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古人出門帶銀子需要找零的時候如何處理?

作者:由 甘震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12-09-19

如@夏op 同學所言,白銀的大規模流通確實是在明朝,但中國古代雖然產量不高但還是產銀的,也流通使用過。 明朝之前用過銀鋌,也鑄過元寶。

古人出門帶銀子需要找零的時候如何處理?

古人出門帶銀子需要找零的時候如何處理?

上圖為宋代的銀鋌,下圖為元代的銀元寶(圖片來自網路)

官方鑄造的銀錠是有“面值”的,假如用20兩的銀錠買價值10兩的貨物,直接找10兩銀錠就行了。也有剪開的。(到了宋朝就有了銀票來替代銀錠,到了明朝更是一度禁止使用金銀推行紙鈔,跟我們使用人民幣的方式就很接近了。)

民間的碎銀子沒有官方認證,重量和成色還需要在交易時自己判定。門格爾的《國民經濟學原理》裡引用過一段介紹過緬甸古代用非官方銀子購物的場景:付款除了一坨銀子還需要準備槌子子、鑿子、秤、砝碼和鐵砧。商家需要先看看那坨銀子的成色來決定該收多少,然後把銀子砸碎了去秤。如果那個碎銀塊的價值比貨物價值略高,就再多加點貨湊足。如果是大額支付,還要找專業人士來測定銀子的成色。中國古代的情況也差不多,“碎”銀子嘛本來就是被砸碎、剪碎的。

@知遊 同學在前面也說了,中國古代的小額支付主要還是用銅錢的,另外也流透過鐵錢,其他國家也多有類似的小額輔幣。當然了,小額輔幣的“面值”有時候也會比你想買的商品高,有的人就會選擇先不買,等想買的商品湊夠了再一起下手。有的地方也會使用雞蛋、肥皂等小商品作為“民間輔幣”,用來在這種情況下“找零”。

標簽: 銀子  銀錠  輔幣  成色  小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