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關雎》:所謂的“后妃之德”

作者:由 小禧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20-08-17

關雎中以什麼將主人公長夜無眠

關於“后妃之德”的觀點始於詩序,“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後世多對其解釋為《關雎》是周朝人讚頌文王及太姒的一首詩。比較主流的詳細解釋為太姒為夫君挑選女子,即對女子的品德滿足又心有猶豫不捨。以此來說明作為女子要像太姒一樣為夫君細細考量,擁有崇高的品德。並認為只有如此的高度才配得上《關雎》詩經之首的地位。

暫且不論“后妃之德”與否,單以《詩經》之首論之,我不太贊成太姒美德一說,我認為何新老師的觀點更為合理:

孔子以此詩作為《詩經》之首篇,似寓有深意。蓋以“美人”(淑女)作為其所期待的政治理想之詩化象徵,可望而不可即,因此“琴瑟‘邀’(友)之,鐘鼓‘悅’(樂\迎\邀)之”,皆有所寄託也。

若不以孔子擇詩的角度來看,這種說法確也有政治挾持的意味在裡面。雖然說孔子擇詩“思無邪”,但畢竟文學與政治也是息息相關的,不可能完全獨立於時代。特別是對於孔子這樣滿腔抱負的仁人,他有的不僅是自我的政治傾向,還有超脫於自我的家國高度。由此一來,何新老師的解讀最為合理 。

至於“后妃之德”我更願意把它看為是一定時期政治影響的文學妥協與篡改。先從《詩經》一名說起,所謂“經”就是模板、教材、標準。然而《詩經》最初並不叫做《詩經》,最早的《詩經》記載在《史記·儒林列傳》中出現過,“申公獨以詩經為訓以教。”除此之外,《詩經》在先秦統稱為《詩》或《詩三百》。在孔子的相關言論記載中也多以“詩”的名稱出現。西漢設五經博士,《詩》成為五經之一 ,也開始出現《詩經》之名。由此可知,後來加上的“經”字賦予了《詩經》的權威地位,在儒家思想為統治者片面曲解統治下的社會,對於“詩”的解釋自然也就從“經”的角度來解讀。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詩本來就是心有所想便成言,“采詩”更是民間百姓的生活,在資訊、交通閉塞的年代,人們又對政治有多少了解,又會多有才華將內心所思上升到家國政治的高度?說來也甚是有趣,在網路上曾看到一當代現存詩人的作品被作為試題,學生們聯絡到這位作者此題怎解,作者竟也不知所措,在看了參考答案之後更是大驚失色。此般歪曲應該不只是只有今人的手筆吧。

文學應當自由,但也必須有理有據,而不是片面以觀之,淺嘗輒止。對於詩我更喜歡自由的去看待,可以有多種解釋,並不是只有一種正確解讀,每一種解讀都有其立足點,我們應該做的是辨其真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標簽: 詩經  之德  孔子  政治  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