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蜀國出現人才斷層究竟是誰的鍋?

作者:由 知乎使用者qZ27Y6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0-05-18

大家都知道蜀國的人才青黃不接,出現了

人才斷層

。比如諺語:

“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等等。很多人都說蜀國人才斷層的原因是

諸葛亮

大權獨攬,而且不注意提拔人才造成的。

那麼蜀國人才出現斷層真的應該是諸葛亮背鍋嗎?我們來仔細看看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蜀國出現人才斷層究竟是誰的鍋?

廖化劇照

首先我們來看看蜀國人才的來源。

第一個來源:

就是

劉備

轉戰四方,收集籠絡的文武大臣。這些人包括了

關羽

張飛

趙雲

糜竺

簡雍、孫乾

等等,這部分人經過了劉備前期的事業低谷,依然不離不棄,這部分人對於劉備的忠誠度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個來源:

是劉備到了

荊州

之後,特別是劉表死後,曹操南下,劉琮投降。荊州大批士人紛紛投奔劉備。(

《三國志》:表卒,曹公徵荊州。先主奔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

),這些人的代表人物是

諸葛亮

龐統

蔣琬

等等。

第三個來源:

是劉備評定益州之後收攏的

益州

人才,這些人包括了

法正

彭漾

李嚴

吳懿

等等。這些人才的待遇是不同的,

對於第一批人

,劉備在拿下益州之後,這些人都是

大權在握

,而且榮寵甚高。第二種人是劉備的中堅力量,所以有了“昭烈入蜀”,“荊楚人貴”的說法。所以在劉備剛剛整合了這三批人之後,劉備的

人才儲備是非常豐富的

。但是為什麼會出現後來的

人才斷檔

呢?

暫且不說蜀國是三國中人口和地盤最少的國家,也不說蜀國的人才選拔政策不如魏國,這都是次要的,因為當時雖然成三足鼎立局面,但是各國之間相互征伐,打的就是國力和人才的損耗,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夷陵之戰”。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蜀國出現人才斷層究竟是誰的鍋?

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

是劉備為了報復

孫權偷襲荊州

的軍事行動,劉備為了這次戰爭,準備了很長時間,然後除了留下了必須的防守力量之後,劉備集團幾乎

“傾巢而出”

但是結果我們大家都是知道的,被陸遜

“火燒連營七百里”

,最後

“白帝城託孤”。

這裡我們只分析一下,劉備在

夷陵之戰

人才損失情況

第一個人:

馮習

。馮習是何許人呢?三國志記載,先主東征吳,習為領軍,統諸軍,大敗於猇亭。能統帥諸軍,按照劉備的識人之名,馮習必然不是泛泛之輩。

第二個人:

馬良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馬良的才幹,就不用多說了。

第三個人:

祭酒程畿

,程畿在劉璋時期就是江陽太守,劉備入蜀之後,更是任命他做從事祭酒,夷陵兵敗後,程畿不肯撤退,力戰而死。

第四個人:也是最重要的

黃權

。黃權可不是一個人,黃權是一大批人,當時夷陵戰敗,黃權在江北,無法撤退,又不想投降吳國,黃權就率領部下投了魏國,為什麼說影響最大的是黃權呢?因為黃權帶領的是一批中堅人才,這批人有318人。

這一批人是什麼成色呢?根據《魏書》記載:拜權為侍中鎮南將軍,封列侯,即日召使驂乘;及封史郃等四十二人皆為列侯,為將軍郎將百餘人。除了黃權做了侍中鎮南將軍之外,還有42個人做了列侯,做了將軍郎將的有一百多人,試想如果這一批人,回到了蜀國,此消彼長之下,蜀國的人才儲備想必寬裕非常多了。

夷陵之戰損失的不只這些,還有投降吳國的將軍杜路,劉寧,甘願斷後死不投降的傅彤,與馮習一起領軍的張南等等。所以夷陵之戰對於蜀國的人才儲備打擊是毀滅性的。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蜀國出現人才斷層究竟是誰的鍋?

關羽

當然了人才損失不只

“夷陵之戰”

關羽荊州軍全軍覆沒

,也是蜀國人才庫的沉重打擊,

關羽戰敗

,蜀國損失了哪些人呢?

首先

關羽

關平

就不說了,

關羽

當時的地位在蜀國將領中是首屈一指的。關羽戰敗,荊州軍將校

死傷殆盡

。而且當時投降吳國的幾個人也是英才豔豔,比如

潘浚

,在吳國做到了

太常

,而且

封侯

。這可是九卿之一了。比如

郝普

,在吳國做到了

廷尉

,也是

九卿

之一。

所以把蜀國人才的斷層的責任全部扔給

諸葛亮

是不合適的,也是不恰當的。事實上不是諸葛亮願意大權獨攬,而是不得不如此,是因為實在可用之人太少。要不然也不會對

姜維

那麼看重了!

注:

1,參考資料《三國志》

2,東漢九卿指: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

3,本文音訊、配圖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刪除

標簽: 蜀國  劉備  人才  夷陵  黃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