數第一的無疑是諸葛亮。多達九次!是絕對的主角。甚至連八線人物劉琦病亡都看了一下星星。

星佔次數第二的人……其實非常有名但是劇情裡面毫無建樹。

就是譙周。

一共五次,兩次是勸主公投降兩次是勸不要伐魏……還有一次是觀星知諸葛亮病亡。

星佔次數第三者,是司馬懿,多為與諸葛亮之對手戲中出現,實為劇情附贈技能。

星佔次數第四者,不是三國時人,叫做殷馗,其人活動年代早於三國。關鍵是留下了兩個重要星佔預言。曹操破袁紹的預言在《三國志》中也有提及。

餘者則皆分別只有一次占星活動,不論。

2,星佔分類

在表中我標註了三個比較容易區分的分類,分別為:

星墜類、明不明類、天象類

星墜類

名字還算取的合適,就是看到某星落下的天象。具體內容會涉及落下星星的形狀、光芒、方位等等內容。此類天象是切實可觀測的,以今天的觀點來看就是

火流星現象

火流星是一種偶發的流星現象,通常來說亮度比較高的流星才好叫火流星,有些可見尾跡明顯,個別甚至能聽到爆裂聲或者呼嘯聲。下面影片展示了一次火流星過境,內容來自(某不知名網站

https://www。

youtube。com/watch?

v=xupSuzJMdY4

):

《三國演義》中的星佔術

火流星影片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8618018363973632

對比一下諸葛亮去世時候的現象記錄:

見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

自東北方流於西南方,墜於蜀營內,三投再起,隱隱有聲。

除了匪夷所思的“三投再起”外,描述的確實是一次火流星事件。據文中描述,諸葛亮在五丈原死亡,司馬懿看到一顆火流星。同時位於成都的譙周也看到了火流星,一般來說這樣的可能性並不大,大部分流星發生的位置都比較低,火流星就更加靠近地面,所以不同地區很難看到同一顆火流星。

但是確實頗有一些火流星可以被很大範圍內的人看到,比如2016年美國的一次火流星事件,有眾多人員報告自己看到了火流星,其中最遠距離長達一千多公里:

《三國演義》中的星佔術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都應該清楚,流星和恆星是沒有關係的。並不是說某個恆星搖搖欲墜然後就當真墜了下來。從這一點看,“夜觀天文,見將星欲墜”然後過幾天,將星果然墜下,這樣的條目當是完全不懂行的人所臆想。

明不明類

的取名可以說比較難聽了。這類占星條目通常是某某星星或者某某天區的星星明亮或者昏暗,用以表示一段時間的運勢。

此類天象幾乎全是大氣現象

,說具體一點就是類似雲氣霧霾之類影響了人們對天體的觀測。

如譙周說魏不可伐,即講北方星星明亮。諸葛亮之病且死,就與眾將看到將星昏暗——順便說一句,帝星是一個真的在中國古代有名字的星星,在紫微垣中。將星……不是恆星名字,中國古代的星官裡面確實有一些代表大將的。如角宿二星被稱為“右角為將”、房宿四星被描述為“下第一星,上將也;次,次將也;次,次相也;上星,上相也。”都有為將的成分。

然而在古代專業的占星話語體系之中,大將死亡並不以這樣的方法入佔,下面舉兩個相關例子,其星佔條目出自《宋史·天文》:

折威七星,在亢南,主斬殺,斷軍獄。月犯之,天子憂。五星犯,將軍叛。彗、孛犯,邊將死。

氐宿四星……月暈,大將兇

這兩條分別講了兩個星官,分別是折威七顆星和氐宿四顆星。折威這個星官,月亮執行到這裡,天子就有憂慮;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執行到這裡,將軍就會背叛,彗星出現在這裡,邊將即會戰死。

而氐宿四顆星,遇到月暈的時候,大將就有危險。

但是可能是受作者本身水平的限制,或者是聽眾理解能力的限制,通俗小說中很少真的使用占星話語體系裡面的此類內容。而簡化為帝星不明、將星搖搖欲墜,顯然更易理解。

而相對來說,我單分出來的一個

天象類

的分類,即是指真的看起來是在占星話語體系內的東西了。

如太白逆行、太白臨某地分野等等,說的最詳細的是曹操遷都許昌的時候,太史令王立的一段話:

時侍中太史令王立私謂宗正劉艾曰:“吾仰觀天文,自去春太白犯鎮星於鬥牛,過天津,熒惑又逆行,與太白會於天關,金火交會,必有新天子出。吾觀大漢氣數將終,晉魏之地,必有興者。”

又密奏獻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代漢而有天下者,當在魏。”

這段其實是抄的《三國志》,還抄錯了……

張璠漢紀曰:初,天子敗於曹陽,欲浮河東下。侍中太史令王立曰:“自去春太白犯鎮星於牛鬥,過天津,熒惑又逆行守北河,不可犯也。”由是天子遂不北渡河,將自軹關東出。

立又謂宗正劉艾曰:“

太白守天關,與熒惑會;金火交會,革命之象也。漢祚終矣,晉、魏必有興者。”

《三國志》中王立所言乃是兩次不同的天象,依次是金星(太白)犯土星(鎮星)。在此之前,則是一次火星(熒惑)逆行守北河。我用虛擬天文館模擬了一下,熒惑逆行發生在公元195年1月左右。而金星犯土星在195年年底。此段內容《三國志》沒錯,當是《三國演義》流傳過程中因為作者水平問題產生的錯誤。

類似的還有沮授仰觀天文“

忽見

太白逆行,侵犯牛、鬥之分”,後又說“見太白逆行於柳、鬼之間,流光射入牛、鬥之分”。我看了半天也沒明白這是在牛、鬥逆行 還是在柳、鬼逆行。天體逆行確實是可以觀測出的,但是需要持續不斷的連續看,才能看出來,一眼是看不出的。所謂忽然而見,實在是很虛幻了。

《三國演義》中的星佔術

網路圖片

天象類的星佔因為有具體書籍可靠,天文觀測上也有合適的東西可以對應。對比之下可以發現,這類內容是錯誤非常多的。在前面說的兩個錯誤之外,諸葛亮、司馬懿所謂“見畢星躔於太陰之分”也是有問題的。畢宿是二十八宿之一,而二十八宿橫亙在天,宛如玉帶,可以用來標註日月五星的執行位置(可以參見拙文:尞祡:古代的二十八星宿是什麼?)。

此一天象的正確表述當為“太陰躔與畢宿”,太陰即是指月亮。

《詩經》中有一篇《漸漸之石》,提及“月離於畢,俾滂沱矣。”就是說月亮執行到畢宿的那一天,天降大雨。古人認為畢星為雨師,可降大雨。反過來看畢星躔於太陰之分的描述簡直不知所謂。

除了以上三類,剩下的我實在也不知道該怎麼算。恆星位置不動,比如將星失位、群星聚於某處……除了眼花看錯,實在也是沒什麼合理的理由能解釋。

但這也不一定是小說家捏造的事情,某星移位之類的東西在正史中也是有記載的——雖然覺得不可能發生。

以前即為對《三國演義》中星佔條目的整理和簡單評述。在揀選過程中,諸如“風折大旗”之類風角佔術,雖然涉及預兆,但是因為和天象無關,概不入選。其他所謂遁甲法術,近於當代魔術表演,且於劇情幾無瓜葛,故也未曾留意。

標簽: 火流星  逆行  太白  天象  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