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婚姻的起源告訴我們婚姻與神聖沒有半毛錢關係

作者:由 雪生律師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17-05-05

雪生律師:婚姻的起源告訴我們婚姻與神聖沒有半毛錢關係

有人說婚姻是純潔而神聖的,也有人說婚姻不過就是利益的交換。幸福的婚姻是橘子,剝開哪一瓣兒都是甜的;不幸福的婚姻是椰子,挺大的個兒卻沒多少甜頭。作為一名專業的婚姻繼承律師,我想從婚姻的起源、歷史、現實和立法等方面全方位的向您展示一下您可能還不知道的婚姻另一面。今天我們就先說說婚姻制度的起源。

300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古猿,那是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200萬年前,地球上進化出了直立人,我們中學課本里說的150萬年前的雲南元謀人和80萬年前周口店北京人,都屬於這種直立人種。

但有點出人意料的是,透過現代基因技術,對中國2萬男人檢測Y染色體上的M168G突變點,發現現代中國人起源於10萬年前在非洲出現的智人,因為這個基因突變點只有非洲人才有。也就是說無論是元謀人還是北京人都沒有能夠成功地進化成現代人。根據目前科學家一個比較主流的觀點是:現代中國人的祖先,應該是5-6萬年前從非洲大陸逐步遷徙過來的。中國人基因組的97。4%來自非洲智人,剩餘的來自已經滅絕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第一階段的婚姻 雜婚制

早期的智人,人口總數很少,日子艱難,全部群居。據科學家推測,7萬年前因為環境變化,全球智人的總人口下降到大概只有2000人,也就是說現在全球幾十億人,都是這2000人的後代。群內男女成員之間隨機、雜亂地發生性關係。任何一個女子和任何一個男子都可能,即使父與女、母與子、兄弟姐妹之間也無法避免。大膽推測一下,在吃不飽、穿不暖,時刻面臨猛獸和死亡的情況下,估計人類對相互之間的啪啪也不會有太大的興趣。

第二階段的婚姻 血緣婚姻

隨著生產力發展,人口數量開始不斷增加。原來的一個群已經無法再容納更人共同生活,因此就會出現分裂。這個道理就跟我們的微信群、QQ群分裂是一樣一樣的。由於當時只知道母親,不識父親,因此肯定會循著母親的血緣進行分家。最大的可能是一個年輕的母親和自己的母親,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姐妹以及姐妹的孩子,一起組成一個新的氏族。眾多個氏族聯絡在一起,組成一個部落。因為氏族是靠血緣關係凝聚的,因此大家會對血緣的遠近親疏進行排列,形成輩分的概念。再由於內部勞動的分工等原因,造成了氏族內部不同輩分的多人開始互為夫妻關係。這樣,就在根本上排除了母子性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父女性行為,因為父親很可能在同一部落的其他氏族生活。

第三階段的婚姻 多偶婚

出於對內部性秩序的控制和對外部陌生人的性趣更強(著名學者鄭也夫的觀點),最終使得一個氏族的青年人開始嘗試與同一個部落的另外一個氏族青年人開始交往。後來,又逐步跨過部落的限制,與外部落的年青人交往,又排除了兄妹之間的性行為。從而形成了現代人類基因的多樣性。必須說一點,在多偶婚的情況下,仍然是一群男女互為配偶,生下的孩子無論男女,都歸女方氏族所有。男方只負責養育本氏族的其他孩子。

第四階段的婚姻 對偶婚姻

在長期的交往過程中,出於維持性秩序和合理分配性資源的需要,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雙方,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內可能就會實行由一男一女組成配偶,以女子為中心,但婚姻關係不穩固的一種婚姻形式。對偶婚為一種兩廂情願、不受約束而稍有固定的成對同居形式。我國解放初期,在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廣泛存在的走婚、望門婚、不落夫家等就屬於這種婚姻。

第五階段的婚姻 一夫多妻制

原始社會末期,隨著勞動生產率提高,出現剩餘產品,有力氣和勇氣的男人開始負責管理這些剩餘產品,隨後就開始逐漸據為己有。公有財產大量流失,母系氏族開始解體。逐步就形成了以父親血緣為基礎的父系氏族。父親為了確保這些剩餘產品能由自己親生兒子獨佔,因此開始把氏族的女人也視為自己的財富,不讓其他男人有染指的機會,從而保證孩子一定是自己親生的。一夫多妻制度(有的學者更願意稱為一夫一妻多妾制)就此形成。從夏朝建立開始計算到1950年新中國《婚姻法》頒佈,一夫多妻制度大概在中國流行了4000年。雖然各個朝代對婚姻也有不同的規範,但歷朝對“一夫多妻”制度沒有變、對結婚靠“父母之命”沒有變,對“男尊女卑”的家庭地位沒有變。

第六階段的婚姻 一夫一妻制

我國大陸地區的一夫一妻制度,是從1950年開始的。香港和澳門大概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新的一夫一妻制度,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目前世界上主流國家基本都實行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度最大的特點是以國家的名義,對性資源進行平均分配。我國現在適婚男女人口比例大概是110:100,試想如果法律不強制實行一夫一妻。假如前5%最有錢的男人娶3個老婆,110個男人就有20個討不到老婆,這個社會得多恐怖。

千萬別說雪生律師以上的話是瞎說,為了寫這個婚姻的起源,我還真是參考了不少書籍的。分別是摩爾根的《古代社會》、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和鄭也夫的《文明是副產品》。上述觀點,基本上是關於婚姻家庭起源的主流觀點,也是符合唯物主義歷史觀的。雖然在細節論述上,各個學者還有很大的不同意見,但是關於婚姻的起源和走向的判斷基本是一致的。看了婚姻的起源,我真的無法把婚姻和神聖這兩個詞聯絡在一起。本山大叔曾說過,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婚姻可能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的一種社會組合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