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立陶宛事件”是中歐政治關係中的“易燃物”

作者:由 李巖職場筆記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1-08-13

作者:張曉通(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研究員)

“立陶宛事件”是中歐政治關係中的“易燃物”,有可能引發中歐關係的“熊熊烈火”,甚至導致中歐實質性關係的斷裂。

中國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方面召回其駐華大使,這意味著中國與立陶宛關係嚴重降級,不排除走到斷交這一步。而

作為歐盟成員國之一的立陶宛一旦與中國斷交,這很可能意味著歐盟無法作為一個整體正常地開展對華關係

外交上,歐盟對華的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將很難形成,在“一箇中國”問題上歐盟內部將出現分歧。

試想一下,如果立陶宛成為臺灣的所謂“邦交國”,中國還怎麼可能與歐盟開展正常的外交關係?經貿方面,中國作為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國,2020年貿易額高達5860億歐元,而當前中歐經貿關係的唯一法律基礎就是1985年中國與歐共體簽署的《中歐貿易與經濟合作協定》,中國與立陶宛斷交、立陶宛成為臺灣所謂的“邦交國”,意味著這一法律協定將徹底失效。中國將被迫結束與歐盟在整體層面的經貿合作,轉而與部分對華友好的歐盟成員國開展雙邊經貿合作。而這一轉變絕非輕而易舉,諸多法律問題將非常棘手。我們必須要看到這樣一種極端情況的可能性,即

中國與立陶宛

如果

斷交,將可能導致中歐關係面臨嚴峻挑戰

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裡,中歐關係將面臨危機,中歐之間可能爆發“經濟戰”。

中方若對立採取經濟制裁手段,歐盟內部的鷹派將加速推出“反經濟遏制工具”(Anti-Coersion Instrument, ACI)、“供應鏈盡職調查法”,中歐之間“針尖對麥芒”,可能爆發“經濟戰”。

第二,

有可能導致歐盟其他國家效仿立陶宛做法,對華示強,導致中歐關係陷入一定僵局。

“立陶宛事件”的升級將給中歐雙方帶來巨大的地緣政治風險。

立陶宛地處“冷戰鐵幕”一線,是地緣政治上的“破碎地帶”,極易引發各大力量的地緣政治衝突。“立陶宛事件”發生在歐盟擬於今年9月正式推出歐盟版“印太”戰略前,

歐版“印太”戰略可能將臺灣問題和“立陶宛事件”聯絡起來,出臺強硬的“印太”戰略方案

,尤其是與美國的“印太”戰略合流。簡言之,“

立陶宛事件”將給中歐關係、“一帶一路”、歐亞關係帶來巨大地緣政治影響,並可能導致歐版“印太”戰略和美國“印太”戰略合流。

中國政策制定者將面臨艱難選擇。

在堅守主權底線的同時,亟需防範“立陶宛事件”傷及中歐整體關係

。在這方面,歐盟內部的大國必須站出來制止立陶宛小國綁架大國。

標簽: 立陶宛  中歐  歐盟  印太  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