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如何從心理學角度解釋瘋狂追星的人是什麼行為?

作者:由 解磊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22-11-02

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你追你的愛豆,腦補著你跟你的愛豆各種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場景,越想越愛,越愛越追,這個現象學名叫做“

虛幻的浪漫(illusory romance)

”,俗名叫做“YY”。這種腦補出的虛幻的關係也存在於偶像與偶像之間,俗名叫做“炒CP”,流行文化樂得看到粉絲對偶像們牽牽念念,然而這些關係本質的虛幻性最終會讓人感到沮喪。

第二,你追你的愛豆,你買愛豆的唱片、照片,你為愛豆買下廣告牌慶生,你在愛豆身上一擲千金,你感覺你給愛豆花了錢,你就擁有了愛豆,這個現象叫做“

物化(reification)

”,或“觀念與現象混淆”,本質原因與購買奢侈品有異曲同工之妙。

物化是將偶像作為一種具體化的實物進行消費,流行文化樂得粉絲們為偶像花錢,粉絲們將時間和財物花費到偶像崇拜上,這本質是一種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陷阱,除了滿足物慾的需求,對個人的發展並無積極作用。

第三,你追你的愛豆,除了貪戀愛豆的顏值,還羨慕愛豆的專機遊艇豪車,笑一笑拍個照,片場裡對個嘴型就能日進斗金,你也想要過愛豆這種一擲千金揮金如土的生活,你幻想的不是你和你愛豆的關係,而是你成為你愛豆。這個現象叫做“

虛榮傾向(vainglory orientation)

不理性的追星行為幾乎只有一種好處,是可以成為一種社交話題,可能對青少年融入群體有所幫助。除此之外,極端追星行為就是對精力和財力的純粹消耗。

然而,也有一種“追星行為”是健康的,就是你愛你愛豆,是因為你愛你愛豆的藝術成就或出色的作品,你仰慕的是你愛豆的才華和人品,將這些作為你的榜樣和努力的方向。這樣的追星行為是可以可以積極促進個人發展的。只是這樣的“追星行為“,通常不會那麼瘋狂。

[1] Huang, T。 。 (2018)。 Personality,ego identity status and idol worship in adolescents of vocational schools。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 Cheung, C。 K。, & Yue, X。 D。 (2003)。 Identity achievement and idol worship among teenagers i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olescence and Youth

11

(1), 1-26。

標簽: 愛豆  追星  偶像  粉絲  行為